中安在线黄山频道

  

  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县委县政府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始终秉承“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的理念,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坚持“保护为先、改革为本、创新为要”的总体原则,始终不渝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旅游产品业态创新,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了“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目标。

  保护为先,夯实文旅融合的资源基础。规划引领,提升传统村落风貌。编制传统村落保护整治利用规划、制定古建筑修缮九项程序、建立三维数字化保护电子档案,严格把控传统村落工程建设,最大限度保留和恢复村落自然本色。建章立制,构建长效保护措施。制定颁发《黟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成立旅游管理委员会和遗产保护委员会,有效推进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实施。黟县人民政府与古民居使用人或所有人签订古民居保护责任书,指导各村制定村规民约,强化村民保护意识。发掘非遗,赋予传统村落灵魂。加大对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以及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传承力度。对徽州黟县民歌民谣、雉山凤舞、黟县傩舞、美溪唢呐等民间民俗项目进行了抢救性记录和挖掘保护。整理出版了《黟县非遗名录》《黟县非遗传承人记略》《黟县非遗图谱》。资金保障,助力传统村落发展。每年从门票收入中留出专项资金用于古村落环境治理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同时出台1000万元文旅产业专项资金奖励办法和设立1000万元文旅营销资金等方式投入文化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发展。

  改革为魂,探索文旅融合的路径模式。“多种业态”综合利用模式。围绕打造艺术酒店、民俗客栈、特色酒吧、休闲茶社、传统作坊等12种产业类和文化教育、民俗活动、文博展示、名人故居等7种社会事业类业态要求,发挥文化、旅游、生态“三位一体”优势,加强古建筑保护利用。古民居“产权流转”保护利用模式,按照“统一征收、集中报批、公开出让”的方式,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古民居进行流转试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古民居保护利用,首批9户13幢古民居已完成产权流转。探索一套有效的乡村民宿发展机制,通过实施“两山银行”试点,进一步重塑民宿市场秩序。聚焦规范农村闲置农房管理,出台《闲置农房(宅基地)有偿退出、流转管理办法(试行)》《闲置农房(宅基地)有偿使用暂行办法(试行)》,有序盘活闲置农房,推动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该做法得到安徽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目前,通过有偿退出已颁发不动产权证2本、农房经营权证4本,累计为村集体增收111.22万元,有序推进项目28个。古村落古民居整合保护利用模式,一方面,组建国有资源整合平台——黟县徽黄旅游集团,实现了对黟县范围内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对县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了宏村板块、西递板块、县城板块、黟西北板块四个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

  创新为要,升级文旅融合的产品业态。以“旅游+”为载体提升产品业态,聚焦“旅游+文化”,打造《宏村·阿菊》《西递传奇》等夜娱产品,秀里影视村、守拙园等影视创作基地;聚焦“旅游+研学”,建成国家级研学基地1个、省级2个,开发开蒙礼、学篾匠等研学游特色活动;聚焦“旅游+体育”,打造山地车骑行、登山步道、公共体育服务三大系统,引进滑翔伞、热气球等时尚户外休闲运动;聚焦“旅游+民宿”,科学布局8大民宿集群,规范发展民宿903家,整体塑造“黟风黟宿”品牌形象,承办首届安徽省民宿大会,获评中国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塔川书院入选全国首批甲级民宿;聚焦“旅游+农业”,建成柯村油菜花、五里桃花等一村一品特色村34个、农旅精品线路10条,培育朴蔓农场、七约农场等农旅融合业态25处。以项目为载体提升产品业态,围绕旅游消费产业链,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成功引进新加坡悦榕庄、景域帐篷客、东榕华美达等高端特色度假品牌,稳步推进中国书画小镇、龙江文旅度假区、未睎园等项目建设,同步培育具有深度体验、激发深度思考的新业态,初步构建高端旅游休闲度假服务体系。

  以活动为载体提升产品业态,举办“全民创作‘黟’游未尽”新媒体培训,开展“嘿多好哇”短视频大赛,创作“嘿,多好哇!”RAP说唱曲目,打造“黟往情深·春花告白、黟时兴起·夏雨星辰、黟见如故·秋叶霜花、黟犹未尽·拾暖冬藏”四季打卡点,推出“微旅游”“自驾游”“乡村游”“美食游”“应季游”产品,结合四季特色开发民宿游、研学游、养生疗养、“白+黑”夜游等业态。深入挖掘柯村暴动等革命事迹,拍摄电影《柯村风云》,做大做强红色文化教育、竞赛、节庆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