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森林里的小旅行,体味黑龙江的民族风情

  

  昨天,黑龙江省旅游委历时十几天的2018夏季旅游推介活动在北京落下帷幕,也迎来黑龙江夏季旅游的最佳时间。

  黑龙江夏季旅游推介,历经广州、上海,郑州、济南,最后到北京,《黑龙江-大森林里的小夏天》的亮点吸引着的人们的眼球。在“重返青春岁月”、“壮游黑龙江”、“我和动物做朋友”及“黑龙江自驾旅游年”的个性线路中,你是否注意到了有一个特色内容一直贯穿其中,这便是黑龙江的少数民族文化和风情。

  

  这些年走过黑龙江的青山碧水,迷恋大美黑龙江风光的同时,当地的人文风情也非常吸引我。相信在大森林里的小夏天中,感受黑龙江畔的小旅行,体味黑龙江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你的龙江之旅会更加难忘!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世居的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10个少数民族。其中四小民族赫哲族,是黑龙江省独有的民族,一半以上的鄂伦春族生活在黑龙江,这样的民族瑰宝只有在黑龙江你才可以感受到它独特的风情。

  

  游猎民族鄂伦春:

  鄂伦春民族现有8000多人,是我国11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它是个游猎民族,历史上曾有马背民族、森林民族、山林民族、兴安猎神的赞誉。而且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相信万物有灵。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呼玛县十八站、白银纳,黑河新生乡、新兴乡,伊春的乌拉嘎镇等地。

  每年一度的呼玛开江节,可以最直接的感受神秘而庄严的鄂伦春祀江活动。在摆放的狍子、鱼、禽类等祭品前,族民向江水并行叩拜,捧起一块块的冰作为神圣的祀品,祈求河神保佑。

  83岁的关扣尼老人是中国鄂伦春族唯一的“萨满”。鄂伦春人将“萨满”视为人和天地鬼神之间的使者,代表人向神祈求消灾祛病,生活的美好愿望。

  优雅的鄂伦春人

  鄂伦春族有着豪放粗犷的民族个性,打猎归来或逢节日,都要歌舞狂欢。

  

  伊春乌拉嘎镇的鄂伦春人来到嘉荫参加“二月二”的龙抬头活动。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面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到黑河的鄂伦春民族园里可以看到鄂伦春人原始社会生活的缩影。

  

  “鱼皮部落”赫哲人

  赫哲族是我国最少的民族之一,现有5000多人。世居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族人以渔猎为生,早年穿的衣服、用的被褥大多是用鱼皮缝制的,现已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鱼皮文化",作为赫哲族文化的精髓,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江平原,集中居住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佳木斯市敖其赫哲族村、抚远县抓吉赫哲族村。

  街津口”呼日堪“文化节”,一场神圣的赫哲祭典

  

  八岔赫哲渔猎文化节

  赫哲人独特的《伊玛堪》表演,说唱结合,被誉为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

  八十多岁的赫哲老人尤桂兰,受过两代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赫哲人的生活最神奇的是他们的鱼皮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技艺传承人尤文凤穿着她自己制作的鱼皮衣。

  美丽的赫哲族姑娘,鱼皮衣好精美时尚啊!

  赫哲尤氏家族、鱼皮传统文化百年传承第四代传人让刘升在她的工作室。

  街津口村鱼皮艺术家孙玉林正在制作鱼骨画

  赫哲小伙子戴的鱼皮面具,是赫哲人把古老的鱼皮艺术运用到现代时尚生活的一份尝试。

  一张的张鱼皮、一块块的鱼骨,成了赫哲人绝好的材料,可以做成质地分明的衣服、挂饰、装饰画等工艺品。

  

  赫哲人信奉萨满,萨满是赫哲人祈求保佑生活安康渔猎顺利时的一种舞蹈形式,在祷词、吟唱中,充满了神秘和色彩。

  赫哲族有很多在劳动中形成的独特的娱乐活动,节日欢聚时大家一展身手。

  

  成吉思汗胞弟来过的草原:

  黑龙江省蒙古族聚居主要大庆市的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是黑龙江难得的一片肥美的草原,这片草原是成吉思汗的胞弟、蒙古帝国元勋哈萨尔曾经来过的地方,哈萨尔的第十六世孙爱纳嘎的四个儿子曾分牧于这一区域,即杜尔伯特部。至今,哈萨尔的十八代嫡孙还在这片草原上。

  杜尔伯特最有阿木塔蒙古风情岛,这里三面环湖,如一枚绿意晶莹的如意,镶嵌在十万亩碧波潋滟之中。阿木塔,蒙语之意“美味”。相传哈萨尔曾登岛射猎,品尝湖鱼后赞叹:“阿木塔!”

  四个牧民、四匹高头大马的迎宾队,是草原对远方客人隆重的迎宾礼。

  接过她们手里的牛角杯,敬天敬地并送上祝福,然后一仰而尽。

  哈萨尔文化广场,9米高的哈萨尔铜像巍然伫立,无箭之弓表明了这方土地的和平景象。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哈萨尔祭祀宫,珍藏着哈萨尔坐像、白驹神马、战鼓、等昭示着蒙古民族的马背文化。

  哈萨尔的十八代嫡孙还在这片草原上。

  祭敖包,祈祷吉祥如意。

  做客蒙古包,品味手把肉,再听首悠扬的马头琴曲,那美便在不言中了。

  中国达斡尔族第一村: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契丹后裔。十七世纪中叶,达斡尔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浴血奋战了半个世纪之后,离开了世居的黑龙江北岸,南迁到大兴安岭、嫩江流域。全国达斡尔族人口约有13万人。

  黑龙江省的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市的梅里斯、富拉尔基、龙江县等。梅里斯的哈拉新村现有人口1100人,百分之七十是达斡尔族,被誉为“中国达斡尔族第一村”。

  1998年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哈拉老村被百年不遇的嫩江特大洪水冲毁,全国政协投资3000万兴建了哈拉新村。

  哈拉村有达斡尔传统民居、达斡尔文化展览馆、风情园、哈拉古城等特色各异的民俗古迹。

  蔚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清澈的河水,鲜艳的民族服装,美丽动听的歌声,优美欢快的舞蹈,让人心旷神怡。

  感受下达斡尔族的民族礼仪。

  

  女真人的后裔-满族:

  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先秦时代,满族的先祖为肃慎族,当时他们生息繁衍的中心地带是牡丹江地区的宁安、海林。

  满族在中国少数民族人数中占第二位,很多生活习惯已经融在了黑龙江人的生活中,现在哈尔滨的冰灯游园会就是从满族人那沿袭来的,现在保持满族特色在牡丹江比较鲜明。

  宁安的满族秧歌队,很具满族特色。

  

  

  

  

  渤海靺鞨綉是牡丹江满族祖先的传统民间手工刺绣,靺鞨綉展馆就建在镜泊湖景区内。

  已届九十岁的渤海靺鞨綉传承人孙艳玲,祖辈是原满族正黄旗,发展了以东北冰雪景观为主题的靺鞨綉,教授徒弟5000多人,弘扬了民族文化艺术。

  靺鞨綉既有江南刺绣的柔美,又具北方人粗犷的豪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镜泊湖畔的朝鲜族:

  黑龙江省有朝鲜族32.7万,占全国朝鲜族总人数的近四分之一。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各县市、牡丹江和佳木斯。种植水稻的习俗形成了朝鲜族沿河居住的分布。

  黑龙江有233个朝鲜村,佳木斯的星火朝鲜乡是我省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是闻名全国的第一个集体农庄发源地。桦川县星火村的朝鲜民俗村、宁安响江西邨、镜泊瀑布朝鲜民俗村等,是体验朝鲜民族风情的好去处。

  佳木斯桦川星火朝鲜族乡每年一届的民俗文化节。

  宁安响江西邨每年会在稻田边举行金色开镰仪式,这里生产的响水大米可是国宴上享用的。

  

  

  响江西邨边的民宿映湖光山色间。

  镜泊湖瀑布朝鲜民俗村,位于镜泊大峡谷景区内,民俗村建有多幢传统朝鲜族建筑。

  

  

  

  随着旅游品位的提高,历史文化民俗游,越来越成为旅游人关注与参与的热点,而少数民族风情游,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底蕴的组成,真的希望我省的少数民族风情游挖掘得更多、更深、更好,成为龙江旅游观光线上的亮丽风景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