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 | 探寻文史古迹,了解隆阳内涵——隆阳旅游推荐!

  保山,一座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

  散落于保山各地的历史文化遗迹比比皆是

  这个“就地过年”的春节

  不如带上家人一起去逛逛这些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景点吧!

  春节小长假隆阳旅游推荐四

  【探寻文史古迹,了解隆阳内涵】

  

  1、太保山建筑群

  游览顺序:太保山——保山历史名人堂——武侯祠——玉皇阁——会真楼——玉佛寺——状元楼

  太保山

  太保山原名松山,明嘉靖元年(1522年)为纪念保山第一位官至太保的状元文澍晚年归隐此地,便更名为太保山。太保山从明代便一直见证着隆阳的发展与繁荣;在市民眼里,太保山就是隆阳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千百级石阶从高大的牌楼开始向太保山上延伸,石阶旁亭亭如盖的古榕仍旧蓬勃苍翠,古城墙斑驳的痕迹无声的向游客展示着岁月的流逝。

  

  保山历史名人堂

  保山历史名人堂是云南省第一个综合性的名人馆,占地9821平方米,建筑面积1385平方米。保山人杰地灵,名家荟萃,承载着宏厚的历史内涵,从哀牢国王到抗战英雄,从进士举人到地委书记,名人堂共记录与展示了2400年来保山300位历史名流们的风采。

  

  春节假期来这里转转,看着百余位历史名人的高尚品德、丰功伟绩,也激励着新一代青年人以史为鉴,当以自强报国家。

  

  武侯祠

  太保山武侯祠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6年)属于“中国十大武侯祠之一”,也是西南地区规模第二的武侯祠。这里不仅承载着当年诸葛亮丰功伟绩,更融合了保山的历史文化,寄托着保山人民对于历史伟人的歌颂与拥护。

  

  1984年修建太保公园时对其进行扩建整修,扩建后的武侯祠,占地4700余平方米,整体布局规整,为坐西向东纵向排列三进两院的园林式建筑群落。主建筑前厅、过厅、正殿均为穿斗抬梁单檐歇山顶式殿宇,黄色琉璃瓦屋面,飞檐翘角、气势宏大。

  玉皇阁

  玉皇阁始建于明嘉靖时期,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历经风雨却完好如初,是我国西南地区保护较好的殿阁。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皇阁坐西向东,因为供奉道教玉皇大帝而得名。整个建筑精巧雄奇,装饰风格富丽堂皇。既体现了封建社会皇权至尊的思想,又显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技艺。

  

  会真楼

  玉皇阁北侧会真楼是1639年徐霞客游历保山时下榻的地方,当年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到保山考察了近四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写下了《永昌志略》和《游永日记》,对研究保山历史文化、山川地理、文物古迹、城市风貌等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玉佛寺

  玉佛寺包括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藏经殿、千佛塔、斋堂等建筑。其中,端坐在大雄宝殿中的大型玉雕释迦牟尼佛像堪称镇寺之宝,玉佛雕艺精湛,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状元楼

  状元楼是为了纪念明朝状元杨慎而建的,号称“保山第一楼”。明嘉靖三年(1524年)杨升庵谪戍永昌,当他历尽艰辛来到云南,在这里度过了长达36年的岁月,可以说保山是杨升庵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

  

  2、仁寿门

  游览顺序:仁寿门——逗伴匠集市

  仁寿门

  保山城,南诏王皮逻阁于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始建土城,是云南省创建时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城池之一。城墙总长13里14步,设升阳、镇南、龙泉、安定、永定、仁寿、通华、拱北八门。仁寿门在八座城门中寓意最好,意为:仁者长寿。

  

  在经历了数百年沧桑后,仅留下了太保山西北角的仁寿门还能让人从一窥中去探知永昌古城的全貌。

  

  

  逗伴匠集市

  古城历史与创意设计的混搭,文化商业与空间美学巧思碰撞,激荡出一座文创小院——逗伴匠文创集市。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老一辈的匠心工艺,可以体验最潮流的青年创作力量,手工原创、非遗传承、版画制作、闲聊品茗、土陶工艺现场教学、钟表定制维修……

  逗伴匠,将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进行到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条街有一条街的新生。

  逗伴匠创意集市作为仁寿门街的新生力量,以潮浪文创集市装点不一样的仁寿门街,渲染出不一样的隆阳特色,年轻时尚的潮流文化与老旧历史文化相结合,碰撞出新的隆阳特色文化火花。

  

  3、诸葛堰

  据说,当年蜀汉部队屯住在永昌(今保山)的时候,由于士兵众多,水源不足,诸葛亮便命令士兵在法宝山下凿池蓄水,后来村民为了感激蜀军兴修水利的恩德,便将其称为诸葛堰。

  

  诸葛堰从修建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它的历史渊源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自然风光迷人,是仿古探幽的好地方。堰塘面积470余亩,蓄水量为230万立方米,为建设滇西粮仓立下了汗马功劳。

  

  春节假期的诸葛堰正是碧波荡漾、烟柳袅袅的景象,踏青、郊游、野餐、休闲娱乐……都是绝佳好时机 。

  4、板桥古镇

  游览顺序:北津桥——百年老茶馆——芝兰轩&桂香楼——魁星阁——逍遥艺——光尊寺

  

  北津桥

  北津桥是进入板桥古镇的主入口,桥下的河是保山最大的河流,名叫东河,它从北向南穿越板桥镇。后北津桥因战争坍塌,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重建,结构精巧,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两旁柳丝垂拂,烟雾缭绕,称"北津烟柳",属保山外八景之一。

  

  百年老茶馆

  茶馆因有一百余年的历史而得名,茶室虽不起眼,光线也比较暗,茶馆的用具、桌椅均保持着百年前的样子,板壁、木凳、柜桌被烟火熏黑了,地板已经被百年间来来往往的茶客们和岁月打磨的光滑,这样的组合俨然成为了中国古代老茶馆的“活化石”。坐在茶馆中,就好像能穿越回百年前,与曾经的茶客对话。

  

  芝兰轩&桂香楼

  “芝兰轩”和“桂香楼”是远近闻名的老字号糕点铺,只卖最为传统的“隆阳老式糕点”。糕点以甜而不腻、久存不坏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是许多隆阳人割舍不掉的美食,更是隆阳人习以为常的的一种饮食文化习惯。

  

  魁星阁

  魁星阁是清乾隆年间板桥民众集资兴建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兵变被毁,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

  

  魁星阁背北面南,共三个开间。其中,第二间横跨街心。屋顶中央宝鼎镇中。四角风铃叮当,楼阁中间供奉着主宰文章兴衰的魁星,他一只手拿着笔,另一只手拿着斗,寓意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逍遥艺

  城市会让人快起来,走进这间老房子的画廊却会让人慢下来。年轮的流转下,老旧的录音机已经锈迹斑斑,奶奶的化妆柜,柜子的颜色已被侵蚀得深浅不一,摆上了青龙街的一幅夜景画,便有了上个世纪老板桥的韵味。

  

  光尊寺

  光尊寺距离板桥镇1公里,位于板桥古镇东北部世科村后的五凤朝阳山上,最早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是南诏王皮罗阁为祭祀佛教尊神而修建的。

  

  光尊寺集中体现了元、明以来保山乃至整个滇西地区宗教建筑的风格。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封建统治阶级为传播儒家纲常教义,把善男信女的思想纳入正统的封建礼教范畴,开始供奉孔子,至此,佛道合一的寺观又演变成三教合一的庙宇并从此延续下来。

  

  同时它还在抗战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具有很高的宗教文化价值、历史文物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2019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金鸡古镇

  游览顺序:四方街——古戏台——文昌宫——永子文化园

  金鸡古镇是滇西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保山汉文化的发祥地、永昌文化的摇篮。相传金鸡是吕不韦后裔永昌郡守吕凯的故里,是保山坝子里最大的村落。1998年,金鸡被确定为地区级“历史文化名乡”。1999年,被确定为省级“革命老区”。千年古镇繁华依旧,一条四方街迎看往来客,一道吕公巷缅怀当年情,一座古戏台传唱古今史,一个文昌宫道尽金鸡韵。

  

  四方街

  四方街并不是四边等长的街场,而是一个长约100米、宽约20米的长方形场地。当年,四方街既是金鸡集市的重要交易场地,又是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直到现在,四方街仍旧是金鸡村的中心。同时,四方街是保山唯一一个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且保存完好的古代街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古戏台

  金鸡人崇文擅戏。明末以后,随着滇剧、花灯等剧种的流行,金鸡村内戏班组织也开始出现,并在村内专建戏楼以供演出,数百年来经久不衰。除村内戏班自演外,年节期间,还经常邀请外面的戏班前来演出。

  

  金鸡古戏台是滇西为数不多的古戏台之一,旧有保山“滇剧窝子”之称。时至今日,每逢重大节庆,乡、村便会组织戏曲爱好者在四方街的古戏台演出,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昌宫

  文昌宫始建于明代,主体建筑坐东朝西,地形后高前低,分为两个院落。第一个院落前后两间正房均为两层,下层中间为过道。二院的正房供奉孔子,据说当时每年农历8月27日孔子诞辰,乡亲们都会在这里举行祭孔盛典。因为孔子塑像的存在,门楼前的街道才起了个“文庙街”的名字。

  

  在滇西抗战时期,文昌宫是远征军200师驻地。1942年5月9日,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和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等军政要人曾在这里聚会,商议固守保山、抗击日寇事宜。著名的《告滇西父老书》就是从这里发出的。这间小屋就是当时的办公地点和会议场所。

  

  永子文化园(永子棋厂)

  永子是隆阳的一块闪亮招牌,金鸡永子棋厂便是永子的生产基地。2020年9月,金鸡乡凭借永子文化成功入选“云南民间艺术文化之乡”。

  

  在这里,不仅能看到永子诞生的全过程,还能看到各式各样、各个年代的永子。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传承人制作永子的过程,你可别小看这一枚永子,制作工艺可是非常复杂严苛,每年的产量不过千余副。

  

  

  经过点丹而成的永子,质地温润,黑子置于棋盘上,呈漆黑一点,无任何杂色,对光照视,则透碧玉之泽,边闪翠环,宛如清潭秋水,清心悦目;而白子置于棋盘呈象牙之色,对光照视,则通体流光,温润如羊脂美玉,细腻如婴儿之颊肤,悦目和谐,堪称“国宝”。

  

  6、蒲缥古镇

  游览顺序:蒲缥人雕塑——小站街——李家大院——梁金山故居——盘蛇谷古驿道

  蒲缥镇因交通、商贸而形成,并在民国时期得到迅速发展,由一条街发展成为一个集镇。在历史长河中,蒲缥还涌现出了众多的历史名人,如著名爱国侨领梁金山、辛亥革命先驱彭蓂等。2007年,蒲缥被云南省政府正式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

  

  蒲缥人雕塑

  蒲缥人雕塑位于新蒲缥街十字街口,是蒲缥镇的标志性景观,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蒲缥镇塘子沟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原始工具、用火的痕迹,说明早在远古时代,蒲缥镇就已经有人类在繁衍生息,创造了早期的滇西文明。

  

  小站街

  小站街是蒲缥的主街,是南方丝绸之路蒲缥通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东起高家大路,西至南津桥,中间设有客店、马房,供过往商旅和马帮在此歇脚,商业贸易也逐渐随之发展起来。

  

  李家大院

  蒲缥老街最具代表性的汉族民居就是李家大院,李家大院仅一个四合五天井的院落占地便达700多平方米,宅第主人之富有,建筑之恢宏别致可想而知。走入其间,建筑布局方正壮阔,门楣与栈头雕龙画凤的精致细腻及至深院楼阁的气势恢弘无一不展现出蒲缥老街当时的繁荣与辉煌。

  

  梁金山故居

  梁金山先生,1884年出生于保山蒲缥,著名爱国侨领。1916年成为缅甸华人中的巨富和华工领袖,曾受到过英国女王的接见。他在怒江上修建了施惠交通的“惠通桥”,成为滇缅公路抗战运输大动脉的关键通道。抗日战争时期,他还捐献大量援华物资,几乎倾家荡产。1977年8月,梁金山在方家寨去世,享年93岁。

  

  梁金山故居为横向排列的三个封闭式四合院,现在由梁氏直系、旁系亲属居住。故居总占地面积2101.51平方米,院内天井由石板镶嵌而成,总体建筑保存尚好,201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蛇谷古驿道

  盘蛇谷古驿道位于蒲缥镇马街社区打板箐自然村,两山壁立,只容一人一骑。相传为诸葛亮南征时,火烧藤甲兵的地方。如今此地仍然草木不生,沿山色赤。

  

  7、双虹桥

  

  双虹桥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保山城区100多公里,位于怒江之上,是南方丝绸之路渡过怒江的主要通道之一,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双虹桥并不是平行的两座桥,而是分为两段进行架设,吊桥建好后,从远处望去就像两道彩虹悬挂在碧波之上,文人雅士们便给它取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双虹桥。

  

  桥上留下的斑驳痕迹,仿佛能让人置身当年马帮和行人来来往往,商贩在一旁热情吆喝的繁华场景,桥上的热闹繁忙与桥下汹涌奔腾相互映照。

  8、水寨古驿道

  游览顺序:官坡——梯云路——棋盘石——平坡——霁虹桥

  官坡

  官坡位于南方丝绸之路永昌道水寨段上,是来往商旅的必经之地,山顶有一处关隘叫“牛角关”,因此得名“关坡”。过去朝廷任命的官员到保山走马上任的时候,当地官员就来到这里迎接,后来便改名为官坡。

  

  梯云路

  平坡西上罗岷山长三、四公里的路段都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的,道路曲折陡峭,有五百余级台阶就像天梯一样。所以被人们称为梯云路。由于地势险峻,地形多变,一路水寨河水和随时可能落下的飞石相伴,这段古道也被称为“水石坎”。

  

  棋盘石

  石磴上清晰可见的棋盘和一些不知名的符号,犹如一个个特殊的象形文字,记载着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像是讲述着南方古丝绸路上多少商旅马帮的辛酸苦辣和古道漫长岁月繁荣的过去。

  

  平坡

  当年,水寨古道沿途设置了许多驿站,平坡是唯一保存下来的一个。与古道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一样,平坡也有过辉煌的过去,商业的繁华曾一度有“小北京”之说。

  

  马帮长年累月在古道上来回奔波,铁蹄到处,火星飞溅,数千年的铁蹄,在古道的石板上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烙印,现在能看到的最深的一个马蹄窝足足有13公分。

  

  随着南方丝绸古道的衰落,平坡昔日的繁华也已不再。现在,平坡中心的小街宽3米,长50米,村头村尾的半圆拱寨门上的题词“太乙生水”、“俗美风淳”至今依稀可见。

  

  霁虹桥

  霁虹桥是西南丝路上的咽喉要塞,据《中国科技史》载:霁虹桥为世界现存的惟一最古老的铁索桥。

  

  摄于1983年的霁虹桥

  其建筑规模庞大,两侧桥头堡高大雄伟,双亭精巧别致,过庭宽敞明亮。两端排登临江观色,古木送爽,为古建之经典所在。其桥不幸毁于1986年上游滑坡截流,仅存桥墩和护堤,部分铁链、铁柱(固定柱)。仅供来者怀古惜旧。

  

  明崇祯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徐霞客游历到霁虹桥时,称它为“迤西咽喉”。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康熙皇帝还专门为这座桥题写了四个字“虹飞彼岸”,所以东岸增建了御书楼。

  

  在滇缅公路修通之前,霁虹桥一直是滇西交通的要冲,民国年间还基本维持原状。相传,从前每天清早桥亭大门未开时,等候过桥的商旅、人马已排成五六里长的队伍,足见当时的商贸之繁荣。

  

  霁虹桥头的摩崖石刻造诣较高,有历史名人杨升庵、张含、张学庠、孙人龙、汪如祥、屠述廉、顾纯、高剑中、担当和尚等人的墨宝真迹遗存。

  

  至今有字迹清晰可辨的20余幅真迹可见,且字体有隶有草有篆有楷书;或方正秀美,或雄浑豪放,或清新飘逸,或劲透坚壁,或势走空灵,各领风骚。刻法有阴刻、阳刻、单线刻和双线刻;石刻体裁有诗有题词,字体大小各异。

  

  

  摩崖名刻集书法、艺术、文学为一体,规模宏大,题刻集中,具有较高研赏价值,其高超的石刻技艺征服了往来行者,非今之书帖所及,被人们益为“西南丝路上最大的石刻群”和西南丝路上的“文化圣地”。

  9、老营李将军府(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其实是一座相互独立而又自成一体的建筑群,一共有五座院子,每座院落都是四合院结构。这五院古宅,占地面积约5亩,共有房屋26幢,每院天井均为青石板砌成,楼上为转角楼,屋顶瓦面翘脊飞檐,梁柱门板雕花刻草。

  

  根据推断,这座古建筑群始建于清咸丰年间,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建筑风格保持了清代中原汉族豪宅的特点,建筑布局工整紧凑,门窗、柱头、雀替等构件雕琢精致,彩绘丰富,整体布局完整,建筑结构稳定。是隆阳区境内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相对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

  

  2010年12年,隆阳区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春节就让我们怀古探幽

  一起去好好了解隆阳吧~

  来源:文旅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