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札记

  古色古香潮州城

  奇特、神话般的传奇古桥——湘子桥

  车上岸后,驱车走马观花过著名侨乡澄海,全国闻名的玩具工艺品生产出口基地。第一站直奔潮州城,车过韩江大桥,遥指北看,但见滚滚浑浊的韩江水,托起一座似连非连,似断非断的奇怪桥,左右两边都有一座座桥墩,桥面相连;仅仅中间一段长节没有,但又却与桥相连,像是一排漂在水面上的浮漂,桥面漂在水上面,潮州人那么聪明难道建不好一座桥,饶是蹊跷,但随着导游哗哗的解说,恍然大悟,曾记起语文课本里提及过,它以其独步天下的壮观景象和独特的建筑文化艺术,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的湘子桥。

  湘子桥

  这座桥曾有个美丽的传说,湘子桥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和广济和尚建造的。当年八仙把凤凰山的石头化成猪群,争先恐后奔向江的东面。桥建到江心,石头便没有了,何仙姑将手中的莲花瓣化作18条木船,广济和尚抛下禅杖,化成大藤把18条船系住,这样,整条大桥就建成了。人们为了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

  它中间的一段,用船只连为浮桥,可以解开,让出航道,成为可分可合的活动桥,是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据说桥上有形式各异的亭台楼阁是该桥的一大奇观它让潮州人花了300多年才建成,成了潮州标志性的建筑物,正是这座凝聚了潮人智慧和血汗、承载了潮人奇特的梦想,也包涵着他们富有神话般创意的“神桥”,那充满了柔美曲线的屋顶,其形象轻逸俏丽。那远远伸出的屋檐、富有弯曲的屋面、微微上翘的屋角,使楼亭的体形与轮廓线变得愈加丰富。让我所知的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特征的徽派建筑所不同,而廿四楼台又廿四样,那一个个桥墩近看似是一座座孤立的亭台楼阁,又像是一座座古城门楼,或横或竖,不曾雷同;自从下游远观之,如站在水中神态不一穿着盔甲的威武勇士,牵手相连,与奔腾的韩江水相力挺,度过了八百年多年的风雨沧桑,但见神勇威武。

  从那如古代武士盔甲帽直指苍穹的飞檐屋脊,似乎体味出自古至今人们那种企盼拥抱蓝天、腾云直上的一种奋进飞跃的精神仍在此驻留。

  有民谣唱: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开元楼

  似桥非桥韩江漂,左登开元楼,右进韩文公祠,湘子桥均近在咫尺,只能远观而止,未曾走一遭,却实乃遗憾。后才明白,仅因门票50元之缘故。

  心目中的文学泰斗——韩文公(韩愈)

  韩文公祠倚山临水,环境幽雅。隔桥与蔚为壮观的古潮州城东大门——广济门相望。湘子桥如一爿巨型的扁担,一头担着广济楼,一头挑着韩文公祠,从广济楼远眺韩文公祠,它在春意飘洒中依山傍水,苍翠环绕,隐在翠绿涛涛碧树间,倩倩的声影写意在河风荡起的春色微波中,好一派古风蔚然的画中情境!不愧是后人为纪念一代文人雅士所择的好处所!

  隔江远看韩文公祠

  未登韩文公祠,但见一本翻开的厚厚巨书上雕刻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名言映入眼帘,由衷慨叹韩公的经纶学术,似乎《师说》、《马说》经典名句浮在眼前。

  拾级而上,仰首而视,见三门石坊上书刻着“韩文公祠”四字,顿生狐疑,随游人未从正门上,却于右门入,牌坊后甬道侧,有近百米碑廊。百幅墨宝,勒石镌刻,同祠内古碑交相辉映,让古祠愈加典雅庄重、文气斐然,似在古文学长廊中游走。

  

  韩文公祠是一座肃穆端庄的祠宇,正殿中央韩愈塑雕像。祠内石柱刻对联、四壁生碑刻,记载着韩祠的历史、韩愈治潮业绩以及颂扬韩祠的诗文。

  正殿左侧碑刻“功不在禹下”,此句出自韩愈的文章。意指在古神权、皇权的双重压抑下,他认为治人的思想比治水还艰难,以此称赞孟子传播儒家思想的功绩不比大禹治水低,后人引此来赞颂他。

  

  在祠的厅中,有韩愈手执卷宗,身着官袍,神态儒雅的半身塑像。韩公尊像依然目光凝重,深情地注视着他生前为之服务过的这片土地。

  让人心存敬佩的是他为人骨气,进言不慎惹怒皇帝差点丧命,被贬到蛮荒之地的潮州时,并未意志消沉。短短七个月间,他驱凶鳄,兴文教,释奴婢,禁人贩,修堤坝,潮州既此人才辈出,文化兴盛。

  

  “吾潮导师”难怪潮州人毫不吝啬地将此至高的称谓给了他。潮州的山从此改名叫韩山,潮州的江改名叫韩江,如此可见韩愈在潮州的影响力,赢得了潮州人千年的敬仰。

  “一代文魁”、“师道”、“岭海风范”、“八月居潮万古名”等石碑,包含了潮人对韩公政治和文化贡献的肯定与赞扬。“泰山北斗”的牌匾,书法遒劲有力,不得不仰首赞叹。

  旅游团的两位导游,远远待在祠外,我却在殿内傻傻听着他方一位女导游的侃侃而词,“……国家一代领导人来此参观都是走旁门,出正门……”的缘由。

  由此我才了解到韩愈不仅仅为一代“文学泰斗”,更是为民一方的一代清官。

  民俗愧宝——潮州城甲第巷

  “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是潮州自古流传的顺口溜,这十个字实际是潮州古城区十条著名幽深小巷的名称,这十条幽巷位于潮州古城中南部成并列状一字排开,这里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贾望族聚居之地,至今仍保留明清街巷格局和大量古民居。顺口溜中的“甲”是“甲第巷”,而甲第巷又是潮州城精华中的精华。

  

  甲第巷狭小,只能坐黄包车游览,长不足200米,集中了数十座大大小小的明清宅院,斑驳老门楼彩绘和雕刻艺术,画历史人物故事或民间传说,画水墨写意画,浓抹色彩尽显眼前。 门头一幅幅大夫第”、“资政第”、“外翰林”等牛匾,尽显当年达官的荣耀和地位。

  

  漫游中感觉时光倒流,一切都显得斑驳老旧,但却有独特的无穷韵味,似在触摸古代潮人生活的气息,既不同于岭南赤坎古镇明清时期的骑楼建筑,也不同于开平的碉楼建筑群,更不同于黑白相间的徽派建筑……现今这些街巷宅院就成了研究古代潮州社会、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的宝库。

  

  来不及细细品味那历史的沧桑潮汐,车却已匆匆而过,感觉如鲠在喉,十分的不爽。

  旅游归来,又有了无尽的收获, 站在景外望远景,不知不觉人在景中游,心随景移,景却早已融入心境。人的一生中有众多境界,感受自然,尝受生活,达到一种境界,学会用心灵去默默地慢慢地深深地体验那种无法言喻的心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