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小庄村:环境美了产业兴了村民富了

  2021年,小庄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多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了近2000元

  2021年,小庄村接待游客达到35.6万人次,村民经济收入近千万元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60余户人家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小庄村,有近80户农户经营农家乐,全村95%的劳动力从事旅游接待及相关服务。借助乡村旅游发展的东风,小庄村成为全省名副其实的乡村旅游接待村。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多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了近2000元。

  通过小庄村高大的门楼,沿着宽敞的村道往里走,一幢幢黄墙灰瓦的土族民宅排立在道路两侧。放眼望去,农家乐招牌随处可见,游客进进出出,甚是热闹。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小庄村成为全省发展乡村旅游的佼佼者。

  

  依靠发展乡村旅游,小庄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摄影:邓建青

  一

  5月3日正午,太阳正浓。

  互助县威远镇小庄村彩虹美农家乐里,祁兴香催促着跑堂的服务员:“今天来的客人多,大家可要利索些,茶水要上快些。”

  说话间,院里又来了一拨客人。看见有客人进门,祁兴香急忙安排一名服务员将客人迎进包厢。

  祁兴香三十岁出头,打扮时尚、普通话标准,刚开始你可能不会相信她就是小庄村里的土族姑娘。她家做农家乐生意有很多年了,那几年,母亲为将她们姊妹四人拉扯大,在老庄廓院里做起了小本生意:炒排骨、焪洋芋、炒洋芋、“背口袋”(萱麻饼)。

  那时,小庄村的村民还不了解“旅游”二字的含义。有一次,祁兴香的母亲焪洋芋时,一名来自西宁的游客说:“你们做的饭菜有农家的味道,农家菜做好了,会有更多的客人到你们家乡来。”

  洋芋做得地道,排骨炒得味香,祁兴香和母亲越来越忙了。祁兴香外出打工的父亲回来了,一家人起早贪黑,在庄廓院里为了致富梦想奋斗。

  经过多年打拼,祁兴香家把老旧的庄廓院翻修成为别致的小二楼;从最初炒四五个菜,到如今能做120道南北口味的热菜;从最初能接待一桌客人,到现在能接待24桌客人;从最初一家人料理,到现在招聘了20多名服务员……祁兴香家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了。

  祁兴香一家是小庄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缩影。小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国龙说,目前,全村95%的劳动力从事和旅游接待相关的工作,全村160余户人家盖起了二层小楼,开上了小轿车,过上了小康生活。

  

  小庄村馍馍铺老板,靠着面点走上致富路。

  二

  从默默无闻的贫困村,到入选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乡村旅游已成为小庄村的支柱产业。随着乡村旅游日趋丰富,以民俗歌舞表演、非遗展演等为载体的活动,为小庄村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早些年,王国龙组织村民成立土族安召舞队,表演安召舞、“轮子秋”、土族民歌等。县里有活动,就去县里表演;逢年过节,就在村镇表演。

  舞队的名气越来越大,来小庄村看表演的人多了,就有了餐饮、住宿等需求。王国龙和几名村民一合计,决定利用自家庭院开起集土族特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小店,发展村集体经济。

  土族妇女席玉秀是小庄村早期开办农家乐的村民之一,也是村里最先拓宽旅游渠道的村民。在席玉秀看来,搞旅游接待不仅仅是吃喝,要想把客人留住,得把村子最拿手的东西拿出来。抱着这个心思,席玉秀把家乡精美的舞蹈、刺绣拿了出来。

  经过宣传和推广,村里来的游客多了,刺绣也多了一条销售渠道。在席玉秀的倡导和组织下,小庄村的妇女通过开展刺绣展览比赛,交流刺绣技艺和心得体会,使土族刺绣这一古老的民俗艺术之花迅速在小庄村开花结果。通过展览比赛,土族妇女的刺绣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一批刺绣水平高、商品意识强的土族妇女脱颖而出。现在,游客到小庄村游览,观赏和购买土族刺绣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在小庄村,专卖绣品的土族妇女有近两百人,每人每年光卖绣品的收入就有一万余元,不少刺绣高手还与客户签订了绣品购销的长期合同,生意越做越大,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令王国龙自豪的是,通过土族歌舞表演、特色餐饮文化开发、青稞酩馏酒酿造工艺传承体验等方式,小庄村形成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为重点的创新发展模式。游客到这里,不仅能够品一品地道酩馏酒的芬芳、尝一尝互助独有的特色美食,还能学一学土族盘绣的针法,体验土族风情。

  

  村民雷生兰在给客人做菜。摄影:马智尧

  三

  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小庄村不固守传统的发展思路,旅游收入趋于多元化。

  与小庄村其他开农家乐的妇女相比,雷有玉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她将自家的农家乐转租给别人,自己转行做起了面点。

  刚开始做面点,雷有玉的经营业绩并不如开农家乐好,可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面点技艺不断改进,收入也渐渐丰厚起来。

  “相比以前,如今村上有开农家乐的,有酿酩馏酒的,有做刺绣的,还有非遗演出的。村民开始做起旅游延伸产业,收入方式也比以前多样化了。”雷有玉说。

  小庄村红火的旅游,也吸引外地人员前来就业。目前,小庄村的外来务工人口已经超过本村人口,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小庄村广阔的发展前景。

  互助县东和乡的村民雷延龙在小庄村经营着一家农家乐。雷延龙在小庄村开农家乐近十个年头,已把自己当成了小庄村人。在雷延龙看来,小庄村紧挨5A级旅游景区“互助土族故土园”,发展潜力大,而且乡村旅游市场比较成熟,吸引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依靠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小庄村致力于打造“土族民俗旅游文化接待名村”,把壮大民俗旅游产业、挖掘民俗文化作为特色产业来抓,积极挖掘互助土族特色民俗小吃,不断利用和丰富安召舞、“轮子秋”、土族盘绣为主的土族民俗文化,发展民俗特色的“农家院”旅游接待点,拓宽了村民的致富门路。

  小庄村的变化,让人看在眼里。“十年前的小庄村,满眼是低矮的庄廓院,狭窄的村道凹凸不平,村民家门口鲜有停放的轿车;五年前的小庄村,面貌开始焕然一新,农家小院里的家常菜品种日益丰富,村民开始住上了小二楼,小轿车在村庄里已不新鲜;现在你看,村里崭新的小二楼随处可见,家家门口停着小轿车,宽阔的硬化路一眼望不到头,农家小院里也能吃到各地特色美食。更可贵的是,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每个人脸上充满着自信、充满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来小庄村做客的西宁市民赵先生说。

  “环境美了,产业兴了,村民富了”,这句话在小庄村得到了印证。

  有民宿、有游客、有钱赚,就能产生示范效应;有人返乡、有人创业、有人带头,就能让乡村旅游成为产业。正应了那句话:“乡村不空心,田园成为花园,乡村振兴就有后劲。”

  小庄村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2021年接待游客达到35.6万人次,村民经济收入近千万元。

  【来源:青海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