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商品 大事小事都是事
前不久,在某精心策划的商业街区调研时发现,其中的多数小吃街生意兴隆,街上人头攒动,但有一条小吃街则冷清了许多。在对经营的内容、设施设备、卫生、服务质量反复对比后,笔者向经营者建议调整一两个店的经营内容,使各店的小吃在差异化的同时形成呼应,即在卖烧饼、羊肉串的附近增加汤类小吃。在调整后的很短时间内,这条小吃街的销售开始上升。看似一个很小的事情,对于旅游商业而言却可以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旅游者的满意度,产生更多的消费。
经常有人说:某某商业街经过改造、修缮、重建,并重新招商之后,销售却大幅下降。店铺新了,服务更好了,为什么销售却大不如旧时?除了价格等因素,不可忽视商业街业态内容变化的因素。旧时的很多商业街中各店的经营内容是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自然磨合,各店形成了匹配和呼应,符合旅游者的购买习惯。当新街建成后,人为或随意进驻的各商家经营的业态内容不一定符合旅游者的消费习惯。与旅游者的需求差距越大,销售越低,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新商业街的销售不如旧街了。
旅游商品首先是商品,同时是因旅游者的旅游购物行为带来的,甚至可以理解为“旅游购物商品”。同样,旅游餐饮也是如此,只有旅游者消费的餐饮才是旅游餐饮。而旅游者按照其非本地人的特点,可以理解为“非长期停留的外地人”。本地居民消费是相对固定的,外地人包括外国人的消费则是消费中的最可变、最易增加的部分。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最容易做的是扩大旅游者的消费,简单地说就是扩大“非长期停留的外地人”在此地的消费。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者在旅游中购买的旅游商品多为电器、化妆品等日用品。旅游者在不太发达的地区购买的很多是特色旅游商品。按照中国民族旅游商品博览会和中国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大赛的分类,特色旅游商品包括且不限于特色旅游食品类、特色旅游茶品类、特色旅游饮品类、特色旅游酒类、特色旅游纺织品类、特色旅游电子类、特色旅游日用陶瓷类、特色旅游日用玻璃品类、特色旅游日用金属品类、特色旅游日用合成品类、特色旅游日用竹木品类、特色旅游皮毛品类、特色旅游化妆品类、特色旅游个人装备品类、特色旅游鞋帽类、特色旅游首饰类、特色旅游玩具类、特色旅游工艺品类、特色旅游纪念品类等。由此可见,特色旅游商品覆盖面非常广泛。特色旅游商品覆盖面越广,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越容易。
绝大多数地区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物产。满足旅游者需求,发展特色旅游商品的文化、物产资源非常雄厚。关键在于各地的有关部门和企业是否真的重视。在从团队游向自助游转型、从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型、从重旅游人数向重旅游收入转型的时期,很多企业还不太了解旅游市场巨变的时候,有关部门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现实中,一些地区的旅游部门还不适应各种转型,对在境外火爆的旅游购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还在用过时的思维、陈旧的模式,推动旅游发展的方式也已多少年不变。对国务院再三下文推动的扩大旅游购物消费还仅停留在口头上响应。对旅游商品行业中的一些风向标性活动不仅不鼓励企业了解,甚至抱着少干事麻烦就少的心理,能躲一事就躲一事。加之发展旅游商品,扩大旅游购物的工作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处于哪个部门都可参与,哪个部门均可推脱的局面。看的部门多,做的部门少,即便是在一些地区的旅游主管部门中也是扩大旅游消费、发展旅游商品的大事不做,小事不管,造成一些地区发展旅游商品、扩大旅游购物的工作还在空转之中,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占比没有明显突破。
面对激增的自助旅游者,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发展空间之大已毋庸讳言。如果还仅仅在数旅游者人数又增加了多少,还仅仅在数门票收入又增加多少,已经太落后了。对很多地区的旅游购物、旅游商品主管部门而言,扩大旅游购物、发展旅游商品的工作固然很新、很难,但只要真的重视,积极参与,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会有赶上并超过旅游发达国家的那一天。
陈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4月20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