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高永在作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 戴 彤 摄)
安阳市人民政府市长?高永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殷墟、甲骨文、红旗渠,对殷墟遗址保护作出重要批示,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高度评价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到我市视察,这是人民领袖对安阳人民的深切关怀、对安阳发展的殷切期望,全市上下倍感温暖、备受鼓舞。五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和安阳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抓细“百条举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稳经济大盘、战风险挑战、守安全底线、增民生福祉,干成了一批关乎全局的大事要事,破解了一批影响发展的急事难事,办好了一批惠及万家的实事好事,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初步预计,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2500亿元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20亿元,年均增长11.4%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万元左右,年均增长6.4%以上。
我们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运行在破难解困中趋稳向好。滚动推进“三个一批”,狠抓稳经济重要项目攻坚,累计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181个,完成投资3431亿元。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关爱企业家“八大员”等助企活动,统筹打好降成本、保能源、保运输、保满产组合拳,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解忧、助力赋能。五年新增“四上”企业450家,市场主体保有量超过49万户。持续深化金融惠企“四提一降”、“百千万”银企对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4064亿元、贷款余额超过2600亿元。实施企业上市“百舸竞帆”行动,翔宇医疗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有效推动各项稳企惠企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累计减税降费92亿元、留抵退税51.2亿元。建立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双线嵌合”、常态调度机制,2349家企业(项目)纳入“四保”白名单。举办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国际汉字大会、中国旅行者大会等系列活动,深化拓展“迎客入安”,安阳正在成为一座“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网红城市。接续实施住房、汽车、家电等领域促消费政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0亿元以上。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15%,快递出港量年均增长44%。
我们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新旧动能在深度调整中加速转换。出台支持科技创新“金十条”,财政科技投入五年增长10倍,全社会研发投入翻了一番,创新创业活跃度位居全省前列。安阳科技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超过50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实现零突破。全省首创工业科技特派员制度,111名博士结对服务98家企业。建立企业培育“金字塔”体系,现有创新龙头企业2家、瞪羚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过95%。高新区被评为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深入实施“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累计引进各类人才3.5万人。钢铁资源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焦化、新型建材等绿色转型实现重大突破,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集群效应更加凸显,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快速成长。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家、河南制造业头雁企业7家。光远新材、凯地电磁等一批企业成为行业标杆,克能锂电荣获“全国优秀创业创新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9.8%。
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在破旧立新中不断释放。强力推动重点领域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落地见效。政府机构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城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等有序推进。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基本完成。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推开。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国领先。狠抓“放管服效”改革,《安阳市政务服务条例》颁布实施,2185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领先或持平全国先进地市水平。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拿地即开工”成为常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全省排名前进4个位次,“安阳最安心”营商服务品牌越来越亮。东向出海国际物流大通道全面打通,成功获批“十四五”首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高强度开放招商,连续举办“融入京津冀·合作谋发展”、安阳招商大会、“投资安阳云洽谈”等活动,五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23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848.7亿元。
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城市品质在有机更新中全面提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三区三线”全部划定,城市未来发展战略留白更加科学。新建整修市政道路347条,永明路、文昌大道等“断头路”相继打通,完成交叉路口渠化改造54个,新建标准公交港湾196个。新增城市绿地102.7万平方米、城区水面52万平方米,170个公园游园建成开放,“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现实。建成棚改安置房34700套,交付公共租赁住房8796套,992个老旧小区改造一新,中华路7个村城中村改造、CBD片区开发等一批群众期盼多年的重大工程化图成真。古城保护整治复兴全面提速,“三街一楼”成为打卡新地标。“两场一所”布局更优,市民生活更加便捷。“引热入安”全面供暖。数字化可视化防汛、防疫、应急统一指挥平台加快建设。《安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颁布实施。连续11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全国文明城市2021年度综合考评居全省第1位、全国第3位。中心城区“东拓西优南联北提”辐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市本级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居全省第3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
我们坚持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三农”基础在乡村振兴中更加坚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27.4万贫困人口、492个贫困村如期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同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种粮面积稳定在840万亩以上,五年产粮1892万吨。高标准农田达到384万亩,广润坡核心区成为国内领先、全省一流现代化农田示范区。“豫谷18”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6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22家,知名农业品牌突破120个。创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6家,省级家庭农场增至47家。航空植保“安阳模式”全国推广,农业农村部首支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飞防大队在安组建。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南水北调西部调水工程建成通水,东部平原地区80%以上居民用上丹江水。实施“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行动,深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1648个村庄的背街小巷全部硬化,完成农村户厕改造72.8万户,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达到247个。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市。汤阴县农村“厕所革命”入选全国典型范例,林州市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我们坚持系统治理、一体保护,生态环境在治污增绿中显著改善。狠抓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环保地方立法,《安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颁布实施。开展重点行业绩效分级,严格落实差异化管控政策,完成“一企一策”污染治理项目8820个,创建A级企业56家、B级企业145家,工业排放削减58%。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预报预警、政企联动协商减排机制全面形成,扬尘治理措施更加科学精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实施“退城进园”,强力推动整合入园,产业结构、企业布局持续优化。建成“公转铁”专线7条,中心城区绿色配送实现全覆盖。风电光伏装机规模超过400万千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行。出台采暖季清洁取暖补贴政策,平原地区实现散煤清零。与五年前相比,PM2.5和PM10年日均浓度分别下降34.2%、31.1%,优良天数增加36天,重污染天数减少37天。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城区河湖坑塘实现长治久清,水环境质量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地级市前30名。红旗渠等被评为首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特别、提名)案例,数量居全省第1位。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五年造林61万亩,建成生态廊道5.9万亩,打造国家湿地公园3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3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南太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完成。林州市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滑县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我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民生福祉在共享发展中持续增进。扎实办好重点民生实事,五年财政民生支出1464.9亿元。深入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年均新增城镇就业8.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10所,新增学位11.7万个。“双减”工作成效显著,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全面铺开。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高等教育形成新格局。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持续优化,三级医院达到13家,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5个、县域医疗中心5个,市人民医院东院区全面投用,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成。深入推进健康安阳促进行动,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提升。竞技体育稳步提高,全民健身蓬勃开展。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达到315元和210元。文物保护全面加强,殷墟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相州窑顺利复烧,辛店铸铜遗址等考古研究实现新突破,成功举办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馆。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105座甲骨文书屋全面落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在实战中有效提升。众志成城战胜极端暴雨洪涝灾害,1575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如期完工。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楼一策”用好政策性工具,保交楼项目全面复工。扎实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做好信访工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我们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和“转作风提效能”警示教育整顿活动。全面加强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不断强化审计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民族宗教工作全面加强。老区建设更进一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迈上新台阶。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参事、档案、史志、气象、地震、外事侨务、发展研究、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2022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迎接和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向难求成,有力推动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细落实。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2.1%,较上半年回升1.5个百分点。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8%。这一年,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细化制定100项贯彻落实任务清单,坚定不移把人民领袖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加快发展的实际成效。这一年,我们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殷墟遗址保护传承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豫北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安阳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这一年,濮卫高速、鹤辉高速安阳段顺利通车,济郑高铁内黄站、滑县站开通运营,安阳红旗渠机场即将试飞,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这一年,旭阳光电、曲显3D等项目相继投产,全国重要的新型电子显示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迈出关键一步。这一年,蜂巢智能无人机场、新石器无人车亮相上海进博会,方快锅炉温暖北京冬奥会,越来越多的“安阳制造”登上全国大市场。这一年,市产学研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安阳(北京)离岸创新“双中心”投入运营,内外联动的创新生态“小气候”加快形成。这一年,市文体中心全面投用,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汉字公园建成开放,广益佰年考古文旅小镇开街迎客,殷墟遗址博物馆、曹操高陵博物馆加快建设,文旅融合发展底蕴更深、基础更实。这一年,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一路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积累了战胜艰难险阻的宝贵经验,打开了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的崭新局面。
各位代表!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困难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中央和省驻安单位鼎力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驻安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消防救援人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安阳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开放型经济规模偏小,推进高质量发展仍有许多卡点瓶颈;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投资结构不优,消费恢复较慢,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民生领域还有短板,城乡区域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居民收入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干部能力作风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等等。尤其是“11·21”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训极其惨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采取系列措施加以解决,下一步必须持续加大工作力度。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安阳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关键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和安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旗渠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十大战略”,落细落实“百条举措”,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共同富裕,着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守底线,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在实现“两个确保”进程上走在前列,奋力谱写“活力古都·出彩安阳”新篇章!
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建议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在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三区五中心”建设,向着经济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接续奋斗,不断夺取高质量发展新胜利。
——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制造强市、质量强市、数字安阳、交通强市加快建设,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明显增多,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和数字经济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物联网、交通物流等布局优化、系统集成,优质高效的服务业体系加速构建。
——现代化战略支撑明显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创新生态日益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聚才用才育才环境持续改善,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显著提升。
——现代化城乡发展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现代化文旅强市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持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传承,红旗渠精神时代价值充分彰显,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快建设,文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显著增强。
——现代化美丽安阳底色更亮。碳达峰碳中和、全面节约战略深入实施,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污染防治攻坚取得重大成效,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国土绿化水平和碳汇能力显著提升。
——现代化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明显增强,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健康安阳取得新成就。
——现代化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法治安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进一步健全,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彰显公平正义、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增强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在守正创新中破浪前行、奋楫争先。要结合安阳实际,做到四个“一以贯之”。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要一以贯之。保持战略定力,统筹当前和长远,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把全市人民的共同夙愿变成美好现实。创新驱动绿色转型要一以贯之。坚决打破惯性思维,彻底摒弃路径依赖,不为短期转型阵痛所困,不因一时指标波动所乱,奋力闯出一条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新路。安全发展共享发展要一以贯之。统筹发展和安全,警醒忧患、筑基固本,在“七个有所”上持续发力,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成效。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要一以贯之。永远牢记“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以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让明天的安阳更美好!
三、2023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新一届政府起步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综合研判,尽管我市发展面临的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但是随着国家和省一系列政策强势牵引,“后疫情”时代各种要素资源加速回补,一批新兴产业项目陆续投产达效,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今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最为关键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后,全市上下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凝聚起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我们必须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突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不断加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在科学把控局势中更好发挥优势、保持态势、形成胜势,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值保持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1%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
重点抓好10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稳定经济运行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滚动开展“三个一批”,全年签约项目、开工项目、投产项目均达到100个以上。继续推进稳经济重要项目攻坚,实施省市重点项目400个以上,年度投资不低于1000亿元。重点抓好安阳高铁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沿太行高速、安罗高速、安新高速、G107安阳段东移改线等项目。加快完善安阳红旗渠机场周边基础设施,确保6月底前正式通航。
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围绕商品房、汽车、家电数码、家装家居、餐饮住宿等领域,开展更大力度的促消费活动。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降低二手房交易成本,完善长租房政策,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多渠道解决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和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加大健康体育、文化旅游、绿色消费产品有效供给,打造商旅文体、吃住行娱深度融合的新消费场景和示范项目。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渠道。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八项行动,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产销、产融、产学研、用工精准对接,全力疏堵点、解难点、治痛点,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以直达快享、免申即享为重点,着力畅通惠企政策服务渠道,持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新增各项贷款350亿元以上,其中制造业贷款占比不低于10%。持续深化“百舸竞帆”,强力推动光远新材、睿恒数控等企业有序上市。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
(二)不断完善创新生态
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加快科技创新研究院实体化、资本化发展,组建产业创新研究院5家,实施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5个。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00家以上,布局建设市级以上中试基地10家。用活用好安阳(北京)离岸创新“双中心”,充分发挥安阳“创新大脑”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培育一批创新青苗企业,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安转化。
培育一流创新主体。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汇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80家,技术合同登记额超过15亿元,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家。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等政策,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和“揭榜挂帅”项目20个以上、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100个以上。设立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
汇聚一流创新人才。深化拓展“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多渠道开发优质岗位2万个以上,引进各类人才1万人以上,新增入库人才3000人以上。狠抓“一岗一房”政策落地,新增人才公寓5000套。实施“双千双进”工程,持续开展工业科技特派员行动。
(三)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优势再造。加快钢铁资源整合项目落地开工,抓好林钢球墨铸管、神龙腾达冷轧板等项目,大力发展优特钢。持续提升非焦产品比重和附加值,抓好甲醇联产LNG、新型炭材等项目,促进煤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转型。加快布局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抓好中性硼硅药用包装材料、光电子晶体材料制造等项目。积极发展高档卫生陶瓷、节能中空玻璃等绿色环保建材。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年实施技改项目200个以上。
推动先进制造业能级跃升。聚焦通用航空、轨道交通、智能装备、康复医疗设备等领域,推动首台(套)产品、首批次材料等自主产品研发应用,推进河南无人驾驶航空中试基地、安阳智能装备产业园、康复设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提升高端和终端产品比重。加快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确保和德纯电动城市专用车、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誉蜂动力锂离子车用电池等项目量产达效。紧盯专用芯、高端屏、智能端、未来网络等领域,打造电子信息“芯屏端网”生态圈,重点抓好林州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园、旭阳光电二期、曲显光电二期、兴阳高新标光电显示材料等项目。
推动消费品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休闲食品、冷链食品,抓好中粮粮谷、源香食品等项目。加快发展羽绒服、高档西服等中高端产品,抓好柏庄产城融合示范园、安阳针织面料智造产业园等项目。培育壮大生物医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抓好迪赛诺生物医药产业园、贝斯达智能康复、诺宝泰科技产业园等项目。
推动新能源产业拓宽赛道。聚焦风电、光伏、氢能源,着力构建多能互补的绿色能源供给体系。以金风科技、中复连众、中车永电等企业为龙头,引导风电全产业链高端化发展。以安彩、盛达等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及相关材料。抢抓国家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建设机遇,加快推进顺成氢能供应基地、利源氢气综合利用等项目。
推动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实施数字化转型、5G应用、智能制造项目100个,打造一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示范工程。积极拓展北斗卫星豫北服务分中心多场景应用。加快5G网络、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软件与信息服务平台、地信产业园等重点设施建设,新增智能工厂(车间)6个,推动600家企业上云。
(四)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深化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实现质效提升、位次前移。统筹抓好农业农村、财税、教育、金融、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
扩大开放招商实效。深化央地对接,精心办好安阳招商大会,积极参加河南投洽会、全球豫商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继续开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定向专题招商,签约落地一批前沿型、基地型、总部型、品牌型项目。加快农产品、纺织服装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积极申建安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主动对接河南自贸区和空陆网海“四条丝路”,进一步拓展RCEP、“一带一路”市场。新设外资企业15家以上,引进省外资金840亿元以上。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放管服效”改革为牵引,拓展“跨省通办”场景应用,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深化有诉即办,全面推行审批事项“免证可办”。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招投标优化提升专项行动,力争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积极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城市。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隆重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
(五)高标准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强力推进“中华字都”建设,加强甲骨文化、殷墟文化研究,举办安阳国际文创设计大赛、国际汉字大会、“一片甲骨惊天下”专题展等活动,推出甲骨文系列特色教育课程,建立汉字文化活化应用基地。办好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深入挖掘红旗渠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积极推进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作推出《根脉·殷墟》等文艺作品,上线播出网络电影《天命玄女—妇好》,大力开发亚长牛尊、甲骨“福”字等独具安阳特色的文创产品。加强大运河、黄河等线性文化遗产安阳段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抓好三杨庄·二帝陵黄河文化遗址公园、道口古镇保护展示等项目。
培育壮大文旅产业。继续抓好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广益佰年考古文旅小镇二期。完善博物馆体系,加快建设“中国博物馆名城”。拓宽红旗渠栈道,启动马氏庄园、永和桥等保护修缮,实施袁林、高阁寺、城隍庙等景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开通郑州—红旗渠旅游专列,建设殷墟至曹操高陵旅游专线。打造“三千年殷墟”、“甲骨文”等研学品牌,建设安阳国际考古旅游示范区。高质量办好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召开殷墟、红旗渠专题旅游推介会,组织“百家党媒看安阳”大型媒体采风。加强区域文旅合作,深入推进豫晋冀鲁四省八市协作区建设。出台文旅惠民新政策,定期开展特色文旅活动。实施“民宿走县进村”行动,支持林州市打造精品民宿基地。
加强文物考古保护。启动《殷墟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修编,推进殷墟王陵区、宫庙区、洹北商城等主动性考古发掘。争取商文明研究纳入国家重大考古专项,推动“殷墟大邑商布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加强八里庄遗址、陶家营遗址、三杨庄遗址考古研究。全面加强殷墟研究院和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打造一流考古研究机构。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深入落实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粮食产量稳定在375万吨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11.5万亩。推动种业振兴,新建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40个以上。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左右,生猪存栏175万头以上。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3家。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在安布局,加快中国农业科学院安阳创新基地建设,强化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持,打造区域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农业技术发展高地和农耕文明传播高地。依托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积极发展棉花产业总部经济。持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家、示范家庭农场10家。打造市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15个,新增获证绿色优质农产品15个。建成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冷库、保鲜库)10个。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以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为重点,扎实做好政策衔接、资金衔接、帮扶衔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延伸。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清五跃十”行动。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滚动推进“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扎实开展“百企包百村”。完成542个行政村背街小巷硬化。整村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户厕1.3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继续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
(七)加快建设韧性智慧城市
优化城乡发展布局。持续抓好东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西部传统产业转型示范区、南部宝莲寺高端商务区、北部纺织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协同联动的城市发展格局。深化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高水平打造安阳国际陆港节点。深入推进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化临空产业体系。完善县域国土空间一体化规划体系,实现乡村规划全覆盖。
推动城市更新提质。全面加强“里子工程”,打造安全、韧性、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产生活空间。高标准完成建成区雨水管网改造、污水管网系统化改造等防灾减灾项目。新建改扩建东风路、平原路、中州路等市区道路15条,启动文峰立交桥升级改造工程。实施公园项目4个、“两场一所”项目18个。抓好255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交付棚改安置房13732套。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和“城市驿站”建设。持续抓好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巩固创卫成果,深化创文工作。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智慧化、精细化水平。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支持林州市、滑县高质量建设中等城市;支持汤阴县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内黄县建设国家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强化安阳县与中心城区联动发展,打造产业新高地和宜居宜业新城区。加快滑县、内黄县高铁片区建设。依托“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支撑县域经济“成高原”。
(八)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优化能源结构,一体推进控煤、稳油、增气、引电、扩新,抓好弓上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40万千瓦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稳妥推进碳达峰行动,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积极参与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加快建设市能源大数据中心。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完善区域联防联控和协商减排机制,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标志性战役。深化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分级,新增环保标杆企业20家。进一步加强扬尘、散煤、油烟、禁烧禁放等综合治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巩固拓展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狠抓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全链条治理固废危废,积极建设“无废城市”。
加强生态系统治理。深化“四水同治”,统筹“五水综改”,开展南水北调干渠(安阳段)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洹河、汤河、粉红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持续提升3个国家湿地公园品质,加快内黄硝河、滑县西湖等省级湿地公园建设。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健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实现自然资源确权全覆盖。依法严打各类破坏生态行为。落实更严格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完成造林8.5万亩,创建森林乡村30个。
(九)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大力实施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和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
着力扩大社会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10+N”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创业担保贷款“百千万亿”惠民工程。继续抓好“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新增技能人才11万人、高技能人才4.8万人。健全根治欠薪长效机制,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重点抓好公办幼儿园、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9所,新增学位9900个。推动师资均衡配置,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巩固“双减”成果,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抓好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持续提升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支持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阳职业技术学院专升本。
完善多层次社保体系。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及务工农民、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就业人员等群体参保扩面。全面落实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继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养育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落实生育支持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开工建设普惠养老三级服务体系项目。
加快建设健康安阳。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确保有序衔接、平稳转段。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成市第五人民医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加快推进市肿瘤医院新院区、市儿童医院、市人民医院重症救治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市残疾人康复医疗托养中心。持续开展全民健身设施进社区、进公园、进农村活动,不断完善“15分钟健身圈”。举办全国街舞大赛、四省八市篮球邀请赛,办好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全力备战省运会、亚运会。
(十)高水平建设平安安阳
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对标“两年基本见效、三年巩固提升”总体要求,抓好省委灾后重建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坚决按节点完成既定任务,确保把每个灾后重建项目都建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开工建设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加快推进中小河流及山洪沟治理,进一步完善蓄滞洪区功能。健全防汛抗旱监测预警平台,持续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有效防范重点领域风险。深刻汲取“11·21”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教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50条具体措施,扎实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厂房仓库、“三合一”场所等重点部位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打击焊接作业等特殊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事前预防”夯基工程,全面加强各领域各环节安全监管。完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强化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稳妥处理问题楼盘,全力抓好保交楼项目,积极探索新出让土地“现房销售”模式。防范化解金融、政府债务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加快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开展“三零”创建,深入推进“双提双知”,推动矛盾多元化解,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强网络社会综合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安解放军、武警部队建设,做好人民防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加强老区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更好发挥作用。抓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强统计、参事、史志、档案、气象、地震、邮政、社科、外事侨务、发展研究等工作。
各位代表!目标在前,使命在肩。我们一定忠诚履职、勤勉尽责,全方位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政治引领。坚持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个方面,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持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安阳条条落地、事事见效。严格依法行政。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决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统计监督。完善政府立法和决策机制,深化政务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弘扬实干政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树牢“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拿出“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采取更多得法得当得力得人心的政策举措,确保主赛道的工作创先争优、守底线的事情扛稳守住、涉民生的实事全面办好。坚守清正廉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持续推动财力下沉,精打细算,节用裕民。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健全完善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恪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定不移推进清廉政府建设。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笃定信心、踔厉奋发,铆足干劲、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