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流媒体记者扎堆黄河几字弯 眼睛忙不过来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和高质量发展
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充分展示内蒙古自治区
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打造“黄河几字弯”
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内蒙古日报社特推出专刊展示
沿黄7个盟市生态文化
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就
以飨读者
↓↓↓
乌兰察布
九曲黄河,万里飞腾,也哺育着这座生态草原城市——乌兰察布市。黄河支流之一大黑河发源于此,境内的岱海生态应急补水(黄河水)工程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落实党中央关于内蒙古“一湖两海”生态综合治理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中部,距首都仅240公里,G6、G7高速和110国道,京呼高铁,集宁机场,都在一步步缩短两地的时空。3小时的自驾、96分钟的高铁、39分钟的飞行均可进京,使乌兰察布与北京真正步入了同城时代。乌兰察布市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也是我国通往蒙古、俄罗斯及中亚和欧洲的重要通道。
依托黄河几字弯,乌兰察布市传承沿黄地区文化脉络,推动沿黄旅游产业发展,以黄河为主题的文旅产品日渐增多,一条条特色精品线路正在建设推进。依托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绥中抗战纪念馆、贺龙革命活动旧址、绥蒙革命纪念园等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打造红色记忆研学之旅;依托辉腾锡勒草原、乌兰哈达火山、格根塔拉草原等生态自然资源和都贵玛、神舟航天等先进文化,打造草原风情精品旅游线路;依托红召九龙湾、林胡古塞、岱海、察尔湖、苏木山旅游景区等绿色生态资源,打造山水养生精品线路;依托隆盛庄古镇、鸿茅药酒博物馆、乌兰察布博物馆、集宁国际皮革城等文化资源,打造“万里茶道”体验之旅。
绿色是乌兰察布生态底色, 2020年,乌兰察布市新增造林面积30万亩,营林完成44万亩,草原生态建设与修复完成202.4万亩。乌兰察布市坚持以城市园林、道路林荫为目标,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走进乌兰察布,城区内两季有花、四季常青;乡间,绿树成荫、绿网如织。
生态草原,避暑之都,乌兰察布作为黄河流经的重要地区,展示着内蒙古沿黄地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自信。
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音译,意为“青色的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1986年,呼和浩特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大青山脚下、黄河岸边这片神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大窑文化遗址、长城遗址、云中古城、昭君墓、万部华严经塔、大召、席力图召、将军衙署、公主府等文物古迹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称这座青色的城为黄河几字湾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实不为过。
要想追随黄河到呼和浩特的脚步,当地人会告诉你,去老牛湾。
地处晋陕大峡谷入口处的老牛湾,是长城与黄河并行的典型地段,位于清水河县。老牛湾三面环水,一面连山,形似牛头的山坡坐落在内蒙古一侧,在这里可以看到著名的景观——牛鼻孔,山崖下面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山洞,透过山洞就可以看到绝壁之下的黄河水湾,风光壮丽、秀美,是摄影家们公认的拍摄老牛湾的最佳位置。让人感到惊喜的是,黄河走到老牛湾之后,一改黄色的奔涌态势,水变得碧绿,波也变得轻缓。似乎是为了彰显独特,这里的村落也与众不同,各种石头建筑根据地势而建,石窑石屋比肩而居,石墙石院随形而就;石碾石磨,石杵石臼随处可见;石人石马、石仓石柜触手可得。这样的秀丽美景,这样独特的民俗,怎能不让人心动!
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市位于黄河“几字弯”腹地,三面黄河环抱,境内流经728公里,占黄河全长的1/8、内蒙古段的4/5,为黄河流经全国第二长的地市,在整个黄河流域具有承西启东、北开南联的重要地位。
悠久灿烂、多元融合的鄂尔多斯地域文化,赋予了鄂尔多斯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和魅力多彩的民族风情,这里,既有鄂尔多斯婚礼、漫瀚调等极具魅力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黄河大峡谷、库布其沙漠等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
鄂尔多斯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库布其沙漠治理、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十大孔兑治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鄂尔多斯主动融入黄河流域“一盘棋”,给鄂尔多斯提供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
目前,鄂尔多斯境内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分别达到70%和30%,鄂尔多斯全市建成自治区级以上绿色矿山94个,森林覆盖率达27%,植被覆盖度稳定在70%以上,国控地表水断面全部达标,空气优良率稳定在89%以上。
在发展黄河文化旅游方面,鄂尔多斯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文化保护传承基础较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文旅产业发展潜力较大,文旅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中华母亲河亮丽几字弯”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近年来,全市文旅系统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后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首批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正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包头
包头位于内蒙古西部,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依山傍水,是典型的滨河城市。
黄河在包头境内总长220公里,造就了瑰丽的自然景观,孕育了厚重的文化,形成了包头丰富多彩的沿黄文化旅游资源。以阿善遗址、麻池古城、燕家梁遗址、五当召、美岱召等为代表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渡口、古道、古墙等历史文化资源,反映了包头地区各民族携手共进、融合发展的历史;以王若飞革命活动旧址(王若飞纪念馆)、巴总窑子李井泉司令部旧址等为代表的众多革命文物,见证了包头近现代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史;以包钢工业园区、北方兵器城、包铝、包头糖厂等为代表的工业遗存,展现了包头乃至自治区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包头市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包头剪纸、二人台、六合枕手工制作技艺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黄河农耕、开河鱼以及服饰、礼仪、节会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体现了包头沿黄地区各族群众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这些人文资源,与黄河沿岸以灌木林、水生植物、候鸟群落为代表的湿地、温泉资源,与黄河北岸以梅力更景区、九峰山景区为代表的山地旅游资源汇聚融合,为包头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包头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立足于生态修复、环境整治,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积极融入自治区黄河几字湾文化旅游风情带。一方面夯实工作基础,着力提升沿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和水平,建设了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反映中国黄河文化、民俗历史以及工匠精神的民办博物馆“黄河谣工匠博物馆”,成立了全国最大的严寒高纬度国家湿地公园。另一方面推动文旅整体规划设计,加快沿黄重点项目和园区景区建设,充分利用黄河文化的辐射效应,打造具有包头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乌海
乌海,位于黄河“几”字弯顶端西部,是黄河进入内蒙古草原的第一站。1958年,因为“乌金”的发现,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以“敢于无中生万有,能凭海阔纳百川”的豪迈气概,创造出了一座创新开放、充满活力、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之城。经过40多年的建设,乌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六大名片”熠熠生辉:黄河明珠,书法之城,沙地绿洲,水上新城,葡萄之乡,赏石之城。
乌海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黄河穿市而过长达105公里,汇集了河流、山川、大漠、草原、湿地等丰富地貌,可谓一城尽揽塞外风。乌海市地处三大沙漠、沙地交汇处,虽然三沙环抱,但市民尽享蓝天白云绿地红花之美景,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9.7平方米。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小康百强城市。
近年来,乌海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政策措施,促进文旅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可喜成果。乌海市的旅游产业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通道,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体系更加丰富,精品线路更加多样,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发展总体水平显著提升。截至“十三五”,全市旅游总收入约31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5%。
乌海傍黄河而生息,因工业而兴起,黄河文化的固本溯源,工业文化的承前启后,移民文化的包容发展,融合成今天乌海这座城市的基调。乌金墨韵,海纳百川。黄河北上,美在乌海!
阿拉善
黄河流经宁夏石嘴山后,向北便开启了“几”字形流程,第一站就进入阿拉善盟,同时,沿着G7京新高速沿途进入阿拉善盟可见壮美胡杨林和大漠自然奇观。
阿拉善盟地理位置优越,地质地貌特殊,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其中包括额济纳的胡杨林,广袤的巴丹吉林沙漠,美丽的贺兰山旅游景区、神秘的敖伦布拉格西部梦幻峡谷等著名旅游胜地。“苍天般的阿拉善”辽阔而神奇,全球唯一以沙漠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三大胡杨林之一的额济纳胡杨林、世界三大载人航天中心之一的东风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坐落于此。
近年来,阿拉善盟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目标,以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旅游“打卡地”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建设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家自驾游基地、国家休闲旅游城市、国家高A级旅游景区为主要内容,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加大国家A级旅游景区创建力度,着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加快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使“苍天般的阿拉善”全域文化旅游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为推动阿拉善盟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阿拉善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抢抓机遇,系统规划,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书写了阿拉善的动人故事。
巴彦淖尔
“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如网,阡陌纵横似江南。”说的就是位于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西部、黄河“几”字弯顶端,被誉为“塞上江南,草原水城”的巴彦淖尔市。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加快建设绿色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对蒙开放先行区、美好生活共享区,力争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
巴彦淖尔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推进生态大治理、大保护、大提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推进以乌梁素海为重点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拓展出一条生态环境治理和循环农牧业协同推进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坚持以探索农业绿色品牌之路为导向,大力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以“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优质特色农牧产品快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阔。同时,深入挖掘河套文化内涵外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产业,构建“一廊、两带、两区、一环线”全域旅游总体格局,精心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河套文化体验旅游、乡村度假旅游等精品线路,加快建设集湖光山色、大漠孤烟、戈壁草原、口岸旅游、边疆风貌为一体的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进一步提升文旅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伴随一系列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经在巴彦淖尔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山水林田湖草沙和谐共鸣曲奏出了动听的乐章,草原沙漠、湖泊田地已经变成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巴彦淖尔市已经走上了“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快车道”,前景可待,未来可期。
来源:《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编辑:戴文宸
编审:赵宗杰
终审:李恩广
总监制:肇慧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