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品牌建设推动梅州苏区高质量发展

  ■ 黄培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就是品牌引领发展的时代。对欠发达的梅州苏区而言,尤应努力把短板变为潜力板,以品牌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培育+引进,壮大工业品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当前,我们要认真落实省委书记黄坤明来梅调研讲话精神,坚持制造业当家,用好“苏区+湾区”叠加政策,加快培育有特色、有底蕴的品牌,引领工业发展。要引进品牌。抢抓“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瞄准上市公司、头部企业等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质效,集中资源引进一批税收大、成长性好的项目,以及行业领军品牌企业、蜂王型优势企业到梅州投资。要突出特色。瞄准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汽车零部件、稀土、陶瓷材料、钙基和半导体材料等特色产业,挑选重点企业建立商标培育库进行跟踪打造。加强穗梅产业共建,对接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链“补短板”项目和产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要强化激励。争取国家、省和广州市的项目和资金对接,支持塔牌集团、嘉元科技等条件成熟的龙头企业成长为“小巨人”,并鼓励其牵头组建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引领各中小企业走品牌化、链条化发展之路。通过设立专项发展资金,联合配套企业、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深化产学研交流合作,发展一批“专精特优”的中小微企业集群,加速提升梅州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开发+营销,提升农业品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梅州特色资源禀赋突出,但部分农产品存在“优而无势、有名不响”问题。对此,要加强开发。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抓农业,依照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水缸子”要求标准,定制适合企业和自身产品的智能化设备、生产操作流程,加快建立以品牌准入、运营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品牌全过程管控体系,推动“五子产业”可持续发展。要走实特色差异化之路,充分依托梅州现代农业重点产业园,对接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健康、绿色食品需求,以柚果、茶叶、油茶、南药、花卉等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组建专业团队进行全链条开发,打造“梅州山品”“梅州农品”“梅州硒品”品牌,展现新时代“东学梅州”新风采。要延伸链条。以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兴宁鸽等特色农业品牌为主题,加快形成“一标对外,突出龙头,带动整体”的集群发展方向,实现每个品牌扶持2至3家龙头企业商标。推广“龙头企业+商标+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要深化营销。充分运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加强“互联网+品牌”营销,向大湾区乃至全国市场大力推介“梅州梅片”“蕉岭大米”“石坑柰李”等优质农产品新品牌,促成产品、企业、行业、区域品牌的良性互动,打造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梅州样本。

  融合+创新,擦亮“梅州品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疫情时代,梅州要发挥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良等优势,主动对接粤港澳人文湾区、休闲湾区优质生活圈,因地制宜发展康养、中医药、信息服务、旅游餐饮、生鲜配送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借助叶帅故里、长寿之乡等旅游名片,加强与各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的合作,积极推进文旅品牌的智慧营销。依托商标保护客家历史名镇,推动部分镇街建设品牌特色小镇,助力梅州旅游业加快复苏。要探索客家非遗传统文化技艺与工业制造、文创设计、大健康等产业跨界融合,促进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让更多“梅州品牌”脱颖而出,助力梅州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梅江区城北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