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别山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大别山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红色革命旧址星罗棋布,点缀于秀美山水之间,为全国十二大红色旅游区之一。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与旅游、博览、会展、教育培训等产业不断融合发展,红色旅游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推进大别山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对于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安徽大别山区现已拥有天柱山、天堂寨、万佛湖等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及花亭湖、佛子岭、燕子河大峡谷、明堂山、天悦湾等众多知名旅游景点。在红色旅游方面,安徽把红色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业态之一,先后编制印发《安徽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二期纲要、三期规划,并提出“将大别山建设成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胜地”的目标。同时,把旅游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打产业之一,并建设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目前,大别山区的六安市9处红色景点、安庆市4处红色景点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金寨县红军广场、六安独山镇、金寨汤家汇、岳西鹞落坪等地,红色旅游发展势头良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增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大别山红色旅游目前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多措并举,加快补齐景区内生动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要素不全、旅游管理粗放等“短板”。

  一是深化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合作。多年来,沪苏浙等周边地区一直是安徽旅游的主要客源地,相互间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当前,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发挥大别山自然风光、红色旅游资源丰厚的优势,深化旅游一体化合作,推动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发展。整合长三角区域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博物馆、文化场馆、红色景点等联动共享,联合开展旅游主题推广活动。建设旅游信息库,建立假日旅游、旅游景区大客流预警信息库等信息联合发布机制。推出“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快捷旅游线路和产品,探索推出“畅游长三角”“旅游护照”等产品。

  二是加快大别山旅游资源整合。大别山红色景点分布零散,旅游开发多年来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为克服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大别山区域省市县的不同主体间携手合作,先后签署了《鄂豫皖三省六市36县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联合宣言》《大别山旅游市场战略联盟框架协议》《“大别山旅游合作区”协议》等,以促进资源整合、市场共拓、客源互送和品牌共创,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深化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合作,要共同加强对大别山精神、红色文化内涵的提炼与总结,联合打造大别山红色文化品牌。要健全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协同联动机制,开展政府、企业、部门间的合作。要设计制作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推进大别山旅游产业网络营销和旅游网络平台建设,促进大别山红色旅游转型升级。

  三是完善旅游服务管理体系。针对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充分、产业要素不完备等薄弱环节,以体系建设培育公共服务,从过去粗放型发展模式向标准化、品质化、规范化提升。要加大投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加快通达旅游景区的道路建设,完善交通引导标识,优化完善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布局。扩大域内无线网络覆盖面,实现3A级以上景区景点、星级宾馆饭店、重点旅游乡村、星级农家乐、特色民宿、旅游集散中心和城乡主要公共场所全覆盖。开展红色旅游县区、乡镇创建工作,积极推进金寨县红军广场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旅游管理水平,推动旅游景区、旅行社以及各种旅游新业态的标准化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和完善游客满意度调查和反馈制度,维护群众和游客的合法权益。

  四是推进“红色旅游+”多元发展。依托大别山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绿色生态、古迹历史、水利设施等资源,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农业、教育、医疗、体育融合发展,以“红色旅游+”多元化培育全域旅游新业态。开发包括康养度假、森林步道旅游、农耕农事体验游、山地越野、峡谷漂流、高空滑翔、拓展训练等融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特色衍生产品,打造一批红色旅游文创品牌企业以及全国知名的民俗村、摄影村、画家村、影视村。加快红色旅游与科技的融合,建立全域旅游数据中心,打造省市县三级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实现智能手机自助导览,重要景区实现语音应景讲解。针对不断增长的年轻游客群体,推出景区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开展红色徒步之旅、研学旅行等,实现从“观光式”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创新表达和呈现方式,注重引入互联网、V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打造有现代感的红色旅游,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红色文化的高度融合,让红色之旅令游客更难忘、更受益。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