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旅游发展报告
旅游一直与危机相伴,但旅游从未倒下。2020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导致国际旅游业断崖式下降,但疫情影响是暂时的,一系列国际合作、政府行动和行业自救等应对都是卓有成效的。
疫后旅游市场振兴不是要简单地回到过去,而是要积极地谋划未来。要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善用科学技术、文化创意、艺术时尚来引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旅游业繁荣振兴提供思想引领和政策支撑。要进一步提升游客、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更加关注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变化、妇女和儿童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动物福利等重要议题,在应对危机和挑战中,把旅游业导向一个更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一、已经发生的:空前的疫情影响,有效地行业应对
1.失去的市场
新冠疫情导致国际旅游业断崖式下降。2020年新冠疫情因其传染性高、传播速度快等特 点,各国政府迅速采取了全国戒严、出行管制、关闭海关、航班停运、景点关门等管制措施, 酒店、航班和OTA平台遭遇了大量退订,许多大型旅游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就业和投资受 到大幅影响、甚至宣告破产,全球旅游人数和收入呈断崖式下降。全球旅游业受影响最严重 的是第二季度,国际游客的人数在4月降到最低,从5月开始缓慢恢复(图1-图3)o 4月, 全球96%的旅游目的地实行了出行限制措施,其中90%完全或有针对性的关闭边境。截止7 月30日,全球仍有53%的国家完全或有针对性的关闭边境。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影响,此 次新冠疫情较“非典”波及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UNWT。已经调低了 2020年旅游业增 速预期,全球旅游负增长幅度大概率超过2003年。
图 1 全球旅游业受 COVID-19 疫情影响的总体情况(数据来源:UNWTO)
图 2 2020 年和 2019 年国际游客人数的对比(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图 3 全球各地区国际旅游业与上年同比的变化(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世界各国疫情发展阶段分化,国际旅游市场复苏节奏受制于防控短板。通过对比世界卫生 组织公布的全球旅游大国疫情数据可以发现,疫情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表1 ), 以中国为代表的早防严防国家,疫情峰值出现在4月以前,还包括泰国、德国和意大利;以印 度为代表的防控相对较晚的国家,疫情出现在7月之后,还包括墨西哥、菲律宾和美国;以法 国为代表的过早放宽出行政策导致疫情反弹的国家,疫情的峰值有两个,还包括英国、澳大利亚、 奥地利和日本。UNWTO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入境游客减少50%,其中受影响最严 重的是亚太地区,减少了 72%,其次分别是欧洲、中东、美洲、非洲,1-8月全球酒店入住 率为40%,其中非洲最低,为28%, 1-9月酒店订单全球同比减少46% (图4)。截止6月份, 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大洋洲国 家以谨慎的态度尝试分阶段解除入境管制。当前,新冠疫情已然国际化,国际旅游市场的全面 复苏取决于疫情防控的最短板。
图 4 2020 年新冠疫情对全球主要旅游国家的影响(数据来源:UNWTO)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收缩,显著影响国际旅游经济景气。受疫情影响,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急 速萎缩。由于亚太地区多个国家旅游市场有显著的中国化倾向,其当地的航空公司、旅行社、 住宿业、餐饮业、租车服务等行业的收入严重依赖中国游客的消费支出。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游客锐减,当地旅游业生存艰难,多家旅行社、酒店、餐馆陷入经营困境。主要目的地中国 澳门地区、泰国、日本、韩国等地旅游业遭受重创。数据显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 中国澳门地区入境旅客由1月份的285万人次锐减至3月份的21万人次,跌幅超过九成以上。泰国旅游局(TAT)公布的预测数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赴泰国旅游的中国游客可能 会减少60%0日本NHK电视台4月16日报道,日本旅游业因疫情受到沉重打击,中国游客 的消费额同比减少了 44%,为234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4亿元)。济州旅游协会消息称, 2月1日至3月1日访问韩国济州岛中国游客仅为4355人次,同比减少94%。
2. 稳步的复苏
主要国家国内旅游不同程度走向复工复产复业新阶段。新冠疫情对全球各个国家旅游业 的影响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各个国家的疫情应对和旅游业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但自6月以来, 都不同程度走向了稳步复工复产(图5) o中国旅游经济依托国内超级大市场,已经进入疫情 防控常态情境下全面复工复产复业新阶段,仅国庆节、中秋节八天,中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 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 69.9%,与端午节假期相比,恢复进度分别提高了 28个和39个百分点,中国旅游经济稳中向 好的基本面进一步稳固。奥地利旅游小镇哈尔施塔特6月中旬以来很多酒店重新开业,预订量 不断增加,迎来了酒店和停车场游客爆满的场景,除了本土游客,来自德国、匈牙利等周边国 家的游客比例也越来越大。法国一些地区夏季游客总人数较去年有所增加,有的地方甚至达到 10%以上的增长率。马来西亚6月份客房总体预订量与2019年相比增长了接近190%。
图 5 新冠疫情对全球各地区旅游业的影响(组图)(数据来源:UNWTO)
3. 自救的行业
旅游业从一开始就处于抗疫的第一线。在有效阻断疫情经由旅游活动而传播和扩散的同 时,也让旅行社、OTA、住宿、景区、购物等旅游企业承受了巨大的损失,承担了前所未有的 财务和就业压力。中国旅游集团、凯撒、华程、众信、广之旅、春秋等传统旅行社,以携程、 美团、 飞猪 、同程、途牛为代表的在线旅行运营商,在自身业务停摆且损失巨大的情况下,第 —时间响应国家号召,快速推出“无损退订”服务。企业客服人员连续加班服务退订需求,免 费退订人群范围从疫情确诊人群、同行游客扩展至各类人员,订单范围覆盖至全网全品类订单, 退订方式由人工扩展到在线自助退订。正是由于旅游企业的主动承压,广大游客加深了对政府 应急决策的认同和旅游服务品质的认可。首旅如家、锦江、钳涛、途家、斯维登、 华住 、爱彼 迎、东呈等酒店集团及分享住宿平台,分别向游客提供了免费取消预订保障,并为武汉医务人 员提供免费住宿。美团酒店携手华住、如家、钳涛等多家酒店集团上线“返工安心住”专题, 为复工返程人群提供防疫安心住所。春秋航空等所有执飞航线上,免费承运救援物资。多地海 外中国领队和导游加入募资行列,从国外运送口罩、护目镜等紧缺物资。在协助游客变更行程 中能够恪守“游客至上,服务至诚”的行业价值观,通过网络传递行业正能量。
企业积极开展互助自救,自我修复和研发创新动能正在集聚。在协会、商会的倡议和旅游 集团的推动下,上下游企业和合作伙伴也在展开行业互助行动。中国 锦江国际 集团筹措了 35 亿元资金,支持旗下7500家酒店渡难关。其中,不超过4.5%利率的流动性支持贷款和物资 采购贷款、减免加盟费和管理费,都是很实在的措施。中国旅游集团开通“线上巴士商城”和 免税商品在线预订等新业务,三亚免税城2020年1月27日至2月13日在线累计实现销售同 比增长92%。
中国岭南集团在保障游客无损退改外,还通过岭南酒店和广之旅易起行平台,推出外带安心居家美味服务,让老百姓能够不出家门享受名厨定制美味。携程集团启动了1亿 元重大灾害保障金,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分担无损退订的损失。同程等在线平台积极拓展电商 零售业务,东方、春秋、吉祥、华夏、重庆、四川等航空公司抓住各地有序复工复产的交通需 求,主动推出价格灵活的包机服务。文化和旅游行业积极扩充数字文化产品,满足民众在疫情 期间的在线文娱需求。中国国家文物局网站“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临时扩增在线展览内容, 并通过新媒体和VR等技术呈现;全国各地博物馆推出网上展览超2000余项。在中国音像与 数字出版协会的倡议下,阅文集团、喜马拉雅等数十家数字阅读企业也为用户免费开放了旗下 精选资源。今日头条等平台春节上线了《冏妈》等影片,从影院播放形式变更为网络免费播放, 大大满足了民众在线文化需求。
4. 行动的政府
开展行之有效的政策研究、趋势研判、数据支撑和信息发布。中国政府及时组织专业机构 开展专题研究和专业测算,及时开展专业统计、测算和评估工作,通过科学评估疫情影响避免 出现全行业的蔓延性恐慌。以春节七天假期为例,有组织的团队和探亲访友之外的旅游活动大 幅度减少直至全面停止,但是节前到达目的地的团队旅游者、自助旅游者和探亲访友的游客, 其餐饮、住宿、购物、通讯等基本消费还是存在的。法国旅游局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为行业提 供支持。奥地利农业、区域和旅游部与旅游行业及相关人员紧密讨论当前形势和应对措施。新 加坡专门组建了一只旅游恢复队伍,联合了各部门以及行业中旅行社、导游、航空公司、酒店 等的代表。韩国定期召开旅游部门、企业的视频会议对行业现有危机形势进行评估并讨论缓解 危机的措施。泰国建立了一个大数据存储系统发展项目。德国专门开办了一个疫情导航网站, 为旅游从业人员提供最新的新闻和建议。希腊旅游部让危机管理委员会迅速对危机做出响应, 要求它降低疫情对旅游业的潜在破坏力并保护游客、恢复游客的信心。UNWTO针对如何应对 疫情导致的旅游业发展危机问题专门成立了全球旅游危机委员会(GTCC )。
出台系列财政和货币等减免和激励政策。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通过降低用工成本、税 收减免、租金减免、融资支持、能源费用减免等扶持政策帮助住宿企业渡过难关,专门针对旅 行社退还服务质量保证金以缓解他们的现金流压力。挪威针对客运、住宿、文化活动、景区的 增值税从12%减到8%,该项措施将持续到10月31日。德国也针对旅游休闲行业出台了增 值税减免措施。土耳其国内航班的增值税三个月以内从18%直接降到1%。伊朗、马来西亚、 新加坡和韩国允许航空公司、酒店以及餐饮企业延期交税。埃及允许旅游和酒店企业延期交税, 位于古迹周边的所有市场和餐厅在旅游业复苏之前可免租,埃及中央银行针对发放雇员工资的 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哥伦比亚所有机票的增值税率降低到5%以下,商务、产业和旅游部提 高了旅游企业的信用额度以缓解企业现金流不足的问题。澳大利亚针对航空业免除了若干项与 飞行和乘客有关的费用。斐济公布了一项新的酒店投资激励方案。意大利和新西兰为国有航空 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俄罗斯的旅游企业和航空企业也可以延期缴税。新加坡降低了机场收费。非洲针对旅游业的中小企业提供了额外的资金。奥地利所有旅游企业在新冠疫情发生前的贷款可以在2020年申请暂停还款。
面向可持续就业开展专业培训和政策扶持。在中国,线上OTA运营平台对线下门店启动 关怀保障计划,通过减免门店管理费、延长签约任务额度、开展培训提升计划,对线下合作 门店进行帮助扶持,减轻门店负担,保存门店实力。部分景区利用暂停营业期间,制定内部 提升计划,组织员工线上培训、交流和学习,加强员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提升危机处 理和应急管理能力。在保加利亚,政府在保险费用方面资助了酒店、餐饮、旅行社和承包商 的雇员。希腊在疫情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的工人可以得到补助,同时社会保险和医疗费用也由 政府负责。意大利允许旅游和文化产业可以延期缴纳预扣税以及社会安全和福利费。日本增 加了就业补贴以保护就业率。柬埔寨针对失业工人提供了再就业的培训并承担酒店、招待所、 餐厅和旅行社的雇员最低工资水平20%的工资。西班牙减少了临时性集体裁员事件的发生并 支持公司延长工人的合同期限。瑞典通过补贴雇主的工资以达到减少短期裁员。以色列旅游 部开办了网上课程和专业研讨会以增强人民的就业资本,尤其针对酒店、旅行社、导游和其 他旅游专业人才。埃及酒店协会按照WH。的疫情防控指南对酒店员工进行培训,从而更好地 在疫情期间做好防控。适时发布旅游业重启以及国内旅游恢复一揽子计划。从5月中旬开始,一些国家已经开 始宣布重启旅游业,通过放宽出行限制来促进国内旅游业的恢复,截至9月,全球超过50% 的目的地开始放宽旅行限制,其中,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比例分别达79%、47%O中国 实施的是分阶段放宽政策,先是允许省内游,等疫情得到很好控制才放开跨省游,景点的流量 限制也是逐渐提高,从最开始的30%到十一假期的75%O欧洲、亚洲和太平洋岛国开始实施 旅游业重启举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开启了旅游泡泡计划,双方允许游客的往来。西班牙国家 旅游局联合西班牙游客服务研究所建立了一个安全旅游认证系统,通过医疗部门认证的系统, 医疗部通过这个系统发布一系列防疫指南,从而减少在酒店、高尔夫课程、露营、旅行社等旅 游业各个领域的疫情传播。在市场方面,意大利、冰岛和韩国政府发放了国内旅游代金券。新 加坡资助了一个市场合作项目,以加速旅游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主要是给旅游从业人员提供线 上培训。埃及对景区门票进行减免,对入境的签证费也进行了减免。
持续完善旅游领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突然的打击,全球大 多数国家采取了经济宽松刺激政策(包括财政和货币措施),以及就业支持等一揽子措施,这 些措施包括减免或延期交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以及紧急资金援助等。在UNWTO所调查的220 个国家和区域中,有167个国家被报道针对疫情影响采取了专门的措施来应对危机,其中144个国家采取了财政和货币政策,100个国家有专门针对就业扶持和培训的政策,亚洲、非洲和 欧洲国家的积极应对措施较多,美洲和中东国家的措施相对较少。世界卫生组织(WHO)在 SARS事件后提出的PH日C警报机制,在过去十五年间,算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已启动了六次, 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通过在疫情中持续完善旅游领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已经取得了常 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胜利。中国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科学评估疫情对市场和产业两个方面的 影响,充分借鉴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根据疫情爆发期、疫情中后期和后疫情的发展阶段,科 学研判、冷静应对,中国中央政府和发改、工信、商务、财政、金融等部门已经陆续出台多项 政策,还将继续出台一系列稳就业、稳市场、稳预期的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也从税收减免、奖 励补贴、债务展期、扩大投资、复工复产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同时还科学研判游客返程增加、 国民休闲需求增长、企业财务和员工就业压力日增的形势,在出台救企托底政策、引导行业互 助自救方面进行了相机精准调控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二、正在经历的:走出至暗时刻,走向未来的光
1. 旅游消费信心正在恢复
随着疫苗研发推进、公共卫生措施的正确应用,疫情在得到缓解的同时,旅游消费信心也 在逐渐恢复。截止到2020年9月份,已有53%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谨慎的放松了旅游限制, 以缓解由于旅行禁令所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与失业率。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 心)数据显示,中国仅国庆节、中秋节八天,游客平均出游半径213.0公里,在目的地的平均 游憩半径为14.2公里,出游半径较劳动节和端午假期增长56%以上;35.8%的游客选择“国 内疫情形势好转,国内中长线旅游变为省内游或近程游”,跨省游的比例为29.1%,出行距离 300公里以内的占比83.5%,不少人在假期中段返程后二次短途出游和多次本地休闲;85.0% 的游客参与了各类文化休闲活动,其中参观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美术馆的游客比例分别为 41.8%、40.5%和27.1%。10月1日至8日,访中国澳门地区游客共计15.63万人次,其中 内地游客占比超过93%,有效带动了澳门旅游市场重现生机。Tripadvisor 2020年9月最新的 数据显示,有20个国家国内酒店的周订单量超过了 20119年(图6)。
图 6 Tripadvisor 网站国内酒店周订单量同比增长的 20 个国家
2. 产业创新动能正在积聚
旅游业仍是最具投资价值的优选领域。2020年中国服贸会特别设立的旅游投融资大会上, 签约总额达到157.1亿元人民币。美国探险邮轮Lindblad公司已通过优先可转股的形式,获 得了 8500万美元的融资。欧洲风投机构Howzat Partners最近计划融资1.2亿美元(1亿欧元) 用于投资更多旅游和数字化创业公司。目的地旅游电商KKday完成7500万美元C轮融资, 其中,领投方Cool Japan Fund(CJF)主要由日本政府出资,致力于促进日本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及发展。旅游和金融科技初创公司Fly Now Pay Later获得了 3920万欧元A轮股权和债务 融资。全球跨境支付平台Airwallex (空中云汇)完成D+轮融资,引入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作为新投资方。英特尔斥资9亿美元收购以色列交通出行应用Moovit,该应用将旅程规划和公 交线路、出行提示等功能结合为一体,目前已将其自动驾驶技术部署在接近6000万辆汽车上。
科技发展丰富和创新旅游体验方式。亚马逊上线了虚拟旅游体验服务Amazon Explore, 采取直播的形式让用户通过视频互动学习和探索新鲜的地方,部分项目也支持直接购物功能, 体验项目包括墨西哥城游走观光、布拉格老城区漫步、个性化商店导购、日本寿司制作教程等。Klook正与泰国旅游局合作开展“泰国安全与健康标识认证(SHA) ”项目,为旅游业的重启 做好准备,并提升游客疫后赴泰国旅游的安全感。德国国家旅游局与百度知道率先启动了复苏 计划,百度知道推出“知行计划”,以“云游德国全知道”为主题,数字化推广为手段,展开 —系列合作,携手打造多元问答互动生态。谷歌正与连锁酒店合作,将Nest Hub智能显示屏 和谷歌助手引入酒店客房。
特色文化催化旅游业态创新。随着各国对本国特色文化的深入挖掘,文化和旅游呈现出良 好的融合态势,催生诸多旅游产业形态。2019年,巴黎英雄联盟S9全球总决赛,电子竞技现 场观战的观众约有5万人,人气与世界足球杯赛场的人气相当。2019年,德国国家旅游局与 包豪斯大学联合会,推出度主题“百年包豪斯”,通过虚拟技术打造出魏玛包豪斯学院里的房 间,让互联网访客身临其境,从文化旅游角度向经典致敬。澳大利亚为了让外来游客深度体验 本地独特历史文化,推出“城市徒步游”,如“弗里曼特尔2小时徒步游”可以让游客参观澳 大利亚殖民时期的监狱和当地著名的佛里曼特尔集市。
市场主体积极探索转型升级。随着疫情防控逐渐常态化,许多旅游从业者开始想方设法“突 围”,探索行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在中国旅游社交分享网站“马蜂窝”上,最近,“欧来欧去” 华人旅行团的号在直播频道活跃起来,每一期直播都选择欧洲某一处旅游胜地通过“云旅游”欣赏异国美景,了解当地文化风俗,如“跟着达芬奇密码解读巴黎”“徒步布达佩斯第一大道 小香街”“英国的小罗马——温泉圣地巴斯”等。瑞士酒店纷纷推出特价房,酒店的房价甚至 比疫情之前便宜了 70%左右。欧洲各国的居民也开始自救,很多商家开始“户外大排档”模 式的就餐方式。日本航空公司计划利用国际航线的客机,推出从成田机场起降的游览飞行服务, 乘坐飞机观赏夕阳余晖、眺望璀璨星空,并可以品尝夏威夷航线的机内套餐。法国当地旅游公 司相继开设多节茶文化、非遗文化等。
直播课程,吸引喜爱传统文化的“看客”,并与法国旅游 业协会共同举办“360文化空间”的导游培训线上课程。
3. 政策支持的效应正在显现
城市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正在凸显。为了优化游客的旅行体验,提升游客在本国出游得 到的满足感,各国在旅游业相关服务与设施上做出长期规划。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显示,北京市 将成为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和谐宜居城市,成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 也将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大伦敦发展的最新目标,2036年伦敦将会成为 “超越全球城市的存在一增加市民和企业的发展机会,优美的环境以及舒适的生活,成为应对 21世纪各种问题,尤其是气候变化的世界先行城市”。2019年6月6日,德国联邦内阁通过 了德国环保部部长舒尔策提出的《城市自然系统整体规划》,其目标是保护城市中的物种和生 物多样性,削弱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并最终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联邦政府将支持市政当局将 自然和绿色空间融入城市景观。联邦政府希望在城市公园、体育设施、公墓、私人庭院、城市 森林、小溪和河流,以及城市中心周围的建筑和建筑上,建设更多的自然景观。
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支撑条件正在稳固。世界上主要旅游国家立足于本国旅游业的高质 量发展,大力推进本国道路交通设施优化升级,以便游客出行。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计划到 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到2030年,基 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德国交 通发展规划文件(2030 )计划用2696亿欧元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网络,支持交通基础 设施建设领域的1000个紧急优先项目。部分旅游国家立足于本国现实,优先发展海运与航空 运输。英国发布“海事战略2050″,将在15-30年内实现无人航行系统、AI、机器人以及传 感器等技术在航运业的运用,并在国际无人船监管框架的制定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法国政府承 诺未来五年内每年投资15亿欧元资助航空业研发。
教育体系正为旅游业输入不可或缺的专业队伍。截止到2020年,中国约有1032所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旅游大类专业,旅游大类专业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涉外旅游、历史 文化旅游等10个专业。其教育目标既包括高级管理人才,也包括职业技术人才。日本国家旅 游局(JNT。)为旅行社推出了一个全新电子学习平台,提供一套完整的在线培训和参与工具, 确保学习者以“愉快、参与和更有效的方式”来获取和保留知识。该培训课程允许用户探索和 学习各种日本食物、生活方式、传统、风景、观光景点,并观看日本的未来城市。
资金、签证优化、旅行补助等政策成效正在释放。自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以来,各国政 府面对被重创的旅游业,多种举措共同实施对旅游业进行扶持。资金支持:2020年5月,法 国政府为扶持遭受新冠疫情重创的旅游业推出总额达18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包括规模为13 亿欧元的直接公共投资、向旅游业提供政府担保贷款、以及延长“团结基金”计划等;意大利 政府5月通过总额550亿欧元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中,40亿欧元将用于旅游业,10亿欧元将 用于文化产业,其中包含大量的税收、租金和贷款减免措施用于帮助酒店、餐厅、旅行社、剧 院和电影等行业复苏。放开旅游签证:2020年9月,泰国政府以特殊观光签证的模式接待外 籍游客,该签证期限为90天,可延签2次,每次90天,共计270天;新加坡于10月19日 起正式恢复暂停近半年的旅行签证申请,在保障公众健康前提下,与澳大利亚、文莱、中国、 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韩国、越南等一些国家/地区实施了特别旅行安排。旅行补助与代 金券:2020年9月,日本东京都政府宣布,与日本政府的“Go To Travel”逛逛支持项目联动, 东京都居民在本地住宿观光,可以享受到每晚5000 0元的补助,当天往返的一日游也可获得 2500 0元的补助;罗马尼亚政府给员工发放价值约为353美元旅游休假代金券;澳大利亚推 出了旅游代金券,允许游客只花一元钱就能在部分酒店入住一晚。
4. 国际合作新格局正在形成
旅游业是在新冠疫情中受打击最严重的行业,进而对其它行业产生连带效应,以欧洲为例, 旅游业每一个岗位的消失对应整个经济体中2到3.5的岗位消失,各国政府更意识到旅游业在 整个经济体中的重要作用。自疫情发生以来,世界各国旅游业以及政府、业界和社会之间都在 为旅游业的繁荣和振兴相向而行,全球旅游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同仇敌忤,从来没有像今天 这样团结一致。以中国服贸会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专场、上合组织各成员国《2021-2022 年旅游合作联合行动计划》、二十国集团旅游部长会议等会议为代表,为共同应对疫情和发展 旅游业提供有力支撑。世界旅游组织在4月发布了针对性行动指南,帮助全球旅游业以安全、 无缝和负责任的方式重新开放。世界旅游业理事会与大型旅游企业,以及国际机场协会、国际 邮轮协会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等签订了《安全旅行协议》,在二十国集团(G20)旅游部长会 议期间,向旅游部长会议提交了重启国际旅行的具体计划。亚太旅游协会宣布启动危机资源中 心和旅游业复苏晴雨表。世界旅游联盟发布100个旅游减贫案例为世界旅游扶贫提供智慧答案。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联合10家国际组织和顶级旅游展会共同举办了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 为全球城市旅游业复苏提供策略分析和趋势研判。
世界各国政府采取共同的、相向而行的措施来保住旅游业的底线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通 过紧密的国际政府间的合作、企业间的合作,旅游业应对国际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得到了 充分锻炼。政府在本次疫情防控中的重大作用远远超过以往国际公共危机事件,各地政府正在 进行有效干预(减税、补贴、延期交税等)以使在这特殊时期可以存活并保障就业率,疫情严 重时政府也会采取严格的出行限制措施以及要求一些企业关门等,一些航空公司和机场因此成 为国有控股。新冠疫情的发生增进了各地区甚至全球国家间的团结,以欧盟为例,2020年5 月18日,法国和德国联合发布欧洲各国联合抗击新冠疫情的倡议,并提出成立欧洲复苏基金 用于合作和促进增长。除了在医疗方面的合作,还帮助滞留在欧洲以外的游客能顺利回家以及 允许欧盟各国之间必要的人员流动。
纵观历史,旅游业一直与危机相伴,但从未倒下,每一次成功的应对都是经验的累积,每 —次经验的积累都让旅游业变得更好。新冠疫情虽然暂时对旅游业的收入、游客人数等造成影 响,但旅游业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正在逐渐恢复。新冠疫情促使旅游业各个利益相关者在新形 势下做出改变,并且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我们需要重塑心态,迎接新的转型和挑战。
三、将要来临的:市场的变化和产业的重构
1. 需求的增长和变化的市场
人们对美好旅行生活和文化休闲的向往程度在未来只会越来越高,旅游需求只是被暂时 抑制了,但是从未消失。但我们需要注意到,旅游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基于对自身安全角度考虑, 团体游在被散客游所替代,标准化的旅游产品在被个性化的定制旅游、自驾游所替代。中国旅 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面向城乡居民的专项调研表明:多数受访者判断疫情“可 能还会进一步扩大、但总体可控”,小部分受访者担心“尚未完全控制、形势比较紧张”。针 对“疫情结束后对旅游的态度和看法”,71.5%受访者表示疫情结束后稳定一段时间会外出旅游, 20.7%表示疫情过去后会尽快外出旅游,7.8%外出游意愿不强或者无所谓。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疫情终将过去,取消的旅行计划,会在更美时成行。
在中国国庆、中秋假日期间,纯玩无购物、高星级酒店、专属导游、精致小团等成为旅游的关键词,定制旅游发展迅速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Tripadvisor的数据显示, 疫后游客面临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双重改变,更注重环境卫生,也更愿意自驾以及选择去人好和 坏境好的户外,一米的社交距离使得一些户外活动以及自然风景区更受欢迎,比如徒步、沙滩 休闲等(见图7)。马蜂窝的数据显示,在“双节”期间,定制游订单占比显著升高,较去年 同期上涨24%,有不少中国游客选择自驾前往内蒙古、云南和西部省市开启长线自驾之旅。
图 7 Tripadvisor 网站游客搜索热词
2. 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产业格局的重构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旅游业面临转型升级,比如酿酒体验、博物馆参观、体育赛事、室 内就餐和娱乐等,都需要重新设计以服务更小的旅游集体,具备更多户外活动、单人体验等, 并且要有严格的社交距离限制等等。旅游企业为了达到新的标准已经升级了他们的清洁程序 并对员工进行了培训。旅游从业人员也通过训练可以在旅行途中对疑似病例进行初判、保持 旅行团体的和谐有序、监督游客的互动、防止团体传播。餐厅、酒店、机场以及公共空间提 供无接触式服务。酒店入住、退房、开门、移动支付、预定等都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包 括自助查询服务机、屋内娱乐设施和目的地网上购物、机器人(接待、送餐、博物馆导游等)、 人工智能推送娱乐购物网站以及提供聊天服务、数字支付等(电子钱包、电子信用卡等)。此外, 电影院、机场、商场、博物馆、餐厅和酒店等公共场所都需要新的技术和方式更有效地保障 观众的安全,增加消毒设施和消毒剂。机器人的使用变得更广泛,一些常规性的工作被替代, 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要求更高。过度旅游的问题将得到缓解,预约旅游的普及将提高 旅游质量。
疫情期间,部分旅游企业倒闭了,但是仍有很多旅游企业坚强的生存了下来,也有新的 企业进入旅游业。经过疫情和市场双重洗礼的旅游业,必然迎来产业格局的重构,传统的产 业需要走向现代,大的产业需要走向强的产业。日本酒店集团星野度假村10月13日宣布, 随着全球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复苏,旅游需求激增,公司将于2021年春季在中国开展酒店业 务,并计划在浙江省东部开设酒店度假村。2020年10月,加拿大航空已经与国际旅游运营商 Transat A.T. Inc.达成交易,将收购Transat的所有已发行和流通股票,并将其并入加拿大航 空公司。
3. 全新的世界旅游发展体系
世界经济和国际旅游业将在疫后稳步恢复。新冠疫情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给人们造成高昂 的损失,正对经济活动产生严重的影响。2020年10月世行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可能收缩 4.4%,但中国经济增长率预估为1.9%,是各主要经济体中增长率唯一没有呈负增长的国家, 联合国相关报道称中国为“一枝独秀”。基线情景假设疫情在2020年下半年消退,防控措施 可以逐步取消,在这一情景中,随着政策支持措施帮助经济活动恢复正常,全球经济预计在 2021年将环比增长5.4%(见表2)。牛津经济研究院估计,到2023年,全球旅游业有望恢 复正常。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开放跨境旅游持 更开放的态度,全球旅游业也将在2-3年内稳步复苏。国际组织通过多种形式纷纷为国际旅 游活动的重启发声,共同助力国际旅游业复苏。总之,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碍人民之间的交流 交往,疫情不会,其他的因素也不会,国际旅游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可持续旅游发展共同体正在形成。过去旅游是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以私营企业为主的行 业,未来多边国际组织、政府、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我们将 迎来一个全新的、生态的、可持续的世界旅游发展体系,该体系是新理念引领的全球共同的合 作发展体系。该体系是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社会力量相向而行,为保障人民的旅游权利、为 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形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可使全球联合起来,共同面对和解决 世界安全问题、公共卫生问题、环境问题、科技研发问题等诸多挑战。近年来,WTA围绕旅 游减贫案例分析、理论研究、经验宣传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和国际交流活动,为旅游减 贫的全球进程、产业植入和文件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推动。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要进 —步发挥WTO、WHO, UNWTO, WTA等国际性组织在世界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的作用,各 国各级政府为旅游业的发展配置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产业要素。要正视旅行社、OTA, 酒店、景区、铁路公司、租车公司之间等市场主体的国际合作,探索一条“旅游需求引导市场 开放,旅游投资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游客与社区共享现代商业环境”的国际 旅游合作模式,推动国际旅游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动力的机制化成长。
四、政策和行动:保持信心,相向而行,构建世界旅游命运共同体
保持发展信心,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旅游业新发展格局。在全球疫情形势发展尚 不明朗、疫情迟迟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形势下,国内外强劲的旅游市场需求亟待释放。要积极发 展国内旅游业,尽早谋划入境旅游,做好疫情防控下的全面复工复产和各地区旅游业复苏工作。要以中国国内旅游快速复苏为借鉴,理性引导周边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旅游等近程旅游消费 趋势,通过近程旅游发展不断夯实各国的旅游市场基础,让旅游更加深入地嵌入到国民大众的 日常生活中去,而不是游离在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外。
适应需求变化,善用科学技术、文化创意、艺术时尚来引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旅游一 直与危机相伴,但旅游从未倒下。疫后旅游市场振兴不是要简单地回到过去,而是要积极地谋 划未来。当前,5G、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驾驶、机器翻译、无接触服务等新技术,已经 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下一步必然会颠覆传统的旅游服务方式。要充分激发市 场主体的积极性,面向市场需求的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孵化可能,通过科学技术、文化创意、 艺术时尚的赋能,加上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和业态培育等基础工作,为旅游业做好疫情防控和 应对中长期危机做好战略和技术储备。
加强经验总结和成就梳理,巩固多边旅游合作的互信基础。当前百年变局同世纪疫情相互 叠加,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从未改变。要以抗击疫情和经济复苏为两大主线,加强各国旅 游业应对疫情和疫后振兴等方面经验总结和成就梳理。在各国、各地区政府业界和相关机构之 间建立旅游业信息合作共享机制,在政策研究、趋势研判、数据支撑和信息发布等方面进行深 入广泛的经验交流和互利合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等为重点,探索对冲疫情和复苏 经济的国际旅游合作经验,推动国际旅游合作在抗击疫情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凝聚发展共识,为全球旅游业繁荣振兴提供思想引领和政策支撑。疫情发证以来,世界各 国旅游业以及政府、业界和社会之间都在为旅游业的繁荣和振兴相向而行,越是在困难的时期, 越是看到了旅游业的重要作用。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在应对新冠疫情国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 通过践行旅游商业共同体、旅游行政共同体、旅游学术共同体,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 的支撑体系。要进一步呼吁各国政府特别是旅游、民航、安检、移民、边检口岸、防疫等部门 加大对旅游产业和市场主体的大力支持,阐述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在内的旅游发展先进主张、构 想和智慧,通过理念创新和思想引领来凝聚未来国际旅游发展共识。
加强民众自由往来,推动全球旅游业包容、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和平的产业、生态 的产业,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更需要一个全球化的 视野。当前,游客有意愿、企业有动能、社区有共识、各国政府合作有愿望,希望世界各国本 着开放、创新、互利共赢的精神,尽可能消除旅行的壁垒,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深化多形式、 多层次的旅游合作,营造更加自由、便利、安全、舒适的旅行环境,造福各国人民。要进一步 提升游客、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更加关注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变化、妇女和 儿童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动物福利等重要议题,在应对挑战过程中,迎来更大的繁荣和发展 的未来,把旅游业导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专题报告:中国旅游抗疫进程、成就和影响
1. 中国旅游抗疫进程
(1)疫情初期:停组团,关景区,重防控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 在科学研判疫情与旅游关系的基础上,文化和旅游部从春节假期第一天开始就采取果断措施, 将工作重心从“保障供给,繁荣市场”转向“停组团、关景区、防疫情”,及时关闭旅游景区、 博物馆、文化馆、剧院剧场等文旅场所,停止演出、外访、旅行社组团业务、公众聚集性活动、 星级饭店大型活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从监测数据来看,有组织的旅游活动应 声而减,直至全面停止。探亲访友的游客同比也减少了 76%以上,目的地活动半径持续收缩 至2公里左右,减少了近一半的预期消费。组团市场的暂停为散客市场释放了明确信号,实现 了有效传导。如果没有这些果断措施,节前预计的近5亿人次游客在全国和世界范围流动,尤 其是数百万出境和数千万国内的旅游团组,这么大体量的流动消费和集聚活动,完全有可能带 来不可预估的疫情传播与扩散。
得益于旅游战线的理解、认同和相向而行,整个春节假日期间,94.25%的游客对行程变化, 以及政府和业界在特殊时期采取的非常举措表示理解。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 心)通过中国旅游大数据自主调研平台,对疫情期间旅游心态和旅游行为进行了持续调查。数 据显示,文化和旅游相关政策呼应了民众需求并得到绝对支持。疫情初期,大部分受访者就表 示会主动减少庙会、游园、电影院、博物馆、游乐场、春节聚会等室外和场馆活动,除了担心 自身安全和疫情更加严重外,“不给国家添乱”的家国情怀也是大多数游客取消行程的主要原因。调研还表明,广大游客对旅游行业的疫情应对和疫后走势持积极乐观态度,更完善的疫情应对 方案和更有效的疫后刺激政策备受期待。针对“疫情结束后对旅游的态度和看法”,71.5%的 受访者表示疫情结束后稳定一段时间再外出旅游,20.7%的表示疫情过去后尽快外出旅游。广 大游客对政府决策的理解与认同,尤其是对旅游产业的认可,为春节期间旅游消费的平稳回落 和有效筑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也为疫中托底和疫后振兴积聚了现实动能。
(2)疫情中后期:积聚信心,托底行业,有序复工。
随着发改、财政、金融、商务、文化和旅游等宏观政策和地方政府具体政策效应的显现, 旅游企业开始从初期的极度悲观和看不到未来的恐惧中缓过劲来,信心得以重新积聚,并开展 形式多样的自救和互助行动。从业界舆情上看,越来越多的旅游集团、中小型企业和创业公司 不再一味焦虑,把希望都寄托于政府出手救助,而是本着“企业自救、行业互助、政府托底” 的理念,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疫中的产业政策目标是着眼供给侧,托住行业力量不散的 底线,不能让旅游企业大面积倒闭,员工不能大规模失业,行业不能有现象级的负面舆情,尤 其要防止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生态体系的关联机构之间产生不应有的隔膜和撕裂。中央政府 和发改、工信、商务、财政、金融等部门已经陆续出台,并还将继续出台一系列稳就业、稳市 场、稳预期的政策。国务院常务会推出的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 策,让市场主体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各级地方政府也从税收减免、奖励补贴、债务展期、扩大投资、复工复产等方面,加强了 对受影响较大行业的支持力度。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在法律法规和行业惯例的框架下,协调 包括境外航空公司在内的主要供应商和地接资源,引导企业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将会成 为完善旅游领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课题。旅行社、OTA、酒店、民宿、景区、主 题公园,要讲作为旅游企业的特殊性,更要讲作为企业的共性,用足中央和地方扶持企业尤其 是中小企业的普惠性政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暂返旅行社80%质量保证金的政策已经落实, 正在通过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就如何保证旅游企业的现金流等主要诉求,加强与民航、工信、 发改、财政、金融、商务等部门的协调,认真研究并将适时发布具有行业特点的产业政策和行 政举措。
(3)后疫情时期:释放需求,培育动能,全面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游客满意度高不高?旅游企业效益好不好?旅游产业发展后劲足不足?无论有没有这次 疫情,这三个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都是旅游系统和旅游战线必须回答,也 —定要回答好的。如果游客不满意,企业无效益,产业无后劲,就是没有这次疫情,随便一个 风吹草动,旅游业还会沦陷。反之,广大游客满意了,愿意跟着行业走,员工有获得感,愿意 跟着企业干,加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的经济社会环境的支撑,旅游业就不会有过不去的坎。
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再走传统的资源驱动的发展模式,而要积极培育科技、 教育、人才等新动能,向研发和创新要效益。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释放避暑 旅游、冰雪旅游、夜间旅游、亲子旅游、美食旅游、研学旅游、自驾旅游等新型消费需求。与 此同时,发展入境旅游的决心绝不可以有丝毫的动摇,要以重组国家旅游推广组织为抓手,以 签证便利化为突破口,推动国家旅游形象从传统走向现代。出境旅游的工作重点要进一步聚焦, 抓好旅游安全、文明旅游和国际合作等重点工作。防控疫情是阶段性的工作,全年目标和任务 的完成还是要回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十四五”开局工作上来,回到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 上来。从这次疫情应对来看,旅游领域的公共治理能力,尤其是预警、干预、协调、指导和反 馈的工具储备和运用水平,确实需要下大力气提升了。探索新时期的综合执法机制,通过创新 包容式监管和容错性促进的制度,切实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是文化和旅游系统疫后 振兴和旅游发展的重要任务。
2. 中国旅游抗疫成就
受新冠肺炎疫情(C0VID-19 )影响,旅游市场经历了有组织旅游活动全面停滞、统筹疫 情防控和有序复工、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境下国内旅游全面复业三个阶段。当前一个以国内旅游 大市场为基础、国内旅游经济大循环、国内国际旅游经济双循环的格局正在形成,数字化新技 术和新基建产业政策,奠定了我国旅游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动能。
(1)旅游需求从谷底稳步回升,近程化、自主化消费态势明显。
—季度,有组织的旅游活动基本停滞,文化和旅游系统、旅游战线的工作重心从“繁荣市 场、保障供给”全面转向“停组团、关景区、防控疫情”。3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下发通知, 各地陆续恢复省内游、周边游和本地游,文化和旅游系统工作重心调整为“统筹疫情防控和有 序复工复产”,旅游市场开始稳步回升。第三季度,尤其是7月14日恢复跨省游后,标志着 我国旅游业进入了疫情防控情境下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业的新阶段,并带动全年旅游经济企稳 向好。前三季度,个人游、家庭游、自驾游等非团队旅游市场一直都存在,近程化、自主化特 征明显,广大人民群众开始欣赏身边的美丽风景、体验日常生活的美好。
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预计同比恢复30%和23%左右,人均出游花费预计 达到去年同期水平的75%,旅游满意度分别是80.07和81.31,处于高位运行水平且同比和环 比均有所提升,这意味着疫情防控对旅游体验并未造成负面影响,通过疫情期间分时预约和承 载量的控制,反而有利于提升游客满意度。从假日数据来看,清明、劳动、端午假日期间,全 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分别恢复38.6%、53.5%、50.9%,旅游收入同比分别恢复了 19.3%、 36.7%和31.2%,旅游收入恢复程度滞后于旅游人数20个百分点。截至8月12日,共计93 家中外航空公司(国内19家,外航74家)运营187条定期国际客运航线,每周执行210个 往返航班,与50个国家保持定期客运通航,入出境市场恢复的迹象更加明显。
7月14日跨省游政策放开后,暑期出行带动的文化和旅游消费迅速回暖。7-8月,全 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56亿人次,达到去年同期水平的7成。8月国内航空客运市场共完成 4535.1万人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85%,达到今年以来月度国内旅客运输规模的最高值。去 哪儿网数据显示,暑期上海、成都、广州等多个城市机票预订量超去年同期。疫后汽车租赁市 场复苏态势喜人,个人短租、租车自驾游等领域发展迅速,大量新用户涌入租车市场,行业整 体新用户占比达45%,行业整体规模已超越去年同期水平,有望在年底突破千亿元大关。城 市公交、地铁、网约车、公共自行车等目的地小交通的客流量,也已全面恢复。
(2)企业发展信心全面恢复并趋于稳定,近程、定制和自驾等成创新焦点
疫情对企业现金流的冲击,使得一些企业剥离资产进行瘦身,而一些现金流充足的企业则 开展跨界整合。如京东数科参投了东南亚最大OTA初创企业Traveloka的战略融资,投资金 额为2.5亿美元;携程与融创文旅达成线上线下战略合作协议;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 对同程金服进行战略投资;美团全面布局文旅板块;浙江旅游投资集团整合浙江旅游集团和浙 勤集团资产;山东省属企业文化旅游、医养健康资产重组整合;海南省受政策利好新增注册旅 游类企业达4000余家等。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专项调查显示:尽管承受了疫情的巨大影响,仍 有95%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不会离开旅行服务业。
受消费信心恢复规律和疫情防控要求的影响,都市周边休闲度假、省内跨地旅游、自驾旅 游和定制旅游是市场需求的重点,也是商业创新的焦点。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前8个月全国 乡村游、都市游、周边游和自驾游出游人数同比已恢复65%以上水平,重庆、上海、成都、西安、 北京、广州、武汉、深圳等城市近程出游的热度较高。携程、去哪儿等平台数据显示,暑期自驾、 自助、自由行等散客市场已恢复至90%左右,高品质、低密度、深体验的旅游产品预定恢复较快, 占比约70%;酒店预订量恢复至去年8成,高星酒店预订量超去年同期;自然风光类景区和 西部目的地成为热门目的地,长三角、珠三角周边游热度较高。
(3)市场主体多措并举,数字化和新基建等奠定了产业发展新动能。
前三季度,数字化有效激发了在线游戏、在线阅读、线上文博、云旅游等新型消费的快速 增长,以及相应的业态创新,充分表明,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技术和以“新基建”为代表 的新政策,奠定了我国旅游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动能。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实名预约 等要求,客观上加快智慧旅游在行前、游中和评价各环节的应用,扫码入园、刷脸通行、无接 触服务、机器人送餐等技术创新已经进入了消费场景。调查数据显示,劳动节假期通过预约游 览景区的游客比例达77.4%,其中74.1%的游客认为预约旅游“体验很好”。近日,上海市 文旅局发布《上海在线新文旅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依托数字新技术,加强文 旅业态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杭州发布数字经济旅游十景,旅游成为生动诠释杭州 “数字经济第一城”发展成果的有效载体。
随着中央“新基建”政策出台,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加上简化 项目宙批、强化金融支持、鼓励发行地方债券、土地宙批下放,减税降费、放宽能耗等政策, 疫后有更多投资机构和市场主体跨界进入旅游业。4月以来,浙江、河南、广西等省多个文旅 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其中不乏百亿量级的投资。康养类、研学类、商旅类、夜游类、冰雪类、 乐园类、智慧旅游等产业融合及科技创新类的项目正在加速布局,如张家界机器人欢乐城项目 开工,新密恒大文化旅游康养城项目签约、可口可乐打造易拉罐沉浸式体验博物馆,民宿代表 企业Airbnb恢复了上市程序等。
(4)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业成效明显
为应对疫情,文化和旅游系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从严、从紧、从 细落实中央每一阶段的工作部署,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措施是得当 的,效果是明显的,群众是满意的。一季度,在文化和旅游部门暂还80%旅行社质量保证金、 恢复省内旅游业务、景区预约开放等政策支持下,旅游企业逐渐稳住心神,开展多种形式的自 救,共渡至暗时刻。二季度以来,随着发改、财政、金融、商务等综合部门的宏观政策和地方 政府救市支撑政策的出台,加上商务旅行、探亲访友、休闲度假等需求恢复,旅游景区、主题 公园,特别是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和室外娱乐性的主题公园率先复苏,都市旅游、乡村旅游市 场带动商务酒店、大城市周边民宿等复苏迹象明显。三季度,跨省游放开加上暑期档,文化和 旅游部发布《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景区最大承载量提升至75%,继续推 动景区复工复产复业。各地政府也在积极作为,如重庆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夜间经济发展促 进消费增长的意见》,山西、河北、黑龙江等多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召开文旅发展大会,都在积 极释放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复工复产的强劲信心。
(5) 2020年全年旅游业正从底部盘整迈向全面复苏。
在中国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八天假期,文化和旅游系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指示 精神,从细从严落实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业的工作要求,抓细抓实中央安全生产的 指示精神,层层压实属地责任、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贯彻落 实“预约、错峰、限流”管理要求,旅游市场呈现“平安、有序、繁荣、文明”的特征。今年 国庆、中秋假期,无论是与去年国庆节假期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按可比口径的同比,还是 与劳动节、端午节假期恢复程度的环比,我们都可以从官方数据得出结论:依托国内超级大市 场,我国旅游经济已经进入疫情防控常态情境下全面复工复产复业新阶段,旅游消费信心全面 恢复,旅游发展潜力全面释放。结合宏观经济和疫情防控形势,结合国庆节、中秋节假期旅游 市场表现,我们对第四季度旅游市场恢复和产业振兴保持乐观的预期,预计全年旅游经济呈“U 型”恢复和振兴发展态势将是大概率事件。入出境旅游市场取决于国际疫情、签证限制、航空 开放等条件,预计四季度仍将在底部盘整,部分国家和地区会逐步恢复国际航线,解除对我旅 游禁令,入出境旅游市场有望根据各国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冬明春逐步恢复。
3. 疫情对中国主要旅游行业的影响
景观之上的美好生活是景区复苏和振兴方向。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旅游景 区正在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回到国民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总体而言,与轻资产、低负债的旅行 社,重资产、高负债的酒店和民宿相比,重资产、轻负债的景区虽然也受疫情影响较重,但是 绝大多数旅游景区不至于破产倒闭。随着旅游市场的下沉和旅游消费的升级,游客对景区的诉 求不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还有景观之上的美好生活,以及生活之中温暖的记忆和美好的感受。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扩张和高速交通网络的发展,过去感觉距离遥远的景区已经成了城乡居民的 日常休闲场所,面向本地居民的主题公园、游乐场、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博单位,也成了吸引远 方游客到访的非典型景区。景区的定义、内涵和外延都将迎来革命性的变化。既要满足国民大 众看美丽风景、听历史故事的需要,更要满足游客分享品质生活的需要;既要满足游客白天视 角的需要,也要关注游客夜间娱乐、餐饮、住宿等综合感受。
旅行社跨界服务主体多元化。新冠疫情对以旅行社、OTA为代表的旅行服务商带来巨大 挑战,旅行服务商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救,但不同的市场主体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惊慌失措,有 的乱云飞渡仍从容,有的加大创新发展的力度。疫情背后隐藏机遇,部分旅行社已经出现自救 互助和资源整合现象。大型企业为线下旅行社进行物质和精神层面援助。物质上,如采取减免 部分管理费等措施,尽可能让公司活下去;精神上,开发APP线上课程,对员工业务知识和 技能进行培训,优化员工队伍,借“假期”补足短板。部分企业开展了联合互助计划,通过实 施内部兼职招聘计划,有效利用了暂时冗余人员。疫情冲击也加速了行业洗牌和资源整合。面 对黑天鹅事件,许多旅行社不仅着眼于眼下危机,挖掘危机背后机遇。在规模化生产经营领域, —部分中小旅行社可能会在细分领域越做越深、越做越精;另一部分考虑与大型名牌企业合作, 成为其代理。部分门店亦进行跨界自救,搭建生活类社交电商平台,在不影响原经营业务、不 打扰原客户群体、不压缩原市场体量的原则下通过私域流量变现,开启“电商卖货”“云旅游” “直 播培训”等方式增加创收。如同程国旅与创业企业咪店开展合作、优势互补,进行线上商品推 荐和销售,满足用户“旅游+吃喝玩乐+社交电商”的需求。众信旅游凭借“旅游+”服务, 实现了 “用户+渠道+资源”的转化,有效降低了风险。
旅游住宿从异乡的生活走向社区的链接。疫情期间,以酒店、民宿为代表的旅游住宿业自 觉肩负社会责任,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志愿者、集中隔离的游客和社区居民提 供高标准的住宿需求。原本我国旅游住宿业就存在行业薪酬过低、劳动密集、科技支撑和创新 活力不足、盈利能力不强等结构性问题,疫情的冲击让疫后住宿业的恢复振兴与转型升级面临 更大考验。在旅游住宿行业进入“防控型复工”新阶段,住宿企业正在积极创新住宿产品和服 务模式,适时调整业务结构,推出企业专属居家隔离房、隔离办公室、“无忧客房”、“放心 酒店”等新产品,以及“放心问诊”、“免费保险”、“无接触服务”等健康保障服务,有利 于尽可能降低损失,恢复消费市场信心。在主客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间的理论指引下,旅游住宿 从异乡的生活走向社区,与社区生活共商共建,与本地商圏共生共荣。为推进旅游住宿业高质 量发展,需要强化科技应用和文化创意,重构产业链和生态圈。酒店、民宿等旅游住宿业也是 由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构成的命运共同体,有投资回报的商业追求,也是共商共建的社会责任旅 游住宿业,一定要给人以温暖的生活和向上的力量。
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