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再过一次年啊!

  鲤鱼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富贵的象征

  

  地大物博的中国有着各种各样庆祝春节的方式,除了城市中人们家家团聚的团圆饭之外,在一些地方市县,过年的味道会显得更加浓郁,也将传统风俗保留得更加完整。人们舞龙、舞狮,或是成群结队地赶去点燃新年的第一道祈福香火。

  在外奔波一年的亲人都赶回来,围坐一起制作一些特殊的食物……好吃与否都是其次,重要的是这些非比寻常的、颇具仪式感的好日子。

  今天就来看看我们从全国各地搜罗到的独特的过年习俗!

  广东梅州地区·舞火龙

  

  广东梅州地区的舞火龙活动。(图|蔡继伟)

  广东的潮汕人有一项春节期间非常著名的民俗——舞火龙,这也是客家人传统的民俗活动。这项民俗活动大都在正月十五举行,梅州地区的埔寨镇等地都会举行大型的舞火龙表演。舞火龙,俗称“烧龙”,是埔寨元宵节盛行的客家民俗,在仅有四万多人口的埔寨镇,方圆百里赶来看热闹的乡亲竟多达七八万人。其场面之大,人数之多,实属罕见。

  2008 年,“埔寨火龙”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火龙”被德高望重的长者点燃,几十名赤膊壮汉手擎“火龙”,在绣球的逗引下绕场舞动,金龙吐出串串金珠,龙身火花四溅,火花落在壮汉们赤裸的皮肤上会有灼痛感。如果皮肤被烫出了“泡”,那就意味着今年一定会发大财(当地口音“泡”与“钞票”的“票”同音,就是钱的意思)。埔寨火龙是埔寨人民祈求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的独特表达方式,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风情。

  广东顺德·观音诞

  

  广东顺德寺庙的工作人员在挂盘香,春节期间,广东的各个寺庙香火都非常旺盛。这种盘香的形式也多见于南方的寺庙。(图|沈卫新)

  观音诞其实是中国民间一个传统的信仰节日,在佛教中,观音诞被理解为观音菩萨的得道日。但在各地的民俗庆典中,观音诞、观音开库等节日都有所重叠,并非严格按照佛教典籍中记录的日期来进行。

  这项民俗源自观音大士在修行时对前来化缘的五百护法罗汉化身的和尚打开仓库的传说,因此也就带有了“观音借库,财运亨通”的含义,在广东地区是十分隆重的民俗庆祝活动。

  人们主要进行庆祝活动的日期是农历的正月二十六,一般将这一天称为“观音开库”.这一天也有很多与财运有关的习俗,比如人们在赶着烧头香时会准备白菜供奉,取“百财”之意而朝拜时所用的观音衣、大光宝、寿金或潮州金更是品种繁多。

  广东晋宁·跳火堆

  跳火堆是每年春节期间广东一带的汉族民俗文化,每年正月,村民们在祭拜祖先、游神拜会的同时,都会举行“跳火堆”的活动,寄托人们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跳火堆寓意来年生活红火、驱邪避灾之意,跳完火堆,家中主妇要拿一片瓦,盛些许灰烬跑向主卧,口中念着“发财兴旺”等吉祥语,将瓦片放在床底,待来年才换新灰。

  河北蔚县·打树花

  

  河北蔚县的打树花在平时也有表演,但在过年期间的演出更为频繁。(图|视觉中国)

  河北省蔚县的打树花也是一项极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打树花最早出现于蔚县的暖泉镇,这个镇子由于镇中心有一眼四季长流、冬暖夏凉的泉水而得名。

  “打树花”其实就是将熔化的铁水泼洒到空中,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因此被称之为“树花”。这项民俗活动在当地也已经有接近 500 年的历史了。

  “打树花”的由来也和暖泉镇的工业有着很大关系。这个镇子里内曾经有着 3 处铸造点,人们为了庆贺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自愿捐献废旧生铁、煤炭和粮仓、蔬菜等用于打树花。尤其是每年的元宵节要连打三天树花用来祈求来年顺利。

  重庆铜梁·龙舞

  

  重庆铜梁的舞龙也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图|视觉中国)

  铜梁龙舞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传统民俗舞蹈艺术形式,这“龙舞”还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

  铜梁龙舞兴起于明,鼎盛于清,誉于当今。既是舞,又是体操又是杂技。具有与民俗活动紧密相联、舞时烟花烧龙、伴奏音乐独特、道具构思巧妙、服饰俭朴大方、群众参与性极强等特点。在舞蹈时,整个龙舞包括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龙灯舞主要包括大蠕龙、火龙、稻草龙、笋壳龙、黄荆龙等 10 个品种,其中以大蠕龙最有特色。彩灯舞主要包括鱼跃龙门、泥鳅吃汤圆、三条、十八学士、亮狮等12个品种,可谓规模宏大,意义非凡。

  安徽歙县·鱼灯会

  

  安徽鱼灯节,男人们举着颜色鲜艳的鱼灯穿过小巷。(图|樊鑫)

  汪满田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这里的鱼灯会是当地最著名的年俗活动。在现代文明冲击下,徽州许多地方的传统年俗已渐失传,但在这座文化保存完整的古村之中,依旧有一些鲜活纯真的民俗活动传承于千村万户之中。

  汪满田村的鱼灯会迄今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每年春节期间,灯会从正月初一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正月十六是鱼灯节的最后一天,也是最热闹的一天,这里的村民相信,嬉鱼灯能给家族和村庄带来一年的平安和幸运,是每年春节不可或缺的祈福活动。(文|樊鑫)

  浙江荻港·做年糕

  

  用细线切出来的年糕要撒上玫瑰或是桂花才算完工。(图|仲春之会)

  浙江省的荻港渔庄坐落于湖州市有“鱼米乡、水成网”之称的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亦有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荻港”的说法。在这鱼米丰沛的地方,有一项传统悠久,也是过年时的代表美食——荻港年糕。

  这种颇有名气的年糕基本都是全手工制作,糯米粉掺上大米粉,和上白糖或红糖蒸熟,切成块,撒上桂花或玫瑰花,即可成型。再盖上颇有喜庆意味的红章,寓意着“年年高”的美味食材便做成了。在当地,逢年过节、婚嫁迎娶,都少不了这一味香甜美味的年糕。

  东北辽宁·长寿灯

  

  东北很多地方都有在春节时在屋外点长寿灯的习俗。(图|视觉中国)

  在寒冷的东北,春节时候往往室外温度能够到达零下几十度,进行诸如舞龙、舞狮的活动想必是不太现实了。但是在东北,也有非常有趣的民俗,比如点长寿灯就是东北人在过春节时一定要遵循的习俗。

  在东北地区,过春节统称为过大年,而大年三十当晚,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的门口挂上一盏大大的灯笼,名为“长寿灯”,而且长寿灯必须要彻夜通明,一般会从每年的三十一直挂到正月的第十五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元宵节的那一天。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上这么一盏灯笼,并且在夜间的时候灯笼当中的灯火不可熄灭,这寓意着延年益寿,香火兴隆。

  湖南省桃源县·板龙灯

  板龙灯是湖南省桃源县的地方传统民俗活动。正月十五谷龙诞辰之夜。一阵铿锵的皮鼓、雄浑的铜锣、嘹亮的号角、激烈的唢呐骤然震响,伴随着沉雷闷响的火铳,噼啪争吵的鞭炮和气吞山河的呐喊……这是桃源县板龙灯的闹台前奏。

  每年的元宵节前后,在玉山、婺源、上饶县等一带的农村都有舞板龙灯的习俗。婺源板龙灯又称板桥灯,是一种大型游动性观赏灯彩。婺源至今仍遵循旧列,每逢春节期间,县城、乡镇及许多自然山村,均有迎灯舞龙的习俗。

  板龙灯大都由龙头、龙身、龙尾及灯撑四个部分连接而成,全龙长短不一,短的五六十板,长的可达一百余板,长的可以达到 200 余米。伴随龙灯的还有头牌、蓬灯、凉伞、狮子戏球、西游记、走马灯、鱼灯等附属彩灯。龙头造型各异,有木鱼鼻、蜻蜓、鸭嘴龙等。龙身有花兰灯与灯笼灯之分,龙尾分龙、虎、鱼等几种。巡游时十番锣鼓伴奏,龙尾鼓压阵,龙珠引路,边迎边舞,场面热闹非凡。

  

  写春联贴春联基本是全国的春节习俗。

  看完这些你们想家了吗?反正我想了!很快就是元宵节,俗话说“正月十五前都是年”,工作之余也记得再多享受一下节日的气氛,别忘了和家人们说声节日快乐哦~

  编辑|建国

  图|仲春之会

  本文内容略有删减

  完整版请阅读《时尚旅游》二月刊

  《重返古典春节》

  《时尚旅游》 二月刊现已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