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综述

  原标题: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生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综述

  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文化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首都意识、首善标准,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断守正创新,推动文化实现全面繁荣发展。

  1 公共文化蓬勃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就给与了极大的关怀和重视,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群众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发展了一大批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为公共文化服务打下了深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始终坚持搭平台、建机制、树品牌,推动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一)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以保基本、促公平、提品质、强服务为核心,大力营造具有首都特色、首善标准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5年出台“1+3”公共文化政策,《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方案》《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2017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及运行机制和行动计划,构成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政策框架。

  联合市发改委、市财政等19个部门,建立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协调机制,16个区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市区联动。

  (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逐步提升

  构建公共图书、文化活动、公益演出三大配送体系。

  大力推进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和图书馆“一卡通”建设,截止目前,一卡通成员馆达到270家。

  “周末场演出计划”、“文艺演出星火工程”、“百姓周末大舞台”三类基层演出覆盖了北京所有城区,遍及了所有农村,惠及了北京各区基层群众,每年演出万余场。

  每年举办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2万场,贯穿全年、覆盖全市。

  采取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和“互联网+文化”的推广方式,连续组织开展“文化惠民逛庙会 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向首都市民免费发放春节庙会门票,抢票率均达100%。

  (三)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图书馆24个,比1978年增加6个,馆藏数6777万册(万件),是1978年的4.8倍。全市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7131个,实现免费开放,形成一刻钟文化服务圈。

  (四) 公共文化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朝阳区、东城区、海淀区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石景山、大兴、丰台、通州、房山五区获得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

  2 首都文艺舞台持续繁荣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都文艺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激发文艺院团积极性,凝聚文艺人才智慧,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文艺精品,逐步向艺术高峰迈进。

  (一)舞台演出高度活跃

  1978年北京市8个市属艺术院团演出总场次1992场,国内观众294万人次,演出收入只有55万元,到2018年,全市139家营业性演出场所全年演出达到24684场,平均每天上演近70场,吸引观众1120万人次,演出收入17.76亿元。

  (二)文艺创作精品迭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7台剧目获“文华大奖”,15个剧目获“五个一工程奖”,10个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昆曲《红楼梦》、评剧《母亲》、舞剧《天路》连续问鼎“文华大奖”。

  (三)品牌展演影响力增强

  打造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新年音乐会等一批国家级文化活动品牌,举办以小剧场题材、少儿题材、原创题材等为主题的精品剧目展演,形成“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春苗行动”优秀少儿题材剧目展演、“北京金秋优秀剧目展演”等品牌。

  (四)推动艺术普及惠及百姓

  1994年创办“打开艺术之门”活动,已推出近千场高水准的演出和活动,成为北京最有影响力、最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青少年公益性艺术节。创办“首都市民音乐厅”活动,交响乐走近寻常百姓。2012年推出惠民低价票补贴政策,截至目前累计补贴92万余张,被列为“北京市创新文化惠民常态化品牌项目”。

  3 文化产业支柱性地位不断巩固

  坚持文化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首都文化和科技资源禀赋优势,以创意为核心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文化产业成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文化产业总体规模不断壮大

  2018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实现10703亿元。

  (二)文化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实有企业中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32.79万户,日均新登记119.27户。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市场主体发展活跃,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968家演出经纪机构。

  (三)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北京是全球最大的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核心,北京八大艺术区共有专业画廊415家。北京已成为全国动漫游戏产业的研发中心,形成了包含创作、出版、运营、发行以及产品开发的全产业链。

  4 对外文化交流成效显著

  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大局,充分利用首都丰富的文化资源,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和新中国的文化建设成就,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

  (一)服务保障重大外交大局

  配合中国与各国建立外交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参与互办中外文化年、中国文化周等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推动雅典中国文化中心启动运营。

  (二)塑造北京对外交流文化品牌

  举办“北京之夜”品牌文化活动,塑造国家形象,展现北京魅力。“欢乐春节”品牌成为全国亮点,连续12年在芬兰赫尔辛基,连续9年在爱沙尼亚塔林举办的活动成为一项颇受当地居民欢迎的保留节日活动,实现了文化“走出去”向“走进去”的转变。连续4年举办“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创新举办“百猴闹春”“鸡鸣东方”“北极村里过新年”等生肖快闪活动,生肖文化不断推广。

  (三)对外文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北京文化贸易进出口额从2006年的12.65亿美元扩大到2018年的60.2亿美元。在对外文化贸易结构构成上逐步优化,文化产品进出口额从2006年的6.75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22.4亿美元;文化服务贸易占比增加,2018年北京市核心文化服务实现进出口37.8亿美元。

  5 非遗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市共有12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7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0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51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11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非遗保护形成依法逐级多样化保护体系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01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非遗保护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自2006年起逐步构建了由国家级、市级、区级组成的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夯实非遗资源保护基础。

  (二)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推进非遗发展融入生产生活。认定15个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认定3个非遗优秀实践名册项目,认定35所大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为“北京市非遗培训基地”。加强非遗传承人群队伍建设,扶持代表性传承人,自2015年起每人每年补贴2万元。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 非遗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

  借力首都资源优势,广泛参与国际活动,先后在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国事活动中,进行非遗展示,擦亮中华传统文化金名片。2018年6月,联合天津、河北等大运河沿线共8省市文化厅(局)举办“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为国内首次、规模最大。

  机构改革开启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根据北京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职责整合,组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2018年11月16日上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式挂牌成立。 面向未来,将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展现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

  伴随着新中国70年的辉煌发展历程,北京旅游历经起步、形成、壮大等发展阶段,逐步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以来,旅游全战线着眼大国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北京城市魅力和吸引力,推动北京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旅游名城。

  一、行业管理日益完善

  北京率先提出旅游行业管理概念,确立了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主要内容的行业管理方向,逐步完善配套法规、规章和标准,推动北京旅游业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旅游行业逐步实现标准化管理

  2004年9月10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对《北京市旅游管理条例》进行修订。在旅游业的星级饭店、餐馆和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旅游安全、信息建设等主要旅游产业中,建立起比较健全的、涵盖相关业态的旅游标准化体系,逐步形成有利于企业规范化服务的市场选择机制。

  2017年5月26日,《北京市旅游条例》经第十四届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原《北京市旅游管理条例》同时废止。本次立法结合本市实际,围绕规范旅游秩序、构建市场环境、明确旅游责权、促进旅游发展的核心,贯彻落实《旅游法》并突出首都旅游特色,发挥旅游业在强化首都核心功能中的作用,解决本市旅游业发展和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旅游住宿业快速扩张

  1978年,能够接待外宾的饭店仅11家。1980年用补偿贸易的方式兴建燕翔饭店。1982年4月28日由北京市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以中国国际旅行社北京分社的名义与中美旅馆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全国第一家合资饭店——建国饭店开业。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标准,也使我国饭店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准迅速提升。1982年,用国内贷款的方式建成华都饭店;并筹建中外合资的长城饭店,中外合作的京伦饭店。

  截至2018年,全市星级以上饭店达到454家。

  二、旅游市场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后,旅游事业逐步向旅游产业转型,1998年开始,北京旅游市场发展呈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共同增长、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一) 入境游快速发展

  1978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由18.7万人次。到2018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超过400万人次。

  (二) 出境旅游势头迅猛

  出境游人数由1997年的37558人次,至2018年增加到510.9万人次。

  (三) 国内来京旅游释放巨大潜力

  随着假日旅游制度的确立,国内旅游快速增长。2018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0693.2万人次。

  三、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活力

  (一)建立旅游投融资服务平台

  2012年2月29日,与海航旅业集团签约设立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基金,共同促进北京旅游产业升级。2013年,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正式启动北京旅游资源交易平台,成为全国首家启动的专注于旅游资源交易和旅游投融资服务的平台。2014年北京旅游资源交易平台拓展为京津冀旅游投融资服务平台。截至2018年底,北京旅游发展基金带动社会投资约150亿元,北京旅游资源交易平台发布520余个项目、涉及金额1800多亿元。

  (二)京郊旅游特色化发展

  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京郊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京郊旅游融资担保平台建立,这是全国首支旅游担保平台。推出京郊旅游政策性保险,是全国首个涉及乡村旅游的政策性保险,为京郊旅游发展保驾护航。截至2018年底,京郊旅游融资担保服务体系累计办理旅游担保项目796个,涉及金额16.99亿元,京郊旅游政策性保险体系累计承保民俗旅游户4455户、承担风险保障金30.14亿元。

  (三)旅游业态不断丰富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2782家,A级景区点253家,星级饭店45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20个。乡村酒店、国际驿站、养生山居、民族风苑等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达710家。

  积极开展省级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延庆区、平谷区、怀柔区等三个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旅游消费潜能持续释放

  2012年4月28日,“北京礼物”标识发布。截至2018年,累计培育96款“北京礼物”精品。

  2018年北京旅游收入达到5921.2亿元。人均旅游消费1904元。

  四、旅游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一)旅游服务更加便利化

  2017年开通旅游公交,截至2018年底,累计发车3.3万次,接待游客130余万人次。

  自2011年,全市启动旅游厕所建设工作。共改造715座旅游厕所,完成88座家庭卫生间改造,实现5A级景区家庭卫生间全覆盖。

  2017年完成13家景区标识牌改造,6家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改造,7家景区人行步道改造,9家景区的景观亭、观景平台改造,11家景区休息座椅改造,14家景区的垃圾桶改造。2018年完成3座游客服务中心改造。

  (二)全市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2018年底,纳入全市旅游咨询服务序列的咨询站达到195个。2018年首都机场T3航站楼、北京西站和王府井3个市级直营旅游旅游咨询站累计接待游客253万余人次。

  (三)智慧旅游建设成效显著

  2011年10月9日,北京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启动。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确定北京市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2012年9月29日,首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正式启用。这是全国旅游系统建成的首家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建有旅游产业监测及预警系统,实现旅游产业运行状态监测,景区人流量、景区周边道路、恶劣天气的实时发布和预警。

  五、旅游对外交流品牌化、高端化

  (一)旅游国际合作话语权增强

  2012年9月,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在京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城市为主体的国际旅游组织,总部永久设在北京。截至2018年,会员达到211个,覆盖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

  (二)北京旅游的国际竞争力增强

  在全国率先实行过境免签政策、境外旅客离境退税政策,不断提升北京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与吸引力。

  2013年1月1日起,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17年12月28日起,实现144小时过境免签。2015年7月1日起,北京市率先面向境外旅客实施购物离境退税政策。2016年,京津两地实现离境退税互联互通。截至2018年底,北京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达4.4亿元,办理退税额3945万元。

  (三)旅游品牌活动影响力增强

  连续举办新年倒计时活动、北京国际旅游节、北京春节“洋庙会”、北京国际青年旅游季等系列活动,利用国际网球公开赛、美国NBA赛事、世界杯足球赛等赛事,推介北京旅游资源,强化北京旅游品牌形象。

  (四)整合高端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品一体化开发和营销

  2011年12月,整合高端旅游资源,成立北京高端旅游与会议产业联盟。2012年9月,北京市与上海市、天津市、成都市、杭州市、昆明市、三亚市、西安市8城市发起成立中国会奖旅游城市联盟。2014年10月,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在京成立。

  2018年,北京承接国际会议数量94个,位列亚太地区第七位,国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