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领导人在西柏坡的“赶考情结”(组图)

  资料图:2010年6月27日,80多名党员干部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重温入党誓言。

  中新社河北平山6月30日电 题:中共领导人在西柏坡的“赶考情结”

  作者 鲁达 陈国林 陈林

  60多年前,作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鲜为人知的小山村河北平山西柏坡一度变成整个中国的“心脏”,毛泽东在动身前往北平时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针对骄傲、以功臣自居等“四种情绪”和“糖衣炮弹”,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9年前,又一位“赶考者”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中共十六大刚刚结束,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冒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轻车简从来到西柏坡;一天前,他在北京再次告诫全党:要使中共始终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当时,我和胡总书记坐得很近,他一直在认真听着我的发言。”西柏坡纪念馆门前的柏坡湖碧波荡漾,66岁的西柏坡村老书记闫清海向游客讲着故事。在他驾驶的“西柏坡001”号游船上,醒目地贴着胡锦涛接见他的照片。

  闫清海与中共元老和现任领导人都有过“交往”。他两三岁时得了一场大病,医治无望后父母将他丢弃到门外的一个石碾上。当时的“房客”、驻扎在西柏坡的董必武夫妇正好途经此处,把他送到附近的军队医院进行救治,几周后竟然痊愈。2002年,胡锦涛到西柏坡时又见到了闫清海。

  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张“冀石地税3687296”的发票经常引起游客驻足观看。上面写着:“胡锦涛;2002年12月6日;5-6号餐费,30元;开票人:封国庆。”封国庆介绍说,胡锦涛到西柏坡考察工作时的饭菜非常简单,一盘当地的炸河虾因“总书记说就餐不准上山珍海味”端上去又被退回,当得知是当地岗南水库所产后才重新上桌。中央警卫局工作人员找到她说总书记要自己付餐费,令她感动。

  在西柏坡开招待所的闫文翠说,总书记来的那年,她家刚刚投资80万元人民币建了一栋三层楼的家庭招待所,欠下30多万元的外债。当胡锦涛问她几年才能收回投资时,她却心里没底。如今,母亲韩花珍在景区经营旅游纪念品,她们姐妹三人有的办公司、有的开饭店,各自都经营得有声有色。

  “当年,胡总书记鼓励我们把家庭旅馆办出自己的特色来,为红色旅游作贡献。现在,我想告诉总书记:外债还清了,西柏坡的乡亲们致富了。”闫文翠告诉记者,随着河北的“大西柏坡”建设,前来学习参观的人数持续增加,家里的收入越来越好,不仅外债早已还完,每年都能收入十几万元。目前在平山,像闫文翠这样常年或临时从事旅游业的农民已达10万余人,红色旅游成为推动当地发展的“新引擎”。

  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研究的西柏坡纪念馆副馆长、研究员李庆安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超越自我的“赶考”史。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人的“赶考情结”并没有终结,继续发扬光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