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壮大,2019年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约32亿人次,营业收入达8500亿元,直接带动吸纳就业人数1200万,带动受益农户800多万户,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实现途径和生动写照。

  预计在未来2至3年,乡村休闲旅游业将发展成为营业收入接近万亿元的大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的路径选择,对于繁荣乡村产业、美化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精神风貌、增强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意识、提升村民收入水平及幸福感都有重要意义。

  旅游休闲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9月17日,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强调加快乡村休闲旅游业恢复发展。2020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目标超过7000亿元。千亿大蛋糕,机会与危机并存。

  那么农业园区如何向农业旅游景区转变?

  部分园区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弱化了园艺产品的种植生产,主要按照旅游景区模式设计观光休闲游乐活动项目,但由于紧靠市区,真正以乡村生态和农业产业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建设项目较少。

  一、提升农业文化

  提升农业生产体验:不管是特用作物、粮食作物或园艺作物等,从播种到收获,从生长时的生理特征到加工制品,都有多种体验方式。亲近动物:组织游客认识、观赏、喂养或骑乘家畜类动物。

  特色农艺:体验纺线织布、剪纸、手工酿酒、土菜烹饪等。还可开展艺术插花、干花书签、花卉风景彩照等制作,以土特产的形式出售给游客当作旅游纪念品。

  特色农家菜:体验具有农家特色的烧火煮饭,用大土锅、大蒸笼、大土碗等器皿,采用家传的烹饪技巧,制作出正统的农家味道。

  节日庆典:为客人安排庆典角色,参与庆典表演。组织农庄文化游:如婚俗、丰年祭、赏花灯、舞龙舞狮、皮影戏、歌子戏、布袋戏、划龙舟、雕刻、绘画、泥塑、剪纸、赏花节、采摘节等民俗节庆体验。通过观赏、解说、参与特色活动,增加游客对农庄的认识。

  组织农庄文化游:如婚俗、丰年祭、赏花灯、舞龙舞狮、皮影戏、歌子戏、布袋戏、划龙舟、雕刻、绘画、泥塑、剪纸、赏花节、采摘节等民俗节庆体验。通过观赏、解说、参与特色活动,增加游客对农庄的认识。

  注重借力借势:立足旅游特色村发展,整合当地旅游特色村的民居民宿、特色基地、农事体验等多种旅游元素。

  二、强化品牌意识

  “品牌就是生命”,要站在多层次、全产业链品牌体系的战略高度,从项目建设、产品包装、文化挖掘、服务提升等全方位入手,把农业园区打造成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传播广泛、社会认可度高的特色旅游品牌。同时,加强人才培养,通过专业培训和人才引进等多种手段,提高营销、策划、建设、讲解等各类园区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农业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三、强化资源整合

  “船大抗风浪”,农业园区景点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实施区域化整合、板块式发展,通过市场手段,把农业园区周边的景区景点、风情小镇、民居民宿、乡村绿道、特色基地、民俗文化等散、小的旅游产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互补有无,形成一个区域性旅游综合体,实现整体营销、区域打造,从而有效地解决园区单打独斗难成气候的不利局面,达到将农业旅游景区做大做强的目的。

  强化合力营销:“好酒也怕巷子深”,针对目前农业园区景区化品牌影响力小、营销力量薄弱的实际,要着力完善营销机制,创新营销方式,整合利用各类宣传营销资源和渠道,建立政府、园区、行业、媒体等共同参与的整体营销机制,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和新手段,实施精准营销,拓展销售渠道和客源渠道,形成上下结合、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全域营销新格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