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独立后幸存的汉人:穿大清服、留长辫,哭着迎接驻蒙大使
与我国陆地边境线最长的国家是哪一个?考虑到如今中俄两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肯定会有不少人认为答案就是俄罗斯。
中俄两国之间有长达两段、总共4500公里的边境线,为进行往来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却并不是俄罗斯,而是另一个国家,他们与我国有且仅有一段超过4700公里且蜿蜒曲折的边境线,甚至这个国家还曾经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没错,答案就是蒙古国。出于和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进行区分,国人习惯称这个国家为“外蒙古”。
事实上,在这个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宣布独立之后,曾经有过十几万的汉人滞留在此。
如今,距离外蒙独立不到100年,在他们独立建国的过程中,那十几万滞留的汉人,究竟去了哪里?
蒙古国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简单了解一下蒙古国这个国家的独立过程。简单来说,蒙古国独立既有内因又有外因,而且内外因是紧密结合的。
先看内因方面。外蒙古内部割据势力的抬头,为其独立奠定了初步基础。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个国家向心力减弱,中央政府对地方几乎没有任何掌控能力。
几年后在中国领土上又爆发了日俄战争,俄国战败,与日本方面签订了划分南北满洲势力范围的密约,沙俄把南满让给日本,从而换取了其在外蒙古的“特殊利益”。
沙俄
当时的沙俄内忧外困,焦头烂额,一战前已经被各方势力侵扰得不堪重负,为了搅乱整个东北亚局势,他们既无力吞并整个外蒙古,又不愿意放弃这里的利益,于是策动外蒙古一些亲俄的王公和活佛联俄独立。
没想到这么一搞,外蒙古的王公并不买账,外来势力插手其势力范围的事情他们并不愿意看见。
然而几年后,也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已经无药可救,此时整个国家都是一盘散沙,外蒙古的民粹势力主导了其独立进程。
在沙俄的怂恿下,外蒙古喇嘛黄教活佛宣布自封为“大蒙古皇帝”,建立“大蒙古国政府”,还驱逐了清朝驻首府库伦(即如今的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办事大臣以及各种官员,签订了非法的《俄蒙协约》。
《俄蒙协约》
当然,这份协约不合法,当时的北洋政府自然也不会承认,而是继续与沙俄就蒙古问题谈判。1915年,中国政府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规定外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方面则宣布外蒙古自制。
不过很快,俄国被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双重打击彻底压垮,摆脱了沙俄控制的外蒙古趁机开始就取消自治、独立建国一事跟北洋政府谈判。
1919年,蒙古的两个革命小组合二为一,成立了蒙古人民革命党,带领蒙古人民闹革命。
在经历了一段日本人插手的乱局之后,1921年3月,蒙古人民革命党在俄共的帮助下,击退了傀儡政府,成立了君主立宪制政府。1924年又废除了君主立宪制,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革命党
在这个过程中,当时的北洋政府只是迫于内部的压力,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发出措辞严厉的声明,谴责外蒙古企图分裂中国的行径,且不承认其独立。
然而,原本握有权力的蒙古上层,已经看透了苏俄方面想要将蒙古分裂出去的本质,有些后悔想要脱离中国而独立。
但是,此时他们的命运已经不由得自己做主,当时内部各路军阀混战,大家都在抢地盘,又担心自己的地盘被别人抢走,一次次丧失收复蒙古主权的机会。
再加上后来斯大林不承认列宁想要归还外蒙古以及其他被割让的中国领土,此时变不了了之。
斯大林
1924年,外蒙古宣布对外闭关,而其作为内陆国,陆上邻国又只有中国和苏联,苏联北方强权压制,他们就此与我国之间断绝了一切来往。
可以说,外蒙古的独立,主要原因有三个:清廷腐朽无能、苏俄煽风点火、国民政府无力作为。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原因还是相辅相成的,各方势力博弈之下,外蒙古回归我国的机遇一一溜走。
即便是我国再不想承认外蒙古独立,与苏联签订了《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也无济于事。
按照其独立的法理依据,外蒙古正式独立的时间应该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的时间,也就是1924年。
那个时候距离现在不到一百年,外蒙古的离开,让蒋介石口中的“秋海棠叶”国家版图,失去了其北方的脊背位置,奠定了如今我国的“雄鸡”版图形状。
蒋介石
客观来说,外蒙古独立跟当地民族分布有着直接关系。清末的时候,蒙古就已经有了内蒙和外蒙的区别。从旗的数量上来看,内蒙古有49旗,外蒙古则有86旗。
对清政府而言,内蒙古离得更近,其战略地位是高于外蒙古的。在清政府彻底失去对外蒙古的掌控之前,他们就尝试过加强对外蒙古的控制。
然而,清政府在当地并没有搞“蒙人治蒙”,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完全没有顾及到蒙古人的利益。
他们的新政改革都是以汉人、满人的习俗来治理外蒙古,导致当地很多牧民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要么逃离该地,要么就与中央进行对抗,对于清政府的认同程度降至历史最低点。
清政府
前文提到了外蒙古王公,他在蒙古独立之前是领导蒙古国武装革命的,而有一些旗不愿意脱离清政府独立,还组织了民间武装对抗中央,所以外蒙古王公决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清洗”,针对汉人在蒙古国的分布情况,打算将除了蒙古族以外的族群进行灭绝。
这件事情完全违反了人道主义精神。蒙古方面大肆放出排华言论,认为中国会将自己“吞并”,所以要把境内的汉人全部驱逐。
加上民粹崛起,汉人在当时的外蒙古处境非常不妙,随时都有出现意外的危险。
1924年蒙古国宣布独立后,滞留在外蒙的汉人大约有十万。这批人受到了“种族灭绝”的巨大威胁,决定拖家带口逃离外蒙古回到祖国的。
外蒙古
他们计划着回国,然而由于外蒙古中断了和中国的一切来往,回国的路基本上都被堵死。有很多汉人选择绕着蒙古国南部的大沙漠回国。
而这种方法是非常危险的——蒙古庞大的国土面积上,绝大多数地区的自然条件都相当恶劣,中蒙交界处不是戈壁就是荒滩,比如今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边境线环境还要危险,走这条路的人九死一生。
但在缺乏其他办法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这么走,至少可以避免在蒙古国内受到当地民粹主义者排华的影响。
除了这种方法,还有一些人选择了另一种方法——绕道而行。不能从蒙古直接回国,就取道更北边的苏俄,从苏俄境内返回中国。
按照规定路线,走这条路的人需要先到达苏俄境内,然后到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坐火车,经满洲里回到中国。而十几万人的人口迁徙,要经过蒙俄(苏)的边境小镇,人满为患是一定的。
西伯利亚铁路
边境的火车站一下子被涌来的人口挤满,火车票价钱飞涨。
有一些手头比较宽裕的人可以买到车票,但很多穷人既没有钱,也排不上队,无法离开外蒙,就只能折返回去,继续提心吊胆地生活着。
这些汉人大部分都是清朝时期从内蒙以及其他省市前往外蒙的,他们对于中国政府的态度十分关注。袁世凯执政期间不承认外蒙独立,让汉人在外蒙的生活还能够安定一些,他们还期盼着北洋政府能够收复失地,把外蒙重新纳入版图。
然而,随着我国大部分国土都陷入军阀混战,北洋政府再也无力收复外蒙失地,外蒙古的独立大势已经不可逆转,生活在那里的汉人也要面临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
北洋政府
那些没能回到祖国的汉人,大部分结局都不是太好。
留在外蒙古境内的汉人,面临其政府过重的赋税,甚至是被迫、被强制上交了全部资产,成为了外蒙古人的奴隶。
虽然蒙古对外称呼是共和国,但由于其恶劣自然环境,大部分地区采用的还是十分粗放的生产方式,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农奴制,不少汉人都因此被欺压。
长时间的奴隶待遇,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很多汉人由于身体吃不消而得病身亡,相当悲惨。
外蒙古的叛军此时也开始了“大清洗”,对汉人进行屠杀。
据不完全统计,在1924年建国后,外蒙古叛军屠害了大约6万名汉人,几乎是当时滞留在蒙古境内汉人的一半!
外蒙古
还有一些人是在返回祖国途中,因为种种原因被滞留在了苏俄境内,成为了苏俄的廉价劳动力。苏联境内有很多蒙古人,也有汉人,这些汉人跟蒙古人,当时都成为了苏联建设西伯利亚地区的主力军......
蒙古国与我国之间的故事还没有讲完。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夕,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在雅尔塔达成了著名的《雅尔塔协议》。
美英为了促使苏联早日出兵对日本作战,一致同意苏联提出的在协定上增加的内容——“外蒙古的现状须予以维持”。
美国方面为了实现此条款,打算说服当时的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
《雅尔塔协议》
而国民政府迫于内部压力,以及有求于美方的诉求,同意了该请求。后来,蒋介石还派官员前往外蒙古“观察”全蒙人民公决独立的投票。
投票历时十天,参加投票的公民超过49万,赞成外蒙古独立的人数则接近48万——超过99%的蒙古人赞成独立,这是绝对的压倒性优势。于是在1946年1月5日,国民政府对外发布公告,承认外蒙古独立,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至此,曾经的中国领土,从法理上彻底分离。
几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蒙古国是继苏联之后第二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蒋介石
1950年,我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方面还希望在条约里加入并强调“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地位,毛主席表示,外蒙古的独立已经成了既定事实,苏联人既然坚持,那就由他们决定,但是不要在友好条约中体现出来。
由此可见,毛主席以及我国政府对于外蒙古独立的既定事实予以承认,但依然有些难以释怀。
更难以释怀的,是那些依然留在蒙古国境内的汉人。
同样是在1950年,中蒙两国建交,新中国第一任驻蒙古国大使吉雅泰前往乌兰巴托上任的时候,还有汉人前去观礼并参拜。
吉雅泰惊讶地发现,这些汉人还留着清朝特色的长辫子,他们哭着迎接新中国驻蒙古国大使的到来,这让吉雅泰大使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吉雅泰大使
原来,在蒙古国独立后的二十多年里,他们一直都盼望着能够回到祖国。在错过了最佳机遇,以及因为生计所迫无法成行后,他们就迫切地希望中国方面能够对他们这些汉人有所关注。
新中国的成立对于他们而言十分重要,一个强大的中国只要存在,就意味着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被蒙古当局欺压,不用再那么提心吊胆。
建国后,我国与蒙古国的关系总体来说比较融洽。
中蒙建交后不久,蒙古国国内的劳动力资源即为短缺,蒙古国时任总理乔巴山向吉雅泰大使提出希望中国能够帮助其解决劳动力困难的问题。
而吉雅泰大使代表我方的答复是,由于国内的解放战争尚未结束(随后不久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入朝作战),动员工人出国有一定困难,这个问题容后考虑。
入朝作战
当地的滞留汉人,就担任起了其劳动力的角色,汉人在蒙古国的生活,也逐步有了保障。吉雅泰大使了解了当地汉人的生活情况后,做了很多工作,全力以赴帮助蒙古国解决了一部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这些外交工作,以及中蒙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工作,增进了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
时至今日,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蒙古国还因为对我国伸出援手、捐赠三万只羊而引发了热烈讨论......
不难看出,尽管已经不是同一个国家,但蒙古国的命运,与我国的命运依然紧密相连。生活在蒙古国境内的汉人,其生存状况同样与我国的兴衰紧密相连。
蒙古国
我国经历了百年屈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才得以独立建国,成功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蒙古国如今已经是我国的邻邦,也是与我国陆地边境线最长的国家,中蒙关系关乎到我国北部边境的稳定,是我国外交工作中的重点。
蒙古国的汉人从曾经的备受欺压、仓皇逃离,到后来的相对稳定,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他们的命运,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蒙古这个国家的命运。
[1]葛美荣.中国丢失外蒙古的经过[J].档案时空,2014-09(010-012).
[2]肖淑娥.“外蒙古”独立始末[J].百科知识,2011-023(06-09).
[3]穆畅.中俄针对外蒙古独立问题的交涉[J].宜宾学院学报,2010-07(039-041).
[4]黄城军.外蒙古独立前后[J].档案时空,2007-029(038-039).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