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全域旅游”再升级 绿水青山出“真金”
央广网宣城9月1日消息(记者 赵家慧)宣城,处在沪宁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线上,是长三角经济由沿海向内地梯度转移的过渡带,也是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资本转移的前沿阵地。
青山在旁,绿水环绕,宣城旅游业的发展一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往,旅游业都是单打独斗式的“景点旅游”,无法形成影响周边地区经济同步发展的辐射效应。近年来,宣城开始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并于2017年开始了“全域旅游”的打造。
全域旅游,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行政区当作一个旅游景区,实现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将其中的景点和周边产业有机串联起来,在自然的“绿水青山”中凭借合理科学的规划挖出“真金白银”。
升级版的绿水青山
狸桥镇,是皖苏两省接壤线上的经济强镇和文化重镇,属水阳江水系的昆山湖就位于这里,周边有昆山和云山两座山脉,植被覆盖率高,树种丰富,空气质量好。
正是拥有如此优良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2011年宣州区招商引资之际,昆山湖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式启动。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度假区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结合山地特色,打造特色果林,打造徽派田园建筑,展示了一派田园乡居风光。
度假村先后举办的龙舟赛、帐篷节等活动,为当地带来客流,拉动消费,积极推动当地财政创收与旅游经济。
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宣城市坚持把项目作为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进一步加强与南京、高淳的合作共建。
目前,狸桥镇正在与高淳区洽谈组建旅游发展战略联盟。除昆山湖外,白马山庄、景域谷等景点也在大力建设中,并就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发展规划。
2013年开发的景域谷凭借周围自然环境的丰富性,建设了“自然学校”,为来自南京、北京、深圳的学生夏令营提供自然知识科普学习。今年起,景域谷还将相应国家养老政策,开发“医养游”。
绿水青山是宣城浑然天成的旅游资源,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可看。除此之外,历史人文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可以提升一个地方的旅游深度和厚度。宣城全域旅游想要做到的,就是将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旅游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另一道“风景线”。
古镇里的人文历史
自昆山湖南下,穿过千株银杏和水杉组成的“金道银廊”,驱车不到一小时,便来到水阳江畔。有“蜜枣之乡”美名的水东镇就坐落在水阳江东岸。
这个人口3.3万人的古镇已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建镇1100年,水东镇里,水东老街历史悠久,更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皮影戏博物馆设立在此。
皖南皮影博物馆是融古代老皮影展览、现代新皮影制作传承、原生态皮影演出三位一体的民办专题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保持原生态皮影演出的专业团体。
现任馆长何泽华是皖南皮影制作技艺的第九代传人。自建成起,何泽华就坚持皖南皮影博物馆要免费对外开放,全年欢迎参观到访,深受游客青睐。在今年暑假的研学游过程中,一共接待了约1000名学生,为他们讲解皮影历史,还提供了亲自动手的体验机会。
2014年以来,作为宣州区全域旅游的核心地带,水东镇按照“一花七叶、金道银廊”的旅游发展布局,将水东老街作为水东大景区建设的核心地带,着力打造乡镇全域旅游发展的样板,成为对长三角市场具有鲜明吸引力的休闲旅游项目。
目前,整个水东老街正在改建,预计总投资7700余万元对老街区的主要出入口、内部节点,游线周边建筑立面进行改造。
当代旅游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走向个性化、智能化,单纯的绿水青山已不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山水中融入文化,将全市景点连成一盘棋,自2017年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启动以来,宣城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速度,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了推动宣城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