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叹”的广州回来了

  阳光打在孩子的身上,欢笑挂在老人的脸上;夜雨绵绵也没有浇灭人们“揾食”的热情;道路上再现车水马龙、电影院迎来久违的满座、各类展会又见人头涌动、机场车站恢复了往日的繁忙、多区花市“靓装待发”……人们不禁感叹:终于要与那个“识叹”的广州重逢。

  这次“重逢”,广州更展现了新形象和新动能。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的目标,将让广州绽放新的色彩;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年多以来积累的能量,将在新形势下营造更丰富的消费场景、满足更多广州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2:46等位、塞车、翻台……热闹重现

  在天河的正佳广场,不到晚上6点,一些热门餐厅的等位数已经达到了35桌;在北京路,即便下着小雨,也无碍人们排队品享地道小吃的热情;在番禺的余荫居餐厅,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大啖海鲜,一家老少欢聚……

  近日,记者在广州多处走访发现,无论市中心还是市郊的商圈,都是人头涌动。据广州文和友总经理吴曼介绍,去年12月下旬以来,店里生意渐好。特别是跨年夜和元旦小长假,都是一直满座到打烊,“现在每天可以翻台6-8轮。”对于新一年的前景,“小伙伴们感到希望满满,我们2023年的目标是在去年基础有50%-80%的增长。”

  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广州商圈数据纷纷迎来新年开门红。据监测,天河路商圈元旦假期三天的总客流量达到380.2万人次,日均人流量126.7万人次,比去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日均人流量上升173.7%,其中,正佳广场三天入场客流达35.5万人次;北京路商圈三天客流环比增长64.2%;番禺万博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8.5%,销售额同比增加5.7%。

  各类商务活动强势复苏的背后,活力城市的韧性和千年商都的基因,缺一不可。

  天河南一家火锅店迎来不少食客。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毛艳华最近明显感到自己更忙了。“许多线下会议和学术活动都重新办起来了。”毛艳华观察到,在广州,此前面对困难的餐饮业、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汽车消费,以及一直有优势的现代服务业是复苏较快的行业。“这些行业的复工复产,让供给端的产品迅速丰富起来。”

  刚闭幕的第二十届广州国际车展印证了毛艳华的观察。本届广州车展共吸引89家车企参展,带来首发新车超20台,共吸引观众38.3万人次。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储士家直言“广州车展是汽车消费复苏的‘排头兵’。”展会经济更有望在今年持续向好,据了解,截至去年12月底,已有10余场2023年的展会预订了刚刚投入使用的广交会展馆D区,展览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

  旺盛烟火气,因“聚人聚财”而起

  人们在窄门高屋中穿行,孩子们在镬耳高墙的岭南建筑中玩武术、看木偶、舞狮头,少女穿着汉服拍照打卡……1月7日的周末,记者在番禺的岭南印象园看到,人们在浓郁的传统岭南风情中沉醉。2023年元旦假期,岭南印象园日间游客接待量已经超过去年同期。

  广州的烟火气缘何能够迅速重燃?答案之一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聚人”才能燃起烟火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董小麟认为,广州烟火气的恢复,除了依靠本地消费复苏以外,还受益于较强的对外辐射力,“例如旅游业对交通、住宿、餐饮和购物等关联行业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实现‘乘数效应’”,董小麟说,“要让人们流动起来,先有人气,再有财气。”

  据统计,今年元旦假期三天(去年12月31日至今年1月2日),广州市接待游客272.17万人次,文旅行业收入超过20亿元。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广州上榜中国内地旅游热门目的地前十名。

  海外交往也在逐步恢复。1月7日以来,白云机场出入境国际客流持续回暖,截至1月11日,白云机场出入境国际旅客2.33万人次,其中1月8~11日四天接待1.90万人次,占比81.39%。

  当人、货、物汇聚广州,花城复苏的“气场”便不可阻挡。

  广州商圈年味渐浓。

  来花城吧,与广州人一起“叹世界”

  广州人的“识叹”,正“助燃”烟火气越来越旺。

  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近日就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生活方式做了一个调研,研究员叶诗茗在调研中发现,广州乃至整个广府文化圈都有一种“叹世界”的生活态度,轻松又务实的“识叹”文化,已经成为广州吸引游客和商务客的重要因素。

  过去三年,广州人“叹世界”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将为未来的进一步复苏提供“灵感”。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智库理事长王先庆观察到,广州人过去的消费相对集中在市中心的老商圈,但三年来消费市场有明显的扩散,已经“跳出市中心”,乡村、工业园区等新消费场景都已渐成气候。

  不止于市中心,也不止于“食在广州”。根据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的调研,如今外地游客到广州的体验愈加丰富,眼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美食上。“以往的调查显示,游客到广州旅游的首要目的是‘美食’;而在新近的调查中,休闲度假和自然风光反超美食,排到了广州旅游关注的前两位。”

  就此,文旅部门已推出了不少“大招”。去年12月,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推出“花城阳光温暖生活季”系列文旅活动、“全城乐享 惠游广州”文旅消费大礼包、丰富和优化高品质文旅供给、促进数字文旅新业态消费、加大引客入穗力度、打造文旅精品节展盛会、大力建设国际演艺之都、擦亮特色“广式服务”品牌等8大举措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

  广州上榜中国内地旅游热门目的地前十名。

  供需合力“点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速

  烟火气重燃和消费复苏,既有赖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此前一年多培育积蓄的势能,也将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未来建设的动能。

  在供给端,广州已多有积累:天河路和北京路商圈去年获评全国示范智慧商圈;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将于今年竣工;去年广州汽车产量超310万辆,连续四年居全国城市之首;直播电商节、网上年货节以及时尚产业大会海内外影响力日盛;“食在广州”“羊城夜市”正在引领本土品牌走向世界。广州在供给端埋下的诸多“种子”,有望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持续迎来收获。

  在需求端,消费券被寄予厚望。新年伊始,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也启动了2000万元文旅消费券发放活动。董小麟认为,消费券是重燃烟火气一种很好的措施。“政府补贴、商家跟进,最终让利于消费者,特别是对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有较大帮助”,董小麟说,“还有一些年轻人会带着娱乐心态去抢消费券,‘抢’本身已经是一种有趣的‘体验’,并由此调动起消费兴奋点。”

  可以预见,供需两端合力,广州人的消费兴奋点将越来越多。国际范与烟火气兼容、聚人与聚财相融、多彩生活与商务复苏相长。“识叹”的广州,回来了。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钟达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庄小龙视频编导:刘宇、钟达文视频文案:钟达文、刘宇摄像/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钰舜、王文宇、陈忧子、王维宣、王燕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宇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