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号称每户存款至少600万的华西村,如今为何衰落了?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江苏华西村就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存在。

  家家住别墅,人人开豪车,户户存款过百万,吃饭看病上学统统不花钱……

  这样的“美梦”一度在华西村真实上演。作为中国最富有的村庄之一,

  据说,这里的富裕程度已经达到了在路上遇到华西村的人,这个人银行账号里没有1000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华西村的人,最穷的也账户余额也有600万,可事实究竟是这样吗?

  

  到底是什么让华西村的人从一穷二白成为富得流油,让华西村闻名天下?而华西村发家致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这些都离不开一个核心人物,华西村前村委书记——吴仁宝,他所具有的超前眼光和精准预测,使得华西村成功抓住机遇。

  可就是这么一个村,为何至今少有人提及。这究竟是华西村的落寞还是当地人们的低调?

  矢志不渝,迎难而上

  华西村的飞跃发展离不开村委书记吴仁宝。在1961年左右,华西村为华西大队,在那个时期,全国大多犯了浮夸风的错误,虽然完善了水利工程,提高当地产量,提高了人们的收入,但虚报生产数额,让人们苦不堪言。

  可就是这个时期,吴仁宝坚持农村的发展要因时制宜,实事求是。这就是华西村较其他村压力小的原因。

  1969年,吴仁宝再一次感觉仅仅依靠农业发展是不行的,他带领村民弄了一个五金加工厂,在国内很有市场,完成了基本的资本积累。

  11年后吴仁宝进行贷款投资,使华西村在没有进行生产的前提下赚取差价。

  

  这三次的行动使华西村一次又一次积累财富,拥有比其他地区更优越地发展基础。这一切都归功于华西村的村委书记吴仁宝。

  在那个时代,一个具有长远眼界的人比其他任何因素都要重要,正因为吴仁宝的独特眼光,才使华西村在中国社会上名声大噪,陆续发展其他产业。

  这些种种导致华西村富有“天下第一村”的称号,千禧年时,华西村的收入就高达300亿,几乎村里人人都是富豪,创下了一个神话。

  到了2012年,华西村总收入524.5亿,每户存款早就超过了100万。

  华西村的神话由此传开,名扬海内外,"天下第一村"成为共同富裕的典范。

  

  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常说一句话:“一个人富不算富,集体富才算富,村富不算富,国富才算富。”就是这样,华西村富裕后,帮助其他村给予资金、技术的帮扶。

  日暮途穷,一蹶不振

  在当时的条件下,可就是这么一个富可敌国的华西村,由于转折失误,错过了更好地发展,就如同旧社会固步自封一样。

  在2016年以来,华西村资产逐渐下降,据说,现在的华西村是负债累累。

  

  作为华西村的第一代操盘手,吴仁宝以钢铁工业、纺织等为主要产业支柱和财富来源,实现了华西村的蜕变。

  但吴仁宝之后的第二代操盘手,显然没有同等的魄力和运气。2003年7月,吴仁宝四子吴协恩全票当选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自此之后,华西村的工厂被逐步关停,发展方向开始转向金融投资、旅游服务、远洋海工等新兴产业。

  与其说是变革,不如说是无奈。2008年是华西村走到巅峰后的转折点,在那之后,华西村赖以发家的纺织,钢铁都成了夕阳产业,开始走下坡路。

  吴仁宝留下的三大基业——钢铁、纺织和旅游,都成了过去式。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截至2018年,华西集团的负债率高达30%,收入下降,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华西村的旅游业备受打击。今年2月末更是爆出华西村某广场人群冒雨排长队,疑似办理财务方面的手续。网友质疑华西村遭“挤兑”,资金出现问题。

  

  2013年吴仁宝书记去世,将接力棒交给自己的儿子吴协恩,吴协恩的威望、决策能力和发展眼光都远不如父亲吴仁宝。

  吴协恩时代的金融投资,与其说是转型,不如说是“病急乱投医”。房地产、互联网、金融……什么热就投资什么,到头来欠一屁股债。

  几年前那篇题为《中国最富村负债389亿,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到底经历了什么?》的文章更是让华西村的窘状暴露无遗。

  事实证明,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金山银山也会被败掉。

  

  如今看来,华西村成功的最大原因,来源于改革开放的浪潮,来源于时代给予的红利。而一旦华西村走上家族式管理的老路,失败似乎是一种必然。

  随着中国经济的大踏步前进,很多乡镇村落取得的发展不逊于华西村,在未来时代的浪潮中,华西村很有可能会回归到普通乡村的一员。而中国第一村的美名,他们或许将再也无力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