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宿、大未来,浙江民宿与乡村旅游,把乡村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也是引擎产业,涉及面广、辐射面宽、带动性强,整个旅游产业链包含“吃、住、行、游、购、娱”。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增加4.3元。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处于发展初期,性价比和含金量不高,很多景区存在过客多、过夜少现象。这种情况下,民宿与乡村旅游需要政府部门的推动,需要专家学者们的理论探讨,也需要典型案例引导与示范。

  游客出游,希望能够走一走、歇一歇,而民宿就是最好的选择,让游客可以停留下来,体验当地文化,感受当地生活,享受当地美食,带走当地特产,通过参与手工制作、农耕体验等活动,来嫁接和延伸旅游产业链。

  近日,从《浙江民宿蓝皮书》上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浙江省民宿共计19818家,客房总数超20万间,总床位突破30万张,超过15万乡亲端起了“民宿饭碗”。

  在杭州西湖、临安、桐庐,湖州莫干山、长兴,嘉兴西塘、乌镇等地,已经形成了民宿集群,最为集中的杭州、湖州两市,民宿均超过1700多家。通过这些形象好、有特色、有内涵的民宿形成集群,已经成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并以此带动浙江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019年,浙江省共接待游客7.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911亿元。从旅游业发展趋势看,乡村旅游有望成为全省旅游业增长最大的潜在市场。早在2017年起,浙江省旅游部门就推出了“万村景区战略”目标,全省各地方旅游部门,就此展开了村庄景区化探索。

  其中,杭州市临安区引入市场机制,在全区各村落景区推行市场化运营。目前,共有12名乡村运营师活跃在临安各个村落景区,通过推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盘活乡村旅游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2017到2019年,临安开展试点的15个村落景区,共接待游客80.52万人次,旅游收入6234.8万元,村集体增收1962万元,村民增收185.1万元。

  临安村落景区化运营经验,得到了浙江省政府的高度肯定,被写入2020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临安村庄经营好做法,发挥市场机制,更好推动‘两进两回’。”浙江省委袁家军书记,在担任浙江省省长期间,专门为临安的“乡村运营模式”做过批示:“临安经营村庄的理念和引入市场主体发展村落景区的探索,是推动‘两进两回’的有益尝试,值得充分肯定。”(注:“两进两回”是指“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

  9月11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杭州市临安区召开“浙江省新时代乡村文旅运营专题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地的文旅专家学者、乡村旅游典型村、各市文旅局负责人、景区运营商代表等,深度考察了临安区的民宿与乡村旅游业,并就浙江新时代乡村文旅进行了专题研讨。这场以乡村为主题的研讨会在浙江省尚属首次。

  在“乡村文旅运营研讨会”上,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楼倻捷提出乡村景区普遍存在“缺创意策划、缺运维、缺人气、缺业态、缺项目、缺信息”的六“缺”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市场化运营机制,使得很多乡村仍停留在美丽环境的表象阶段。一些村落景区有城市化倾向,忽视挖掘接地气的产品和业态,需要警醒和反思。

  研讨会上,浙江省文旅厅副厅长杨建武透露,接下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制定乡村文旅运营导则;培育一批专业运营主体;组建一支公益指导队伍,将运营商、村书记、文旅专家和媒体等有研究、有实践的人才聚在一起,提供公益性的指导服务;搭建一个平台,整合需求方和供给方资源,实现无缝对接;推出一批不同运营模式的案例,加以总结推广;开办一个文旅运营大讲堂等。通过文旅赋能,让乡村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就在我发稿期间,“首届兰溪高端民宿发展论坛”正在诸葛八卦村举行,由于我有其他活动安排,未能应邀出席,去感受浙江省民宿与乡村旅游业如火如荼的发展盛况,但从我的自媒体账号互动情况看,各路精英正在积极响应“两进两回”的号召,带着他们的经验和资金,回到家乡,助力家乡民宿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

  好了,关于【浙江省新时代乡村文旅运营专题研讨】就分享到这里,想了解更多,请关注@爱上文旅,让我们一起就“民宿+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文化、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进行研究与探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