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境旅游从业者:“蛰伏三年,我们铆足劲只等这一刻的到来”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白云怡】1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移民管理优化政策措施正式实施。中国将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全球旅游业市场对此反响热烈。沉寂三年的出入境旅游多久才能完全“复活”?面对新政落地带来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相关企业与机构是否已做好准备?从业者们又经历了哪些心路历程?

  

  多名出入境旅游业内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尽管出入境旅游在过去三年里因疫情停摆,但企业和从业者们的努力并未停歇,他们始终同海外客户保持密切联系,好让世界明白“中国市场从未离开”“大家蛰伏着,但也铆足了劲,就等着这一时刻的到来”。不过,他们认为,受国际客运条件、各国入境检疫政策的不确定性、游客信心尚需时日恢复等因素影响,出入境旅游的复苏还需要更长时间,预计最快到今年夏季才会恢复。

  1月8日,中国正式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并调整出入境政策。从即日起,取消入境后核酸检测及隔离政策,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并要求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看到这个消息时,我和仅剩不多的核心团队伙伴们几乎都热泪盈眶。”方先生是国内一家大型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已在出入境旅游行业深耕18年。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的很多同行更激动,已经即刻在朋友圈里刷屏今年春节期间和明年春季的一些出境游产品,“他们早就做好准备,做好了产品,铆足了劲就等这个时刻。”

  他告诉记者,过去三年,尽管中国人出境游和外国人入境游几乎全面停摆,但业界人士始终和海外的客户保持很密切的联系。“我们希望让外国客户感觉到,中国的产品和市场并没有离开,它随时都欢迎你的到来。”

  “比如,尽管没有具体业务,但三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定期更新我们的出境游和入境游产品,坚持在每个节假日问候国外的客户,给他们发去最新的信息。大家谁也不知道出入境旅游什么时候恢复,但这是一种长期性的准备,蛰伏着,等待时机的变化。”这名资深从业者对记者回忆道。

  众信旅游集团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对政策变化的反应属于“相对冷静的那种”,2022年底各种防疫政策的调整,已经让业内人士有了出入境旅游政策也会在近期调整的预期。“出入境游政策进一步利好,虽然短时间内不能立刻带来明显的市场反馈,但也释放出积极的声音。”

  不过,消费者的反馈比她预想的更热络。从官宣“乙类乙管”的第二天到1月8日新政正式落地,该公司接到的咨询量成倍增长。“12月27日我们一上班,发现呼叫中心电话咨询量和官网浏览量上涨了六七倍,接下来几天到现在,相关咨询量也还在继续成倍增长。”

  和方先生一样,李梦然所在的企业在过去三年中也没有停止出入境旅游产品的设计与更新,他们始终在等待着,一旦疫情形势和政策有变化,随时可以“说走就走”。“去年我们和海外的合作商签署了一个121天环游世界的游轮产品;有些产品的筹备期比较长,比如南北极的旅游产品,从‘新十条’出来我们就在准备了;元旦期间,我们的产品部门也是加班加点把很多产品制作出来,对接匹配海外的资源。可以说,虽然时隔三年,但我们的海外资源都还在那里。”

  

  据媒体公开报道,截至1月7日,中国内地旅客跨境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90%,签证业务订单量同比更是大增近18倍。1月8日出行的出入境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628%,创下2020年3月以来的峰值。泰国、新加坡等上榜出境热门航班目的地。

  沉寂三年的出入境旅游多久才能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方先生告诉记者,行业内正在等待文旅部下发配合新政的更多具体细节,不过负责出境旅游的人员已经非常繁忙,准备相关产品、并已开启宣传;而在入境游方面,虽然目前尚未恢复对外国人赴华旅游签证的办理,但行业内也已开始重新招聘人员,联系下游供应商体系,做好先期准备,逐步恢复正常运转,因为“希望的曙光已经到来”。

  “港澳地区和周边国家同中国内地间的出入境旅游应该会最早恢复。”他认为,受到三年来国际政治关系变化的影响,欧美客户对来华旅游的意愿或许在短期内不会特别强,但东南亚、拉美等国家依然对中国市场保持着强烈的兴趣。

  “但总的来说,出入境旅游要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还是一个相当‘长期’的愿景,短时间内未必能实现。”他解释说,以外国人入境游为例,时隔三年,很多情况都发生了变化,外国客户需要重新对中国目的地进行推广、踩线、考察,整个周期会比较长,“要恢复到2020年前的水平,还需要更长时间”。

  李梦然认为,目前受政策利好影响较大的还是以出国探亲、商务访问、留学为主,这些有“长线需求”的人群应会率先出境,而以旅游等非刚性目标的出入境旅行则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逐步恢复”。

  “我觉得中国公民出游的信心会是一点点逐步恢复的,因为在沉寂三年后,大众对旅游尤其是国际旅游的态度已经相对保守,当然也会有第一批想’尝鲜‘的游客。”她认为,“首先活跃起来的应该是周边游,比如北京人在‘阳康’恢复后带着家人在周边小规模出游,然后带动相对成规模的国内游,比如去东北滑雪、去三亚避寒等,通过国内旅游市场的复苏从而拉动出境旅游的恢复。尤其当第一波第二波少量的中国出境游旅客返回后,大众得到‘安全顺利’的反馈,整个行业才会慢慢恢复正常。”

  她预计,出境游的恢复最快也要到今年“五一”小长假或暑期。“前往港澳地区,还有东南亚海岛、新加坡等周边国家的出境旅行,应该会是最先恢复的。跨境航班频次的增加也需要和市场相互作用,一点点增加上去。”

  

  在中国调整优化防疫与出入境政策后,一些国家开始对来自中国的旅客采取临时防疫措施,包括入境后检测、对阳性人员进行隔离等。

  对此,方先生认为,哪个国家和中国的出入境旅游业务率先恢复,和相关国家对华签证和入境政策密切相关,这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意愿。“坦率讲,一些国家对中国游客实施入境限制措施,让业内有点始料未及。”他认为,这些限制能持续多久可能更多取决于政治因素,无法从经济和旅游层面判断。“据我所知,很多国外客户也向其本国政府表达了相关诉求,但我认为最终能否解除相关限制还是取决于这些政府在政治上的考量。”

  而在李梦然看来,这些国家对中国出发的旅客施加的限制措施将会随着市场随时调整。“中国游客的体量很大。在初期,一些国家可能很难衡量中国出入境政策的改变对其造成的影响,所以会‘从严应对’。但我认为,随着中国一波波的旅客走出去,各国看到自己国家的感染率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他们会随时调整相应政策。”

  回望过去三年,出入境旅游行业着实经历了一段不容易的时光,但很多从业者并未放弃,不断尝试各种“新路子”,以求“活下来”,等待春暖花开。“在过去三年里,我们尝试了直播、本地的亲子农场游、跨境电商等很多新业务线。尽管并不容易,但我们活到了今天,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李梦然这样对《环球时报》记者感叹。

  而方先生则告诉记者,在过去三年中,尽管一些人选择暂时离开这个行业,也有企业选择临时转型以求生存,“但大家始终还是怀抱着希望”。他表示,随着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恢复,相信有更多人员和资金会回流到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