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看浙江 | 仙居,究竟“先”在哪儿?
天山网杭州讯(记者张琳丽摄影报道)截止11月24日,“全域旅游看浙江”2017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浙江采风行活动的所有行程全部结束。
期间,来自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的参访团曾入住仙居民宿,体验了山间静谧;曾品尝当地美食,感受了地方特色;曾观赏针刺无骨花灯,了解了民俗文化遗产发展与传承的精神力量。
可是,仙居县(以下简称仙居),究竟“先”在哪儿?
“先”在旅游的全产业融合发展
台创园展厅一隅。
仙居是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当地在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主动顺应大众旅游时代到来,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发展趋势,着力在全景区建设、全产业融合、全时空旅游、全要素提升、全球化营销上下功夫、抓改革、谋创新、求突破,取得了积极成效。据初步统计2012年至2016年,仙居全县景区门票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5%以上。
据了解,仙居台湾农民创业园(以下简称台创园)依托园区内的田园风光、高端科技、历史文化等资源,围绕“四季花海”、“四季水果采摘”两大主题,推出农耕文化体验游、高端科技体验游等体验式旅游线路,先后举办了“牡丹节”、“菊花节”、“樱桃采摘节”、“蓝莓采摘节”、“桑葚采摘节”、“熊猫来了主题展”等贯穿全年的系列主题活动。园区还依托“互联网+农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将园区所有农产品及仙居特色农产品通过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微信电子商务和直销等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产业收入。2017年上半年,园区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800余万元。
同时,仙居台创园积极实施品牌塑造战略化,加强品牌营销谋划,在各类媒体投放广告宣传等活动,打响台创园的品牌。并建立农产品深加工链条,积极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形象,充分借助“互联网+”助力智慧农业,做好将产区变景区、将产品变礼品的创新发展,实现“三产融合”可持续循环绿色产业链的标杆。
“先”在坚持绿色环保发展理念
近年来,仙居县以建设中国山水画城市为目标,以浙江省唯一一个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为主载体,深入实施一系列生态型战略体系,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仙居特色的绿色发展、科学跨越之路。
仙居县白塔镇东鲍村3D荷花路面绘制的村道。
以神仙居5A景区所在地白塔镇东鲍村为例,进村主路跃面的3D荷花图绘制,以及将建的便民服务中心等,专门邀请中国美术学院的专家团队,结合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和绿色化发展理念等方面做出融合发展的规划设计。东鲍村以原生态环境为基底,以民俗文化为灵魂,发展文化康养、乡村观光休闲等乡村体验式旅游项目,白塔镇坚持“两山”重要思想不动摇,围绕打造国际旅游健康养生目的地这一目标,进一步明确定位,实施全域旅游建设,推进美丽乡村与绿色产业融合,逐步摸索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绿色产业”发展创新之路,实践着全域旅游融合大发展。
此外,垃圾分类是当今社会倡导的绿色生活,但实际生活中却鲜有能够做到准确分类投放。然而,仙居的美丽乡村为打牢乡村振兴生态基础,就做到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
白塔镇党委书记张永欣为媒体团介绍东鲍村生活垃圾分类情况。
当你走进东鲍村,便可瞧见放置在路旁的分类垃圾桶。垃圾桶分为可腐烂和不可腐烂,旁边还立着一块公示牌,标明需要集中投放垃圾的10户村民和组长的姓名,明确了村民范围和责任人。
白塔镇东鲍村文化墙。
据白塔镇党委书记张永欣介绍,旅游业发展的三个前提是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人居环境以及健全的服务网。2014年,东鲍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率先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猪舍、露天粪坑等一律拆除,建造了人畜分离点和公共厕所;村内道路、环村大道修建完成;供水、排污系统全面完善;立面改造、死角卫生成效明显。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先”在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仙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有距今一万多年的下汤文化遗址、华东第一龙型古街—皤滩古街、中国道教第十洞天括苍洞等文物古迹不胜枚举,针刺无骨花灯、彩石镶嵌等民间艺术熠熠生辉,蕴藏在仙居百姓心中勤劳淳朴、追求善美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
“不管是谁,只要愿意学,我都愿意教。”这是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省级传承人王汝兰对记者说的一句话。
据王汝兰介绍,当初是她儿子鼓励她报名参加全国手艺大赛,并获得金奖。正是仙居人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才让更多的人们能欣赏到这一瑰丽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省级传承人王汝兰女士和她制作的花灯。
诚然,由浙报集团承办,为期4天5夜的“全域旅游看浙江|2017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浙江行”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仙居样本”的全域旅游发展却还在延续,仙居的“先”却是值得欣赏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