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文化旅游五大平台联合吹响战“疫”暨复工复产集结号|线上博物馆(二十四)
科学防疫 从我做起
暂不外出|绝不聚集|必戴口罩|正确洗手
助 力
抗 疫 ,
平 博
在 行 动 !
疫情防控在继续,文化服务再接续。平凉博物馆在暂停对外开放期间,结合单位实际,在线下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线上利用馆藏文物资源和陈列展览,继续为您推送“线上博物馆”。让您足不出户安心宅家的同时,打破时空限制,尽享平博历史文化盛宴。
云看展|
《陇宝泾华——平凉历史文化陈列》远古家园·文化纷呈· 寺洼文化
第一单元 远古家园
距今300—200万年的第四纪,地球终于迎来了人类的出现。平凉境内陇山附近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和遗物充分说明,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产、生活着。而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文化类型多样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充分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平凉就是史前文明的交汇地带。
第二组 文化纷呈
青铜时代之前,平凉境内还有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仰韶文化遍布陇山东西及泾渭流域,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渭河流域,极具地方特色的常山下层文化也多有发现。进入青铜时代以后,平凉境内出现了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
寺洼文化
寺洼文化因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而得名,距今约3400-2700年,属青铜时代文化。平凉境内的寺洼文化在崆峒区安国镇和庄浪县分布较为集中。寺洼文化陶器制作较为粗糙,以夹砂红褐陶为主,红陶、灰陶含有细砂,绝大部分陶器都是素面,有少量的附加堆纹和绳纹,少量陶器表面上有红色彩绘,以双马鞍形口的安国式陶器最具特色。
寺洼文化东沟遗址
东沟遗址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安国乡黑刺洼村西800米。包括黑刺洼和庙坪两部分,是一处齐家与寺洼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墓葬。采集的寺洼文化安国类型陶片为泥质和夹砂红褐陶,纹饰以绳纹为主,器形有高领罐、马鞍口罐、圈足豆、鬲等。另外,发现有铜鼎、戈、蚌饰。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寺洼文化有重要价值。
东沟遗址全景
东沟遗址陶器残片
红陶马鞍口双耳罐寺洼文化 崆峒安国出土 平凉市博物馆藏 高20.0厘米;口径7.5厘米
夹砂红陶马鞍口双耳罐寺洼文化 征集于庄浪县 平凉市博物馆藏 高21.5、 底径6.5厘米
1958年,甘肃省博物馆在平凉安国清理一座残墓,自此学界将这种器口与双耳都对称呈马鞍形的陶罐,命名为“安国式陶器”。
来源:市博物馆
编辑:市文旅局信息统计科
备注 | 平凉文旅文章旨在宣传平凉文化旅游,欢迎转载。部分文字、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