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从传统工厂到旅游打卡地变形记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媛媛 方娇)日前,笔者驱车出城区,沿着东外环驶入星肖线仅10分钟,就到了咸安区马桥镇工业园鑫玛服饰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小桥流水、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工厂,再往前走就是马桥的乡村记忆馆、油菜花海,这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络绎不绝的人群或走进店里挑选新衣,或三五好友闲话江湖,享受着乡村的新鲜空气和悠然自得,好不惬意。

  “过去,都是进城里买衣服,如今,这个工厂反倒把城里人吸引过来了。买新衣、游记忆馆、逛花海、露营、围炉煮茶渐渐成了马桥旅游新时尚。”马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实体寒潮到门庭若市,从传统工厂到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它是如何一步步做到的呢?一杯清茶,笔者听其掌舵人刘慧娓娓道来。

  

  “还得从十年前说起,2012年我回乡创业,在马桥镇政府的支持下征地40亩,建了厂房,买了设备,2013年,鑫玛服饰公司正式投产营业。”当年,鑫玛服饰总经理刘慧凭借多年的人脉资源和聪慧的经营头脑,鑫玛服饰生产的羽绒服,很快受到市场的欢迎。

  艾莱依、冰川等一些羽绒服大品牌也主动找上门来合作。到2016年,鑫玛的生产车间已扩大至1万平方米左右,全部实现机械化操作。公司生产的羽绒服畅销淘宝、天猫等各大电商平台,远销北京、上海、郑州、广东等地。

  

  但是,刘慧不甘于只做代工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想通过打造自主品牌,拥有自主权和定价权,于是,有了第一次转型的故事。“既然能做品牌的代工厂,为什么咸宁不能有自己的服装品牌,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2017年,开始有了成立自己品牌的想法,于是注册商标、聘请设计师、对接市场、积累客户……”

  2019年,“面里”品牌应运而生,2019年年末咸宁万达开业之际,在万达开了“面里”第一家旗舰店,开始介入销售领域,2020年也在武汉汉正街开了批发店铺,意欲立足武汉,打开全国市场。

  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底,疫情来了,实体消费遭遇寒潮,服装市场急转直下,销售疲软,同时,工厂也没有接到订单,单纯的代加工以及传统销售模式难以为继。一年多达五十万的租金还有200名的员工工厂,都让刘慧每天入不敷出,在苦撑一年之后,她选择了关闭了万达的门店,也萌生了关厂的想法。

  “其实那个时候想过把厂房租给别人,我就收点租金,做点其他的事情也是可以的。”但是一想到自己是咸安人,在工厂里,还有一起打拼多年的老员工,他们需要这份工作,这份责任逼着她开始第二次转型。

  “马桥离城区开车也只有10多分钟,交通便利,能不能把店开在工厂里呢?”抱着这种心态,2020年她开始对工厂改建,做了一栋2层服装店,2021年11月份正式营业。

  

  没有人来怎么办?如何实现自救?员工纷纷转型不再等客来,全部上阵参与“新零售”,抖音、小红书、微信群、朋友圈等等都成了“面里”服饰的“新战场”。

  如何让人留下呢?不能只做一个服装店,还要有美景留人,2021年6月她几乎花掉了大半积蓄,打造了一座花园,一步一景、小桥流水、瓜果蔬菜、鲜花满园,来过的客人都止不住地盛赞,很多都成了回头客。

  

  “如今刚好一年,这一年门店销售额突破200万,比在万达增长了一倍。”“结合当下更受消费者喜爱的体验式消费,通过新的花园式购物营销模式,以全新品牌、新零售模式的工厂直营店自运营以来市场反响不错,对企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疫情之下,除了销售的改变,工厂生产模式也开始在改变,她将工厂作为平台,“不收租金,免费的场地、免费的设备,每个员工都自主接单生产,我们也将自己接到的订单交给她们生产,她们有了更大的积极性。”跟着刘慧11年的44岁的工厂女工黄素兰说:“以前计件,都是觉得在打工,现在是用自己的手艺在创业一样,2022年全年收入大约有9万元,比以前强多了,又能在家照顾老人小孩。”而像她这样的女工,工厂里还有50多名。

  

  “借销售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让我们的企业顶住压力危中求机,在新路子上寻找到了新增长点,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2022年,她还利用马桥的城郊区位优势,结合当下的流行元素,搭建了露营基地,吸引了城里的人远离喧嚣,呼朋唤友聚此烧烤、围炉煮茶、户外游戏、团建等等,创新了城郊旅游新模式。

  

  2022年,该企业总产值500万元,如今,二楼的餐厅正在如火如荼地装修,预计明年开业,“2023年‘工厂+店铺+露营基地+餐饮模式’,预计突破1000万元,”面对未来,她充满信心。

  场景化的销售模式,吸引了咸宁本土企业纷纷来此学习。 “用好线上流量,做好线下体验,来扩大本土品牌知名度、影响力,让咸宁的企业走出去。”身为咸安区第六届人大代表的她还有更长远的目标。

  围炉煮茶闻花香,且喜人间好时节,这座服装花园工厂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