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丨一场爆炸让古巴旅游业雪上加霜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让在新冠疫情中本就惨淡的古巴旅游业雪上加霜。据初步调查,爆炸原因与天然气泄漏有关。

  据古巴公共卫生部当地时间8日发布的最新消息,首都哈瓦那酒店爆炸事故已造成31人死亡,85人受伤,遇难者包括4位未成年人、1位孕妇和1位西班牙公民。阅读全文>>>

  当地时间5月6日,位于古巴哈瓦那老城区的萨拉托加酒店发生剧烈爆炸。这座绿白灰泥建筑至少有三层楼的外立面已经坍塌,金属遮阳棚、大块的花岗岩散落在建筑周边,瓦砾之上升起滚滚烟尘。

  追溯此次爆炸的原因,初步调查显示,其与天然气泄漏有关。古巴国家电视台报道指出,这场爆炸是由一辆向酒店供应天然气的卡车引起的,但没有进一步提供关于天然气引发爆炸的具体细节。“这不是炸弹或袭击,这是一次悲惨的事故。”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说道。

  

  当地时间2022年5月7日,古巴哈瓦那,位于哈瓦那老城区的萨拉托加酒店发生剧烈爆炸后一天,救援工作持续进行。图/IC photo

  萨拉托加酒店是当地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其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2005年,它作为一家豪华五星级酒店重新开业,经常被许多来访的政治人物和其他领域的贵宾选做下榻之地。但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冲击,萨拉托加酒店已经关闭了两年。

  今年古巴旅游业渐有复苏之势,萨拉托加酒店也想趁此时机重新开门待客,没想到一场爆炸又让它的重开之日变得遥遥无期。

  这场爆炸给古巴旅游业带来又一次重击。美国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古巴问题专家雷纳塔·凯勒(Renata Keller)表示,古巴尤为需要旅游业提振经济,而这场爆炸不得不让人们重新思考,古巴是否真的做好了重新开放的准备。阅读全文>>>

  离我最近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点位在哪?北京健康宝弹窗该怎么解除?我在防控区,如何更好地自我防护……新京报客户端近期收到不少网友的留言和提问。针对最受关注的几个问题,答案都在这里了!

  为规范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疫情防控工作,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北京疾控制订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内人员防疫指引。具体怎么做?↓↓↓

  -点击这里查询-

  一图看懂│北京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最新防护指南来了

  

  因疫情防控需要,北京多条地铁、公交线路5月4日起采取封站、停运等措施。其中,地铁方面涉及四惠、双井、十里河、九龙山等车站,公交方面涉及158条线路。具体路线↓↓↓

  -点击这里查询-

  图解│北京哪些地铁站出入口封闭?哪些公交线调整?完整名单来了

  

  5月5日起,北京市民进入各类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均须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截至目前,朝阳区、石景山区等已公布固定核酸检测点位,以及各点位地址,工作时间,联系电话和预约方式。位置查询↓↓↓

  -点击这里查询-

  北京部分区域公布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地址、联系方式一览

  更多内容请阅读原文。阅读全文>>>

  疫情期间,依靠北京数万名社区工作者、数千名社区书记每一天辛勤的奔忙和付出,才使这个城市守住了抗疫的第一线,也打通了保障的最后100米。

  足不出户的居民,生活物资如何供给?快递点封了,购买的东西怎样送达?小区不能外出,急病的患者如何就医?封管控区中,千头万绪的事务,考验着一个城市的危机处理的能力。

  一支重要的力量,站在了抗击疫情最前方,他们是社区工作者。基层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各个封控、管控区里,推动防疫政策的执行、保障生活物资的供给,招募和管理志愿者,使封管控中的社区得以正常运行。

  

  4月28日晚上9点,北京市海淀区晨月园社区党委书记李楠(左一)核查核酸采样结果。新京报记者 景如月 摄

  一个社区书记的日常工作清单,大约有30种、100项左右,包括基层党组织建设、接待居民咨询、调解邻里矛盾、策划文体活动、城市精细管理等,其中,仅为老龄、残疾等特殊群体提供的便民服务,就有27项……

  当疫情发生后,这个清单变得更长,大数据核查,为居家隔离人员代买各种物资,为居家的学生打印试卷,将解除集中隔离的居民接回家等。

  “北京这几轮的防疫工作中,社区居委会的连通作用,发挥的水平非常高,”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于燕燕说,“政府的人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细致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人,而真正把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等工作落实到社区中每一个居民的,是社区居委会,他们成了基层社会最后也最坚实的抗疫堡垒。”阅读全文>>>

  解除健康宝弹窗、封控居民楼、解决社区居民各类需求……过去两周,朝阳区松榆西里北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刘菁带领团队解决了三件大难题。

  4月27日,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宣布,对松榆西里30号楼和44号楼采取封控措施。这两栋楼均在松榆西里北社区管辖范围,刘菁说,两栋楼分别是4月25日和26日封控的。

  面对封门,居民有不解,有恐惧。刘菁带着两委班子成员实名加入楼栋居民通知群,说明生活必需品、买药就医等各方面服务措施,解疑释惑,安抚居民情绪。

  

  刘菁正在和工作人员交谈。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这是最难的时候。”刘菁说,“除了要做好一系列封控工作,还有大量问题集中出现,有来探亲被困在封控楼的,有第二天要去医院的,有老人独居无人照顾的……都不能攒到第二天处理,必须立即办。”

  作为军属和母亲,10年前刘菁选择做社工时,曾以为这份工作主要是与居民打交道,压力不大。没想到,工作越来越忙。

  “社区工作比较繁琐,接触到的居民也形形色色。”刘菁说,十年的社区工作,锤炼了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刘菁认为,应对这一轮疫情,是她十年社工职业生涯中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进入5月以来,几乎天天有核酸检测。每次检测,刘菁和社工们五点多来到居委会,开始组织工作,他们已经适应了新的工作常态。阅读全文>>>

  2020年,56岁的苏敏下决心要为自己活一次,她自驾开车驶离了原来的人生,这一走就是近两年。这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让她女儿重新认识了这个同为抑郁症患者的母亲。

  34岁的杜晓阳是苏敏唯一的女儿。关于母亲,她并不了解。她出生在一个充满争吵的传统家庭,亲子之间讷于表达。在童年杜晓阳的印象中,苏敏总是闷闷不乐,她也被传染了这种不快乐,甚至在心里会责怪母亲的不快乐。

  直到杜晓阳成为一对双胞胎男孩的母亲,她才开始慢慢理解苏敏。几年前,苏敏和杜晓阳先后确诊了抑郁症,成为“病友”的母女相互看见,彼此救赎。

  

  2022年春天,苏敏买了一辆房车,开始了房车自驾。受访者供图

  母亲离家的时间,全职在家育儿的杜晓阳成为她的经纪人,负责剪辑母亲出游的短视频。从日常琐碎中探出头来欣赏母亲拍摄的诗与远方,杜晓阳心里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她坐在母亲昔日的床上一帧一帧地翻着画面,看见了卸掉母亲和妻子身份,一个名叫“苏敏”的女人。

  杜晓阳告诉新京报记者,母亲的旅途还将继续下去,“她的另一个世界在广袤的天地间。”阅读全文>>>

  编辑 贾聪聪 魏冕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