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重点在于跨界融合!背后却是七大“痛点”,如何破局?
乡村旅游,走到今天,红火的态势,依旧不减。
甚至,会引领一个潮流 —— 大休闲之潮流!
“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是带动产业发展的引擎,是振兴乡村的主要抓手。
乡村旅游,能够保护一方山水、盘活文化资源、引领生活方式、打造文创产品、催生产业融合,且直接、间接关联的产业可以多达100多个。
释放出的市场空间,又是一座富矿。而且,下一个十年,乡村旅游是一个最大、最活跃、最有潜力的大领域,60亿人次的旅游需求主要依靠乡村旅游完成。
但是,如何去开采这座富矿,掘出一桶金,还得有两把刷子。一般人,反而赚不到钱,甚至赔得倾家荡产。根源在于,打擦边球的项目太多,触碰红线,违规开发,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引来强拆的风险。
也就是说,乡村旅游要高质量发展,前提是在安全合规的情况下开发,更离不开政府、企业、村民、游客的共同参与,在价值共创机制下形成通力合作的治理框架。
乡村旅游,主战场离不开农村,更离不开农业,也离不开农民。
乡村振兴,产业必振兴,农民要振兴,人才需振兴,生态和组织,都得同步振兴。解决农民就业及扩宽收入渠道,都得靠产业支撑;产业发展,得靠村“两委”的精准选择及招商引资;人才,是产业发展的保障,尤其是年轻有为、热爱三农的有为青年、新农人。
农村,只要产业发展起来了,有了造血细胞,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乡村旅游,成了“产业”发展的驱动器,承载着乡村振兴划出的一个赛道。能否持续激活开发热潮,还得从行业自身去把脉问诊。
乡村旅游,第一代产品是农家乐,第二代产品是民宿,第三代产品是以“农业+”为立足点,从“观光、休闲、体验”衍生出的业态场景,比如:休闲农庄、农业主题乐园、农业公园、农事体验、创意农业、农业休闲度假等。
那么,4.0时代,乡村旅游,怎样发展?
乡村旅游,在不断演进和升级中对旅游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游客在乡村旅游中寻求深度体验,向往和追求一种更为安静、生态、放松、健康的生活方式。
乡村旅游产品,精品化、生态化、体验化,成为受众群体的刚需,必须抓住一个潮流(大休闲的潮流),满足三个需求(生态、文化、健康)。
当下,乡村处在,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乡村旅游,必须立足在“农业+”的基础上,打破认知边界,注重产业的叠加与整合,跨界融合,增加附加值,延长消费链,增大价值链。
从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效率创新重塑产业业态,衍生出:农文旅、农商旅、农康旅。
所以,4.0时代的乡村旅游,不能忘本,站在“农业+"的角度出发,“农文旅、农商旅、农康旅”成为主流的升级方向。
乡村旅游,重点在于跨界融合,突破“诗与远方”,塑造引领潮流的美好产业。
跨界融合,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乡村旅游,背后却是七大“痛点”,需破局
月初,经过“五一”小长假,“补偿式”休假、“报复式”出游的特征明显,乡村旅游的火爆势头很猛,是最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内容之一。
据乡村旅游监测中心测算,今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接近10亿,乡村旅游总收入3898亿元,均较2019年一季度有所增长。乡村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业中最具活力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
近日,文旅部联合发改委,推出“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300条。
尤其,今年以来,政策上持续加码,释放利好。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4月初,农业农村部首次提出,开展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打造休闲农业升级版;4月29日,《乡村振兴促进法》审议通过,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发挥农村资源和生态优势,支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乡村产业发展,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建设。
但是,小长假的火爆势头,却难以掩盖自身的痛点及不足。比如,一些项目本身产品质量偏低,服务配套、接待量跟不上,设备故障,交通预警和现场管理的不足等各种问题。不难看出,发展的背后,有七大“痛点”,需要解决:
1、同质化严重,不得精髓,未有特色
目前,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投资商多数是投机者,喜欢挣快钱,缺乏策划、规划设计的意识。项目前期,就没有科学有效的指导,跟着感觉走,把国内一些网红打卡地、有一定名气的项目,先游学一遍,反正项目地就是个框,自己感觉不错的,都往里面装。功能堆砌,一窝蜂地盲目上马,关键点是忽视了本地资源与特色优势,能不能融合进去,导致同质化十分严重,充满假和抄,游客若到来,一定很难过,看似一个样,吃喝玩乐差不多。
2、公共配套服务水平低,游客体验性较差
至今,乡村旅游公共配套服务水平低、游客体验性较差,这是硬伤,需要持续的完善服务体系的不足之处。乡村旅游,多数在农村开发,而农村受到区位、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交通便利程度不高,停车场、卫生间等公共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导致游客旅游体验受到较大影响。
在旅游体验内容、动线咨询、安全保障等方面,基本处于初级阶段,在游客的公共服务上,大多停留在被动咨询层面,软实力服务需要大大提升,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服务体系,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3、产品结构单一,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乡村旅游,终究还要囊括在旅游六大基本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和业态拓展六大要素“商养学闲情奇”里面。
但是,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参差不齐,关键没把握住核心要素,融合自身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跨界融合,衍生出产品业态,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审美疲劳,难以吸引游客的眼球,不利于持续发展。
4、传统文化缺失,内涵性和品位不足
乡村旅游,之所以发展迅速,势头火爆,在于它的“原汁原味原生态”。
但是,许多地区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实施乡村振兴,为了迎合游客的伪需求和口味,大兴大拆大建,将乡村传统面貌破坏殆尽,为旅游开发而开发,甚者盲目追求城市化、高档化,建的四不像,城不像城、村不像村。而建筑、田园、民俗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是乡村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一旦这些载体遭到破坏,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将遭到不可逆转的断层,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应该兼顾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文化是乡村发展和延续的灵魂。更就谈不上,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提升乡村旅游的品位了。
5、土地问题,90%的项目,是最大的困惑
目前,经历过“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洗盘,又要经历环保督查,存活下来的乡村旅游项目,已成先驱。而在实践过程中,全国90%以上乡村旅游项目的最大困惑是土地问题。
尤其,一些重要政策界限尚待厘清,比如,规定农村建设用地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别墅、酒店、公寓等房地产开发,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或分割转让转租,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突破生态保护红线,不得破坏历史风貌和影响自然环境安全等等。总之,发展乡村产业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政策、环境保护的要求。
土地紧缩情况下,乡村土地供给依然要遵从“红线”,既有的大政方针不会松动,用地政策,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这种情况下,必须以最新的乡村土地管理政策为纲,合规安全,操盘新项目。
6、人才创新,断层明显,难以支持
从人力资源来看,乡村旅游目前主要依靠老人和妇女,年轻人,尤其是有学历的年轻人缺口很大。今年,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就提出,各地应该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培育乡村旅游人才队伍。
7、运营方式不合理,把握不了市场需求,有待提升
乡村旅游,十几年的发展,难以摆脱自发式的发展瓶颈。刚开始,比如浙江、四川成都等地,多数以村集体为主来开发,向上级申请资金或者引导村民资金或土地入股,自发式开发和运营,缺乏专业的旅游开发和运营,对市场需求和乡村承载能力了解不够,乡村的旅游开发多停留在美景、美食和游乐等农家乐式的初级形态。这种形态一旦开发得好,村集体和村民集体收益,皆大欢喜,但是一旦管理不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集体和个人利益都难以保证。
近几年,也有许多地区的村落,引进外来企业,对乡村进行品牌开发,通过专业的运营管理,改变乡村面貌。但是,企业一味地追求盈利,喜欢赚快钱,有部分地区对乡村大拆大建,偏向地产化,违规开发,片面强调迎合市场需求,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在这种模式下,村集体和村民处于弱势地位,参与性不强,难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合理有效的运营模式,在于如何处理好企业、村集体、村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平衡利益分配,健全完善运营机制,至关重要,有利于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考验的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沉下心去做运营,各个方面都细致地打造才能走得更远。
综上,这七方面的痛点,落地的项目,要不断地提质升级,优化业态,延伸产品链,提升软实力,亟不可待。
对于,想要开发新的乡村旅游项目,一定要吸取痛点,规避风险,合规开发。
跨界融合的策划、规划设计手法,是破局之道
乡村旅游,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乡村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满足多方需求。
今天,乡村旅游要精准落地,拼的是前期的策划、规划设计,后期的落地运营。必须,要用震撼性策划来引领,保证项目做到定位绝妙、策略极致、产品震撼。抓住基本要素,通过跨界融合的策划、规划设计手法,来做一套全方位、多维度的可行性解决方案。比如:利用乡村的“五风”资源,开发出具备乡村特色的“五味”产品,满足人们的“五生”需求。
这样以来,多业态融合,跟文旅、商业、科技、亲子教育、田园康养等产业结合起来,推动三产融合,衍生出“农文旅、农商旅、农康旅”等产品业态,打造沉浸式体验,文化味、科技范、生活化,乡村旅游产品也升级换代,朝着4.0时代发展。
在农村,房子有人住,土地有人种,产业有人做,消费有人来,把乡村最美好的东西带入城市,把城市的人吸引到乡村,乡村振兴才有了可能性。
乡村旅游,想抓这个机遇,从来不会是投机者,而是真正能 “用心”之人。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策划人/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