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加快回暖

  随着全国各地疫情趋稳和更加科学的防控措施,叠加政策红利,人们对旅游的热情犹如天气般逐渐升温。

  多个旅游平台数据显示,目前游客关于出行线路、价格、旅游目的地防疫管控等问题的咨询量大幅增多,暑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毕业旅行、研学游、避暑游等旅游热点频现。

  

  暑期旅游市场火热

  记者在综合携程、途牛、驴妈妈、飞猪、途家等多家旅游平台数据发现,近期暑假旅游市场预订火热。根据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2暑期出游趋势预测》,今年暑假旅游市场呈现较为快速的复苏态势,长线游、跟团游等迎来了一波预订热潮。

  “暑期是传统出行的旺季,也是亲子游、避暑游、研学游等多元需求的爆发期,目前国内长线游已进入预订高峰期。”携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谢晓青介绍,暑期机票订单量、团队旅行产品订单量环比增长均超过100%,暑期酒店的订单环比增长超过五成。

  飞猪数据显示,暑期旅游预订热度快速上升,从6·18大促结束至今,大促中售出的酒店套餐核销间夜数一直保持同比翻倍增长态势,即时预订的日历房、日历票也迎来高峰;途牛数据显示,云南、四川、新疆、陕西等目的地的出游热度迅速提升,预订及咨询量大增;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国内海岛游也成为游客的热门避暑选择;携程订单数据显示,超过40%的毕业生群体选择了跨省旅行,毕业生群体人均消费增幅同比提升21%;驴妈妈数据显示,带“单体别墅”“聚会轰趴”“带桌游”“可烧烤”“电竞房”等标签的产品咨询和预订量走高,环比五月同期增长约两至三成。

  

  跨省旅游增速明显

  在业内看来,全国多地相继宣布恢复跨省游、行程卡“摘星”给旅游业带来明显利好。

  6月18日官宣跨省游恢复的青海,携程上暑期青海酒店的订单量近一周周环比增长174%;景区门票单量环比上一周增长100%;暑期机票单量环比上一周增长252%。

  6月19日宣布有序开放跨省团队旅游的宁夏,两日内暑期跨省跟团产品预订量增长翻番;暑期酒店预订量增长108%。

  郑渝高铁开通又值湖北跨省游开放,推动湖北旅游热度迅速攀升,预订暑期湖北跨省跟团游产品的订单量周环比大涨346%。

  甘肃、新疆、云南、贵州等长线旅游目的地搜索量上涨明显,其中“敦煌莫高窟”搜索热度上涨733%。瞬时访问量热度涨幅最高的目的地前十分别为:成都、乌鲁木齐、西双版纳、重庆、三亚、贵阳、桂林、威海、敦煌、恩施。

  途牛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跨省游“熔断”机制的调整进一步增强了用户出游的信心和意愿,今年暑期的用户出游天数相比春节、五一等假期呈现延长趋势,其中7天及以上出游行程的预订订单占比达31%。国内长线游迎来回暖,并逐渐成为暑期出游市场的主导。

  “暑期前各地相继开放跨省游,旅游需求全面释放。携程各业务增长数据都指向了暑期市场回暖。各地也蓄势待发,力争抢占更多旅游旺季红利。”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表示。

  

  文旅消费频繁上新

  发放文旅消费券、景区推出优惠门票……各地纷纷亮出促文旅消费“大招”,也进一步激发了旅游消费的潜力。

  记者了解到,为有效刺激文旅消费,迎接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游云南”平台7月5日发放新一轮文旅消费券,总金额达1000万元人民币。同一天,武汉文旅消费季活动启动,在武汉市文旅局官微平台上,分3轮面向市民、游客发放总计105万张武汉文旅惠民券。

  此外,为有效刺激旅游消费市场复苏,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湖南张家界、陕西华山、江西庐山、吉林长白山、贵州黄果树瀑布等多个知名旅游景区开启免票活动;另有相当数量的景区推出针对学生、本地居民、医务工作者等免门票或其他优惠政策。

  方泽茜表示,免门票等优惠政策不仅可以提升景区吸引力和口碑值,从而帮助景区积极争取暑期市场,还可以促进景区餐饮、周边、地面交通等二次消费,为景区带来营收增长。与此同时,在“去门票经济”背景下,景区加快向多元化、开放式休闲度假区转型,提高创新性营销与高质量服务的能力,也是自身迭代的大势所趋。

  

  旅游需求集中释放

  在当下整体疫情可控的形势下,全国各旅游景区希冀在这个暑期抓住经营创收的黄金季节,跑出经营提升的加速度。在业内看来,随着市场需求的集中释放,旅游市场加速复苏可期。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稳趋好,各地文旅部门陆续推出暑期旅游活动和优惠措施,国内旅游需求将在暑期迎来集中释放,游学、亲子游、探亲游等将是热门业态,自驾游、家庭团、租车游等也将有较强需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宁表示。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也认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各地文旅部门陆续推出暑期旅游活动和优惠措施,预计今年暑期旅游将迎来一个较好的市场预期。在线旅游公司推出大促,也有利于唤醒游客的消费欲望,促进旅游消费。

  有专家认为,针对当下的暑期市场,旅游企业要把握市场的转折点和热点,根据自身的产业特点、产品特点,梳理好发展思路,在产品开发、新媒体的营销、数字化赋能等多方面精准发力,为景区可持续发展找准路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