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痕迹渐退,乡村旅游4.0版悄然来临
乡村旅游,是链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因此在乡村振兴中,它的价值毋容置疑。
但是乡村旅游的内涵,为什么游?如何游?游什么?却在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迭代。
在消费升级的当下,我们发现,4.0版的乡村旅游已经悄然来临。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乡村旅游呈现出明显的三个阶段。
1.0阶段,即乡村观光
这个阶段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很多有自然人文资源的乡村,按照景区模式打造出景点;另一部分是以成都龙泉驿、红砂村农家乐为代表,按照“人造乡村生态景观+粗狂低端农家乐”为内容核心进行打造。
虽然以现在眼光来看,这个阶段的业态缺点难以尽述,但从历史角度看,它开始让城里人真正走入乡村,开始让城乡资源市场化流动,功不可没。
2.0阶段,即乡村娱乐
当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乡村,也开始对乡村休闲提出更高需求。这时,农家乐的升级版,即综合性的乡村旅游项目和休闲庄园开始出现。
与农家乐相比,2.0的乡村娱乐,无论在项目丰富度,还是综合体验上,都有很大提升,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不过在本质上,2.0阶段的乡村娱乐和1.0阶段的观光,只是量变,它提供的依旧是功能性消费的场所。
3.0阶段,即乡村度假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单纯的“玩”,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这时,以莫干山为代表的“生态景区+旅游集镇+乡村度假酒店”业态开始出现。
在乡村度假阶段,人们实现了“住在乡村”的愿望,从一日游向二日游三日游的过度,让游客可以更深层次地享受乡村。
应该说,到了3.0阶段的乡村旅游,已经完成了一个旅游产品的完美蜕变。按照传统旅游的要求标准,这个阶段的乡村旅游,至少算是一个优秀的旅游目的地产品。
但是,这对乡村还远远不够。
从消费端而言,人们的“消费升级”仍在继续,需求已经从“旅游”向“旅居”过度、从传统向精致过度、从体验猎奇向生活方式过度。消费趋势也开始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再向文化消费转型。
从乡村端而言,即便乡村度假这种深度体验形式,仍然无法将乡村的“内在美”挖掘出来。
坦白讲,现在的乡村度假开发,多数依然是从消费端出发,把乡村环境和资源当做道具来进行的旅游式开发,力求最大可能地满足游客对于度假的需求。这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如何满足游客需求,而不是如何让原住民、返乡创客、生态移民的社区更美好。
有趣的是,在精神文化消费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反而对这种“讨好式”产品不感兴趣,反而追求那些“不一样格调”的东西。回想一下,是不是很多旅友不喜欢去景区,反而偏爱那些未开发的地方。
所以在文化自信的当下,不以讨好消费者为目标的乡村“传统”生活方式,就开始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当然,这个传统我们要加上引号。毕竟面对都市消费者,乡村传统的生活方式,一定是要结合现代生活趋势进行融合。
再从乡村振兴来看,不管是乡村娱乐也好,乡村度假也好,其实都是相对独立的项目开发,对整个乡村有一定带动作用,但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目前我们乡村面临的文化崩塌、人口外流、产业凋敝等很多问题,也就无法真正实现我们的“二十字”总方针。
所以,在乡村旅游的前三个阶段,都成功地带动了城乡资源互动,有效地把乡村的价值呈现在全社会面前,但是在全面乡村振兴的今天,在消费者需求不断演进的今天,乡村旅游形态仍然要不断迭代。
未来怎么做?就像我们刚才分析,乡村旅游要进入以“乡村生活”为核心的旅居时代。
相比传统的旅游,4.0时代的乡村旅游有“三大转变”。
一个是从“传统乡村”到“精致乡村”的转变,从依托传统乡村的肌理到兼文化植入精致乡村并重;第二是从“白天观光”到“日夜休闲”的转变,兼白天特色游览与夜间休闲娱乐,做浓乡村休闲生活氛围;第三是从“打造旅游”向“社区营造”转变,乡村打造的核心不再是旅游,而是围绕原住民、返乡创客、生态移民的幸福生活。
社区再造后的乡村,它不再是城市产业附属、不再是城市的后花园、不再是“忆苦思甜”之地、也不单是中年人回忆乡愁的地方,而是真正成为和城市生活并行的一种生活方式。乡村和城市,至少在人格属性上,是平等关系。
乡村旅游4.0时代的乡村,它仍是一个旅游目的地,但又不是以景区为标准打造,而更像是一个为原住民、返乡创客、生态移民打造的生态宜居社区。
乡村旅游4.0时代的乡村,农民在城乡之间徘徊的状态得到安定归依,外出务工农民对闲置宅基地和土地出租的经济需求得到满足,留守村民及返乡农民对开放稳定就业创业环境需求得到满足,留守老人儿童对养老、医疗、教育、亲情的需求同样可以得到满足。
你说,这样的乡村,城里人会不爱吗?
作者:徐一刀
原创来源:参见庄主(id:cjzz360)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