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大寨村

  朋友们好!接着上一集,从固关走青银高速(太旧高速)G20至阳泉转G207向晋中昔阳县方向大约40公里,就来到了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大寨村。

  昔阳县城内的英雄一条街大寨,这个在一九六四年以后响彻全国的地方。据记载其名称始于宋代,因为当时朝廷需要戍边屯兵,在这里设立大寨和小寨,发展成为大寨村和小寨村。后来小寨村村民逐渐搬迁,如今只保留下了大寨村。下面是处于昔阳县城东南面5公里处的大寨村入口处

  大寨村入口处大寨所处的地貌属于太行山土石地貌,由于山洪等自然灾害多发,土少石头多,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解放前是个穷苦的山村。

  大寨村解放后,在陈永贵,郭凤莲的领导下,大寨人决心组织起来改变山村落后的面貌。从1953年开始,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用了十年的工夫修成了亩产千斤的高产、稳产海绵梯田。不仅解决了全村100多户人家,500多口人的温饱问题,而且每年上交国家20多万斤余粮。

  当年的大队部1963年大寨也同华北多数地区一样遭受了自然灾害,七天七夜大雨山洪,冲毁了村民居住的土窑洞,村民们十年心血付之东流。但大寨党支部当即提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口号:"不要国家钱、粮、物资,上交国家粮食不能少、群众分红不能少、社员口粮不能少"。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在陈永贵等同志的带领下,村民们白天上山修复梯田,扶起被毁的秧苗,晚上收工后每人从山上背石头回村重建家园,当年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口粮,还完成了上缴国家粮食的任务。

  大寨人们公社旧址大寨人的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精神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表扬,于1964年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大寨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

  大寨村前面的广场下面是在对面山上望向大寨人独创的“火车厢式窑洞”。这是灾后,大寨人用了三年时间,用石头垒砌的窑洞,为了节省耕地,又在上面加盖了一层石头房屋,解决了上面一层窑洞住户的生活起居问题。

  “火车厢式窑洞”窑洞建好后,按照村民家庭的需要,一、二层平均分配给村民居住,第三层用于医院和学校。看到他们宽敞明亮的窑洞,真为他们当年创造的幸福生活感到鼓舞和赞叹。

  宽敞明亮的火车厢式窑洞下图是当年周恩来总理来大寨视察时住过的窑洞

  周恩来总理来过的窑洞下图是陈永贵同志的故居,在进村正对着的街上面,可惜我们去时没有开放

  陈永贵故居正门如今的大寨依然保留着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的本色,我们走进如今的大寨村,这里依然干净整洁,也感受到了这里的人们热情、朴实、勤劳的美好风貌。

  村里的农家院如今的大寨为搞活经济,集农业开发、商业旅游、教育基地于一身,跟上了开发开放的步伐,下图是大寨村内的山西面馆

  山西特色农家饭通过集体创造的收入,如今仍然沿袭着所有学生全额免费入学,如果考上大学,走出山村,村里还要给予奖励。村里的老人也是由集体收入赡养,做到了少有所养老有所依。下图是保留的窑洞建筑,后面就是梯田

  上世纪的窑洞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我们的文章对您的出行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请点关注,继续关注@执手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