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市渤海峡谷旅游服务公司总经理关英 开发夜游产品 光影赋能山水
黑龙江日报10月13日讯 41岁的关英做了18年旅游,同时在镜泊湖经营镜泊峡谷和紫菱湖景区及几家宾馆,考察、调整、装修……忙得不亦乐乎。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京城镇人,从小听惯了镜泊瀑布的轰雷之声,习惯了在火山熔岩台地上奔跑,这个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高山堰塞湖,成为关英生命里最大的骄傲,也是他重返家乡做旅游产业的持久动力。
让小众精英游发展成大众休闲游
1995年,中学毕业的关英在家里找不着更好的工作,就到牡丹江去开出租车。每有乘客听说他在镜泊湖边长大,都是一脸的羡慕。他至今还记得一位乘客跟他讲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位乘客的舅舅还是个货车司机,去趟镜泊湖,一般都是两头黑,黑天走黑天回来。从牡丹江出发开一夜车,天亮赶到湖边,走走看看小半天就得赶紧往回走。一般不能白天赶路,因为如果晚上到那里,会找不到住的地方。
乘客的话触动了关英,自己身边就有“聚宝盆”,为啥还要舍近求远去找“摇钱树”?于是他重返家乡,寻找做旅游的机会,从一家小宾馆做起,到现在管理着镜泊峡谷和紫菱湖景区。“一般游客要来趟镜泊湖,吃住行都不太方便。现在好了,牡丹江通往镜泊湖的高速公路很畅通,一个多小时就能到湖区。景区边各种宾馆和饭店也很多,每一家都以游客为中心,努力让游客来这里跟到家一样开心快乐。”关英说。
让沉睡的石头焕发生机带来商机
站在镜泊峡谷独特的冰臼旁,关英指着不远处片片石海说,那里曾是东夏国时期的后花园,这里有很多美丽的传说。记者的耳畔,不禁回响起“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的优美旋律。
镜泊峡谷是形成于印支期(大约2亿年前)花岗岩地貌上的峡谷地貌,来自吊水楼瀑布的水流不断对花岗岩进行冲刷、挖掘,形成了长达3000多米的峡谷河道景观。在这里水的温柔秀丽,山的伟岸壮观、石的奇异宁静组合成了一幅景色清幽的画卷。“峡谷中有很多冰臼群,有专家说这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冰臼中纬度最高的,而且是非常少有的河谷冰臼。”关英介绍。
镜泊峡谷经渤海镇改造扩建后,2015年关英接手经营。如何让这些沉睡的美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关英想到了夜游,“故宫的上元之夜很受追捧,西安的大唐夜景也让人流连忘返。为了丰富来镜泊湖的游客的夜生活,经过几次考察规划建设,我们今年推出了梦幻镜泊大峡谷,用光影为山水增加灵气,用现代科技激活这些亿年的石头。作为牡丹江特有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很多人来这里游览。”
让湖光山色搭台响水大米唱戏
关英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东京城镇红兴村党支部书记。红兴村的水田多半是玄武岩“石板地”,这里是响水大米的核心产区。为了帮助村民们种好稻卖好米,关英在2012年发起组建了沿江水稻专业合作社。
“镜泊湖的湖光山色是饱眼福的,我们的响水大米是饱口福的。”说起石板米,关英侃侃而谈,“我下一步的梦想就是做好‘旅游+互联网+现代农业’。我们这里不仅风景好,土也好,石板上土壤厚度约为30~50厘米,土壤是经过亿万年的岩石风化和腐殖沉积而形成的,其中矿物质、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我们这里水也好,能更好激发石板中的矿物质释放到稻田中,从而让水稻苗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矿物质元素。这种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使响水大米营养价值高,口感好。”
走在合作社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低垂着,在秋风中摇摆着婀娜的腰身,仿佛在跟这位努力实践她们价值的知己致意。
让农民获得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
走在镜泊峡谷里,遇见每一个人,无论是门口的摊贩,还是景区内的保洁人员,关英都会寒暄几句。“他们都是我村或者邻村的,有一些人家里挺困难,长年在这里打工,日子也会慢慢富裕起来。”关英说,“还有一些人在宾馆和饭店工作,只要有意愿来这里的村民,我都会尽量安排。”
何福军是红星村三组的精准扶贫户,体弱多病。为了改善他家生活,关英安排他儿子何亮在景区做后勤,后来又让他参加铲车培训,现在不但每月工资能开到3000多元,还有了一技之长;红卫村的小金子是个孤儿,关英一直让他在景区,夏天做管理,冬天就留守,每月都有固定收入……
“今年冬天,我们还要在峡谷里做雪雕雪塑,增加一些冰雪娱乐项目,这样村民们冬闲的时候也都有事情做了。”关英看着远方,无限憧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