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武当山:树牢全域旅游发展理念 共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漫游钓鱼,饭菜新鲜,过瘾!”荣天伟和同事一行9人,11月4日从武汉、深圳、上海等城市,到武当山龙王沟村“师傅的山”精品民宿聚会。原本两天就离开,因住进后太喜欢,大家决定再享受一晚“慢生活”。
近年来,武当山特区整合特色优势资源,精心发展民宿,整合红色文化,文创产品推陈出新,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今年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精品民宿成新增长极
从武当山景区山门出发,驱车沿着宽约7米的“四好公路”一路向东,20分钟后至龙王沟村,到达隐匿于群山中的“师傅的山”:八栋庭院,青山环绕,棕墙黛瓦,单坡斜顶顺着山体走势到地,远观仿若头戴斗笠、低头冥思的仙风道骨老者。
“仁者乐山,意谓来客都是仁人志士;来客皆可称‘师傅’,所以取此名。”“师傅的山”销售经理饶卫卫介绍,开业至今一直火爆,节假日基本满房,游客大多以亲子家庭、休闲、同学聚会为主,都是奔着悠闲宁静的乡村“慢生活”而来。
“师傅的山”由武当山引进知名民宿运营品牌共同打造,集旅游康养、休闲体验、培训研学等于一体,今年8月开门迎客。而3年前,龙王沟村还是一个基础设施滞后、道路破败难行、人口不断流失的贫困村。
近年来,武当山推进全域旅游“二次创业”,通过集中整治村容环境,提档升级乡村公路,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实现农村变景区、农民变工人、农房变民宿,民宿经济正成为景区发展新增长极。
龙王沟村委会主任胡义清介绍,“师傅的山”产权属村集体所有,除为村集体年增收120万元以上,还吸纳近2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村里126户村民,80余户房子已出租,每户房屋年增收1万多元,同时在家门口务工,年收入4万多元。
截至目前,武当山特区已建成运营“师傅的山”、驿雲·元和美宿、道隐山居等精品民宿66家、床位1200余张,在建、待建50余家。
红色文化映武当
“红军是工农贫农的军队!”11月6日上午,太子坡东道院照壁上的标语,吸引游客不时驻足观看。这是红三军第八师转战武当山时留下的。“第一次接触武当山的红色历史实物,很贴近生活。”来自孝感的游客曹小岗说。
贺龙曾开辟以武当山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等主力红军也曾转战到此。
今年以来,武当山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在景区大门口、太子坡、乌鸦岭等沿线,设置红色旅游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红色餐厅等,让革命文物成为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教材。
“在游玩中体验红色革命历史,印象深刻。”今年国庆期间,十堰游客程先生参观完武当山“红色驿站”后说。
程先生点赞的“红色驿站”位于武当山太子坡景区停车场,是精心打造的一处集游客休息与红色主题教育于一体的木屋长廊。游客候车休息的同时,通过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就能了解武当山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份党报、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史料。
在紫霄宫,以红三军司令部遗址等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创办的展览馆,成为红色研学基地。今年7月1日,“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红三军红色旅游线路之一的景区南岩红军食堂对外开放,真实还原红军当年艰苦的生活环境。红军食堂内,随处可见贺龙、邓中夏、贺炳炎等革命先辈的图片和红色标语。“让大家在用餐时重温历史,感受武当山红色文化氛围。”红军食堂开办者肖弘杨说。
文创产品层出不穷
可以吃的“武当山金顶”——今年9月,武当山推出“金顶”雪糕,引得游客纷纷晒圈。
“金顶”雪糕创意源于武当山金殿,外包装以蓝色系为主,配武当创意插画——“金顶拂晓”,线条勾画细致精美,尽显国潮风尚。雪糕造型为群山之巅的武当金顶,金殿两边站立两只仙鹤,为金顶展翼,武当祥云上刻“福寿康宁”。如此神仙颜值的文创雪糕,不仅清凉美味,也寄托着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景。
来时看美景,走时带牵挂。金顶拂晓手机壳、鱼跃龙门陶瓷杯、道法自然渔夫帽……武当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已开发食品、祈福、穿戴、商务办公等6大类55个单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上月28日,武当文化“铁粉”重庆游客杨兰再次到武当山游玩,在秀华道源服饰又订了2件国风羊绒大衣和1件棉服。
秀华道源服饰创始人闵秀华介绍,和杨兰结缘是10年前,杨兰游玩武当山后,逛到店里买了武当文化元素衣服,后来基本每年来武当山三四次,不仅自己买、定制,还带动朋友买,给自己带来好几百位客人。目前,闵秀华的公司已有员工60余人,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
武当山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费利民介绍,近年来,该区开发出20余类100多个品种,武当太极服、葫芦烙画摆件、盘扣绣花等优秀文创产品,成为游客离开武当山必带的“武当伴手礼”。(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