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你过得怎么样?
来源:央视网
受散发疫情和寒流双重影响,国庆假期旅游市场供给侧和需求侧都较为谨慎,总体呈现“稳开低走”态势,本地游、周边游仍是主流。近程旅游中,郊区旅游占比约36%,跨省旅游占比约28.2%。 本期节目将连线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为您解读国庆假期旅游市场。
22:59
“就地过节”下的国庆假期,哪些特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我们对刚刚过去的国庆节7天假日旅游市场的总体研判是安全、平稳、有序。旅游经济发展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境下来开展的,所以,安全的因素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出游的时候,消费意愿和消费心理是偏谨慎的。但同时,经过三年的疫情防控,我们应对疫情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了,各个地方的旅游者都想要到处走一走、看一看,集聚了相当大的消费潜力,从供给侧来看,大家也希望能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把产品丰富起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的需要。但出于对节后工作、学习的考虑,以4日重阳节为标志开始下行的趋势,实现了“稳开低走”的格局。
旅游如何促消费?
今年国庆黄金周,根据各旅游平台的统计,假期7天,以本地、周边为主要的旅游订单占比达到65%,人均旅游花费也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0%,成为激发假日经济新动能的“主引擎”。 除了旅游,国庆假期里,购物、餐饮等消费市场也迎来了旺季。据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重点城市商圈人流量监测数据显示,国庆假期第一天晚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成都、长沙等重点城市,呈现出明显的经济复苏态势。2022年10月1日20点,全国购物中心客流指数较2021年同期增长了26.8%。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 刘敏:我们看到很多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推出了一系列的首发新品,丰富了各大商圈、各大平台的市场供给,也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前来购物体验。从数据监测来讲,上海的线下实物消费环比不断增长,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同比实现了2.5%的增长。通过跨界联动,上海正在推动消费市场不断创新,为稳增长做出新的贡献。
反向旅游背后是怎样的消费心理?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消费是理解旅游经济的一把钥匙,消费是和价格密切相关的,我们看过去些热门的旅游目的地,热门的旅游景点,一到节假日的时候往往人满为患,而且价格飙升。那现在我们去看一下,去哪儿网发布的反向旅游目的地,排名第一的是鹤岗,过去大家旅游想到的是丽江,黄山,桂林。那它有什么好处?价格便宜,300块钱可以住一个好的五星级酒店。还有,现在疫情期间,随着人们旅行经验的丰富,不愿意跟风,只要有个安静的地方,休息几天,那就是个好的一个旅游度假方式,所以过去的旅游是看风景,今天的旅游是体验场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