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会开幕,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开新篇 | 新京报社论

    一场小雪过后,大街小巷的年味更浓了。

  时序进入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之际,北京迎来了2023年两会。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1月14日、1月15日开幕。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大事要事不断,关系国计民生。6月,北京市召开第十三次党代会,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举旗定向;金秋十月,北京市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新蓝图;而12月在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为2023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这一年,疫情防控措施因时因势优化,平稳有序转段,三年疫情阴影逐渐散去,大街小巷开始热闹起来,2023年的首都发展也因此被寄予更多希望和期待。

  新的一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起步之年,亦是我国步入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疫情防控新阶段后,北京这座超大型城市跑出疫后复苏加速度的关键一年。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尤需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笃行不怠,团结奋进。

  2023年北京两会,将为新一年北京高质量发展规划赛道,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实施擘画新蓝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五子”联动,构建首都新发展格局建言献策。

  当前,北京进入复工复产加速期,复苏力量涌动,一个繁荣如常的首都正迎面而来。但经历三年疫情冲击,新阶段北京发展仍面临不少难题待解,扩大内需还需想更多办法,让有效投资积极发力也依赖更妥善的制度安排,而经济发展预期由弱转强也有一个过程。

  此前,北京市代市长殷勇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要构建整个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服务保障能力,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企业一个休养生息的空间,让企业能够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这正是着眼于北京当前发展实际,提出的方向性举措。拼项目投资、拼政策落地、拼营商环境,助企纾困,加大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正成为北京“拼经济”的重要内容。

    而置于北京发展战略全局而言,着力扩大内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发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是后疫情时代需重点谋划的工作内容。把被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让经济恢复活力,城市的发展才能打开新空间,人民的美好生活才能托底。

  实际上,这也是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必由选择,是推进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具体要求。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2023年少了疫情羁绊,各项谋发展惠民生政策需找到更有力的落地抓手,加速推进,形成新时代干事创业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比如,除扩内需外,京津冀协同发展还需再上一个台阶,实现“通勤圈”互联互通,“功能圈”错位联动发展,充分发挥三地的比较优势,如此才能真正打造首都经济圈一体化。

  此外,超大城市治理直接关乎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北京的城市治理坚持诉求驱动,主动治理,以接诉即办牵引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径,取得不俗成绩。不过,大城治理,机杼万端,职能部门在垃圾分类、背街小巷整治、物业管理等方面,还需实现更多治理资源下沉。可以说,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多元格局,既需要绣花功夫,也需有绣花巧劲。

  举凡种种,都是北京市新一年工作不容松懈之处,持续发力的方向,而在“五子”联动系统观念的指引下,又都具有全局性意义。新的一年,推进新时代首都发展,正需要代表委员们积极履职尽责,建言献策,多出点子、多想办法,把发展愿景、政策目标切实转化为实干“方法论”,不负所托,不辱使命。

  新年新气象,北京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吹响奔向新征程的前进号角,相信2023北京两会,必将为全年首都工作踔厉奋发开新篇、谋新局。

  编辑/徐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