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力 兴 邦
作者:招联研究院一尘扬清
临近年末,因为新冠管控放开,国门也随之打开。各省市先后迎来感染高峰,很多阳过的人,正兴高采烈地准备出国旅游,想追回失去的三年。
世界各国却对中国游客的态度不一,引发舆情汹涌,进而升级为外交战。互联网上对强硬反击一片欢腾,让我深为忧虑。很多时候被人带节奏,常常为了面子输了里子。
就事论事,经历此次疫情的第一轮感染高峰,连我们自己都造了不少段子,说新冠后人间阴阳两隔,“阳人放飞自我,阴人如履薄冰”,可见畏惧感染乃是人之常情。外国人虽然更早经历疫情,也怕再次感染。为中国人入境设置障碍的,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美国掌握大喇叭筒有意带节奏,其铁杆盟友跟随,故意恶心你;第二类跟我们自己一样,虽然曾经阳过,也担心再来一遍,本能抗拒;第三类是急于拉动内需,尤其是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先表示欢迎,后又怕本国民意反弹,而改变策略谨慎对待。
这本来是件很好理解而坦然处置的事,实在无需因为情绪鼓噪,而浪费外交资源。一是再过两三个月,感染高峰次第过去,跟外面自然接轨,根本犯不着打口水仗;二是放开管控后,第一波旅游消费红利,用来拉动内需,拯救挣扎多时的国内航空、旅游、餐饮等行业,多好;三是民众多数刚刚阳康,后遗症不小,减少跨境流动疲劳战,正好利于休养生息,何必上赶子去给人送钱,还不给咱好脸色。
由小及大,从国家整体利益看,更感觉不值得。当前百年巨变之际,在美国倾力围追堵截下,中国正面临几十年来最严峻的外交局面。
有人说更艰难的是五十年代初被西方封锁,那时刚解放的中国虽然羸弱,但还有能与美西方抗衡的苏联带头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有人说六七十年代最艰难,因为中国与美苏两霸权同时交恶,但彼时对抗的主战场是他们,中国个头和压力都没这么大,反而因为不结盟而游刃有余。
如今,中国以GDP坐二望一的个头和势头,动了西方产业链上游少劳多获的奶酪。美国几届政府不同党派,已凝聚共识,集全方位的资源优势和各种先进的卑劣手段,拉帮结派围追堵截中国。常常先发起舆论战,利用其媒体优势,借势或造势,丑化对手,达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当今社会已回归丛林,世界上有实力的国家,只有俄罗斯被美国北约打压而站队中国,其他的要么是美国盟友,要么是为了向老大要好处,而恶心中国的势利小国,其他国家对中国最友好的表示,也就是不选边站队。可见,多交朋友少树敌,打破外交困局,多么迫切和重要。
从地缘看,中俄欧位居世界岛核心,美国称霸最担心的俄欧友好相处、中欧互利远交、中俄背靠背双赢。英国、日本两个岛国孤悬海外,是美国在世界岛两侧的抓手和死党,与中国的关系唯美国马首是瞻,很难单独争取。11号日本访英签署世纪防务协议,美日英之间勾连一目了然。日本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也是一个很势利国家,因为火山地震的小岛国,从来就没有安全感,加上与邻国有世仇,所以投机性很强。记得俄乌刚开战时,日本并不积极选边,因为北方四岛还捏在俄国手里,前面利诱谈判略有进展。只是应美国胁迫而不得不放弃小算盘。现在看俄乌战局出乎意料,俄呈黔驴之态,日本的北方四岛策略,我估计可能从谈判解决转为趁火打劫,趁俄无瑕东顾,怂恿美背书而用武力收回北方四岛。于是开始积极帮美国跑腿,主动搅局,促成机遇,日本出访第一站就选参与最深的英国。
2021年底中欧投资协定草签而未落地,当时暗自庆幸的同时,最担心美国新政府立足一稳便会搅局。果然,美国职业政客还是老谋深算,感到时间紧迫,为了激活北约,离间俄欧,拆散中欧,不惜同时得罪中俄,也要阳谋推动俄乌战争不可逆转地爆发。
从经济和安全利益看,欧盟最大的好处是与俄罗斯和平共处,与中国互利合作,并非成为北约战车的后勤部门。韩国首都处于朝鲜的密集炮弹射程内,任何先进的防御系统,都无法阻挡对手原始落后的战法,所以韩国最大的利益诉求应该是半岛局势平稳,保障长远和平,而非轻启战事,如果只靠美日,而与中朝对立,是无法保障自身安全的。明智的韩国领导者,都能看到这点。
由此,远交欧洲、近抚韩国,应该是中国外交当下最核心的地缘政治目标,从而争取与发达经济体不脱钩、晚脱钩和最小范围的脱钩,用时间换空间。
毛主席说过,统一战线无非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这条通俗易懂的道理,从来就不应该失效。美国最擅长制造事件(比如新疆棉花)与利用事件(比如疫情防控的收和放),娴熟地引导舆论黑化丑化对方。所有值得我们争取的对象国,都有多种声音,美国借势或造势引导舆论,明着给我们下套,如果我们顺势起舞,正好“中计”,无意间坐实死要面子无理斗狠的形象,便于美国统一这些国家民意的“偏颇”共识,进而通过小事件,操纵各国民意,顺势达到对中国更大范围的围追堵截和不断脱钩战略目的。
《孙子兵法》云: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巨变之下,最需要战略定力,切不可被舆论带节奏。但观当下环境,各大互联网平台一味依赖算法、讨好用户的智推机制,正在令国内舆论环境迅速失衡。
就看这一轮疫情,防疫放开前,平台媒体按阅读者喜好,或持续推送“奥密克戎就是大号感冒”,导致民众轻视疫情而疏于自我防范,或不断推送夸大病毒严重性,利于清零管控却不利于民众科学认知。放开后,各种原本小概率的猝死、严重后遗症等负面信息,因为故事性强,容易成为头条新闻,平台媒体又通过智能算法,不断推送给点击阅读者,消极恐慌情绪堆积,更增加药物脱销和医疗资源的挤兑。疫情管控放开短短一个多月,舆论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恰恰反映了平台智推机制下,客观和平衡的声音稀缺,投客户所好的单边声量被急剧放大,大部分人在这种智能推送的阅读习惯下,容易被误导,进而丧失独立、理性的判断,变得又卑又亢,动辄群起攻之,情绪左右舆论,丧失大国该有的不卑不亢的定力。如果为了面子丢了里子,到处树敌,让本来艰难的外部环境,更加百上加斤。
国家在很多艰难时刻,在很多关键领域,都保持了很好的定力,比如去年美国连续超预期加息,明摆着要割韭菜薅羊毛,一众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主动或被动跟进加息。中国在多重压力和艰难取舍下,依然保持定力,不仅不跟进,反而逆向操作,利用数量和价格工具,降低利率和增加流动性,力保实体经济。虽然在汇率上一度大幅贬值,但穿越惊涛骇浪,今年基本回升到以前,而美国还在加息不止。
其他的建议没法多说,只能期望互联网新闻平台,正视社会责任,修正和优化过度商业化的智推模式,防止舆论失衡、情绪误国。也建议咱老百姓,不管遇到啥事,得有点定力。
一个气定神闲的国家,谁能轻易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