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数字赋能生态产业集群地

  伊政发〔202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中、省属各单位:

  现将《伊春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伊春市人民政府         

  2022年4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伊春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数字经济是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蓝海。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从全国看,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战略,也是各地抢抓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共识。从全省看,《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出台实施对黑龙江转型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数字经济作为推动龙江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为全省各市(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路径和方向指南。

  伊春市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林都北药、绿色矿山是传统特色产业,推动数字化发展有资源、有基础、有优势,发展数字经济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是“十四五”时期适应伊春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我市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林区三问”的必由之路。

  本规划根据《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伊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是“十四五”时期指导伊春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指南。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1.数字基础设施覆盖重点区域。截至2020年底,全市光缆线路总长度为4.1万公里,互联网总出口800Gbps。移动电话用户规模达到108.6万。建成5G基站1085个,实现城区5G信号全覆盖。成立5G+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在西钢、华能、鹿鸣矿业等重点企业初步开展5G创新应用。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市县区级政府部门和乡镇(街道)全覆盖。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建有IDC机房,政务云计算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2.林农数字化转型得到稳步推进。全市建成农机管理调度指挥中心,搭建农机管理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农业用北斗终端得到积极推广。积极推进与省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兽药监管溯源平台的对接使用,基本实现我市重要农产品“来源可溯,流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查”。强化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位51个、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评价监测点390个。建成村级益农信息服务社198家。“兴安岭生态银行”试点加快推进。

  3.全域智慧旅游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数字赋能“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基本建成伊春市旅游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即时统计、游客画像等功能。推出“伊春旅游”APP,实现一部手机游伊春。30家A级景区全部与省预约平台“趣龙江”对接,9家4A级景区打通省、市级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林海奇石等主要景区实现免费WIFI覆盖。运用“旅游+直播”等多元化融媒体传播手段,形成“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的宣传营销模式。

  4.智能制造形成全省试点示范效应。建成全省首个“5G+工业互联网”商用项目—建龙西钢5G天车项目。建龙西钢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期工程有序推进。铁力九河泉米业等企业完成黑龙江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服务平台注册试用。建龙西钢、金北药业、南岔森林和润等企业建成省级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五加参药业等6户企业被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东盟木业等5户企业实现管理系统上云。鹿鸣钼矿搭建5G专用网络,打造“5G+智能矿山”。

  5.“互联网+商贸服务”取得积极成效。铁力市、嘉荫县获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基本建成集农产品贸易、电商孵化、物流仓储、冷链物流和服务配套为一体的林农北药批发市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和电商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伊春林都汇、林都优品等电商平台为传统企业电商化转型赋能。商贸企业积极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成效明显。

  6.数字赋能“优政善治”成效显著。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成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电子印章系统、电子证照系统等与省级平台的对接服务不断完善,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6.9%,营商环境满意度和变化感知度连续两年全省最佳。完成政务服务网、“全省事”APP、自助服务终端和窗口评价器的政务服务“好差评”全覆盖。连续三次获得全国综治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连续三次成功卫冕国家卫生城市荣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7.伊春市发展数字经济形成高度共识、取得一定成效、具有广阔前景,部分领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探索走在全省前列,但总体上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突出的短板弱项与问题挑战。一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基础比较薄弱,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缓慢,缺少带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困难比较突出,森工、旅游等传统产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面临意识不强、资金不足、人才短缺、能力不够等多重挑战;三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开放生态亟需打造,作为边境城市,亟需突破人才、产业、要素、市场等瓶颈,加快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

  1.发展数字经济是伊春顺应数字化趋势“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的未来方向

  “十四五”时期,国家聚焦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国际合作等系统推进实施重大规划、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举措,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战略布局与支持重点,为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与政策指引。加之我省把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作为龙江振兴的突破口,赋予伊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智慧生态基地”的发展定位,支持伊春“建设一批森林湿地保护、碳汇大数据、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创新实践绿色康养、智慧旅游等发展新模式”,为伊春数字经济带来了更多的产业政策红利、招商项目资源与开放合作机会。

  2.发展数字经济是伊春抢抓数字产业发展机遇“换道赶超”的战略抉择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伊春市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中加速全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是伊春市打开数字“门”、走好智慧“路”的必选题,也是伊春市走出转型发展新路子的抢答题。我市亟需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大势,立足“市情实际”,聚焦实施补短板强弱项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举措,通过招商引资、放水养鱼从0到1、从1到100培育壮大数字产业,谋求“换道赶超”发展主动权。

  3.发展数字经济是伊春数字赋能传统特色产业“脱胎换骨”的必由之路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伊春充分利用东北亚边境口岸开放的区位条件和黑土地、生态林业、冰雪资源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紧抓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机遇,通过生态产业筑基、项目建设蓄势、民营经济助力、数字经济赋能、营商环境增优,加快释放数字化红利,推动经济发展质效实现新突破。我市亟需牢牢把握“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主引擎,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加速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带动生态、旅游等伊春传统特色产业“脱胎换骨”实现蜕变升级。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对伊春特指要求,牢记“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政治嘱托,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伊春走出转型发展新路子的战略突破口,以数字化驱动“生态立市”“旅游强市”为双核心,全面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地,着力支持大数据、区块链、林业机器人等“新字号”产业培育壮大,大力推进森林食品、中药、文旅等“老字号”产业数字化提质增效,下大气力加速钢铁、矿产等“原字号”产业智能化提档升级,聚焦数字赋能打造伊春特色全国美誉的标杆性产业、标杆性品牌,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质高效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林区三问”交出满意的数字经济答卷,将伊春打造成为森林城市数字化转型排头兵。

  (二)基本原则

  1.特色发展,重点突破

  结合伊春发展基础找准数字经济突破重点,充分挖掘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特色生态产业、旅游等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北向开放的边境口岸优势,通过数字赋能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与龙头企业、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拳头产品与优势品牌。

  2.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通过数字赋能营商环境优化,打造放水养鱼、大水养鱼的数字经济生态,把招商引资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头戏,积极引进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及其配套企业,吸引数据、技术、资本等要素在伊春集聚。发挥伊春森工集团数字化转型的龙头作用,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

  3.场景牵引,迭代创新

  避免贪大求全、贪新求洋,突出生态保护、森工产业、文旅发展、城市更新、边境贸易等场景牵引,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开展小切口的数字化转型试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推动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迭代创新,逐步形成铺天盖地的数字化创新格局。

  1.数字赋能品牌建设示范区

  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林农业资源监测、林农特色产品之类溯源、透明供应链、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构建以可信数据为支撑的品牌服务体系,推进伊春特色品牌供应链价值链提升,叫响红松籽、洞藏雪蜜、湖羊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打造以数字化提升林农产品品牌化的示范区。

  2.国家智慧生态旅游样板区

  按照“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智慧生态基地”的发展导向,持续擦亮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金字招牌与“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旅游品牌,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智慧生态旅游首选目的地。建立国家一流森林食品示范基地,加快特色养殖、道地药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引领林区高质量发展的伊春样本。

  3.龙江制造数字转型特色区

  壮大“老字号”制造,聚焦钢铁、冶金、森工等特色制造,引培一批跨领域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树立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提升“原字号”制造,发挥龙头企业核心带头作用,加快智慧矿山发展,形成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广模式。培育“新字号”制造,加快招商引资创新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

  表1 “十四五”时期伊春市数字经济发展定位布局

  到2025年,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数字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赋能“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取得积极成效,成为支撑龙江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与绿色引领区,伊春向成为森林城市数字化转型排头兵迈进一大步。

  数字产业成为老林区新引擎,一批数字产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得到引进落地,特色电子信息制造、大数据产业、数字创意设计等得到突破性发展。

  生态产业形成数字化新优势,道地北药产业、森林食品加工业等一批生态产业数字化转型模式基本成熟,伊春森工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效用得到彰显,一批重大数字化项目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在农业强省建设中叫响生态特色品牌。

  全域旅游形成智慧化新升级,智慧生态旅游首位度明显提升,“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的国内外知名度持续提升,4A级以上旅游景区、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基本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数字赋能特色旅游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持续强化,在旅游强省建设中走在前列。

  工业企业形成智造化新亮点,以钢铁、矿山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取得明显成效,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达到8个,在细分行业力争打造若干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在工业强省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

  平台经济形成网络化新活力,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大幅增长,智慧物流快速发展,孵化形成一批数字文化企业,培育引进3-5家平台经济知名企业,平台经济集聚规模和竞争能力显著提高。

  表2  伊春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三、突破发展数字产业新兴地

  林业机器人产业。发挥森林场景优势,积极与哈工大、哈工程等省内科研机构开展林业机器人科技研发和成果产业转化合作。积极发展面向松籽等林果采收、脱粒、精选、分级、传送等林木机器人,发展面向造林与抚育、生物资源监测与管护、森林火情智能监测与灭火、森林病虫害高效防治等林业生态建设机器人。孵化培育一批林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企业,吸引国内外机器人企业落地集聚,发展机器人零配件企业。

  可穿戴设备产业。面向智慧景区、线上沉浸式旅游、智慧医养、区块链+生态品牌等应用场景,研发生产智能手环、智能腕带、智能眼镜、智能健身器材、智能语音耳机、智能睡眠仪等智能可穿戴设备。加快实时三维图像生成、定时定位跟踪、高速渲染处理等技术创新,研发面向重点行业领域、特定应用场景的数据手套、数据衣服、操纵杆、头盔等VR终端设备。利用亚布力论坛等平台加大可穿戴设备产业的招商引资,支持可穿戴设备企业落地伊春,拓展东北亚市场。

  特色传感器产业。针对矿山、冶金等领域需求,支持发展红外传感、3D传感、生物特征识别、视频识别、智能语音识别、测距定位等智能工业传感器。针对林业、环保等领域需求,支持发展土壤信息感知、工厂车间环境监测、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监测等传感器。吸引国内外传感器及物联网优势企业集聚,鼓励各类敏感元器件的研发,提升传感器加工制造工艺水平,推进传感器向多功能、集成化、微型化、低功耗发展。

  专栏1  林业机器人产业培育工程

  大数据产业。加快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脱敏、数据应用等基础数据服务发展。重点推动伊春森工集团与伊春技师学院人工智能数据标注项目落地,培育建设东北地区数据标注业务培训基地。积极引入无人驾驶、健康医疗等领域数据资源,加快建设若干专业数据集。结合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和航空航天遥感应用服务,为重点领域提供实时的定位、遥感等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以林场管理、边疆治理、文化旅游等领域大数据应用为牵引,引导大数据融合应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

  数字创意设计产业。推进“森林书房”数字化改造升级,探索在线读书、网上“听书”等模式应用。加快林业生产生活文化、森林生态文化、恐龙文化、冰雪文化、抗联文化等文化资源数字化,培育发展数字影音、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网络文学、数字广告等网络文化产业。以美江木艺、柏成木艺等为引领,鼓励利用在线视频、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方式,打造一批具有森林生态文化特色的数字创意设计企业。前瞻布局元宇宙产业,重点开展式高清视频节目制作和运营,拓展元宇宙在智能工厂、城市智能化公共管理与服务、虚拟社交与娱乐等领域的应用。

  专栏2  大数据标注产业培育工程

  以建设数字化种养示范基地为引领,优先遴选中药材、蓝莓、湖羊等特色生态产品,依托“伊春链”集成应用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探索种植养殖一体化、产销数据采集全链路、特色生态产品可溯源等领域应用。全面推进省级中药材基地示范县建设,推动铁力市、南岔县、丰林县、汤旺县、嘉荫县等5个中药材基地示范县(林业局公司)数字化改造,聚焦五味子、刺五加、平贝、人参等中药材,实现从育苗、移栽、管护到采收全过程精准化管理,推动中药材种植从“凭借经验”到“依靠数据”转变。聚焦蓝莓、食用菌、无公害蔬菜以及山野菜等特色产品,加快推进数字大棚试点示范,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对气象、土壤、水源环境的实时监测,以及湿度、温度、二氧化碳和光照等远程自动化控制。推进湖羊、林蛙、冷水鱼、森林鸡等特色养殖数字化转型,实施“互联网+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行动计划,依托区块链、大数据实现森林畜牧生长全过程的动态监测与精准管理。

  专栏3  “区块链+特色养殖”示范工程

  以打造数字化生态产品加工集群为引领,加强生态产品加工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合作对接,组建数字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建立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北药、森林食品等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积极创建中医药数字化产业园区,发挥伊春森工集团北药加工企业、格润药业、比福金北药等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支持中医药企业开展数字化技术改造。聚焦蓝莓花青素萃取、木耳饮品、山野菜加工、桦树汁饮品等林下产品,鼓励森林食品加工企业加快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通过生产换线、设备换芯、机器换人,推动森林食品加工企业提质增效。支持家具加工企业引进建设智能化柔性生产线,提升生产工序的高效集成与智能控制能力,实现家具生产自动化﹑集成化。

  (三)创新“区块链+”生态品牌建设

  全面打造“伊春森工严选”品牌,率先推动伊春蓝莓、伊春黑木耳、道地药材、“北沉香”等品牌化建设,建设森林生态产品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伊春生态产品品牌地图。依托“伊春链”开展链上品牌建设行动,建设伊春市生态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一物一码”的生态产品身份认证体系,推广“电子合格证+追溯码”模式,强化追溯信息线上监控和线下协同监管,实现生态产品带追溯二维码上市,加速推进数字监管融于生态产品品牌发展,扩大带证生态产品的“追溯溢价”和“追溯增值”效应。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行动,基于国家和地方、行业标准,制定完善伊春生态产品标准体系,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地理标志认证及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提高“林”字号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培育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区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构建“1+5+N”直播电商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多品类、有特色、供应足的“林都好货”电商品牌。

  专栏4  区块链赋能品牌建设工程

  加快伊春碳汇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依托伊春森林经营增汇试点工作,发挥五营国家气候观象台资源优势,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结合五营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开展天空地相结合的东北森林带碳源汇定量模拟、监测评估和检验,开展森林碳汇连续动态监测,摸清森林碳汇底数。着力扩大森林经营碳增汇试点,积极开发国有林区碳汇项目,开展森林、湿地、草原等各类碳库全覆盖专项监测,积极推动林区碳汇市场化,积极对接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努力提高林区碳汇能力,积极打造“碳汇伊春”。创新发展伊春森林碳汇经济新业态,鼓励探索建设碳汇大数据云平台和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承接东北碳汇数据存储、备份和云计算业务,以“兴安岭生态银行”建设行动试点为牵动,发挥伊春森工集团主体作用,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财富”转化通道。

  专栏5  “大数据+”森林碳汇试点工程

  积极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加强对伊春森工集团、林宝、金北药等行业龙头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围绕生产运营、质量监管、营销服务等领域加快数字化升级。支持伊春森工集团、林宝、金北药等龙头企业搭建行业性数字化平台,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体实现数字化转型。建立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面向新型农林业经营主体和中小微企业提供微服务、低代码架构平台,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全面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撑能力,发挥伊春森工集团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建设重点国家实验室、林草科学工程、林草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互联网”模式构建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专家团队,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1.建设生态智慧景区。推动汤旺河林海奇石景区、五营国家森林公园、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景区的数字化设施建设,扩大景区5G、无线WIFI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加快推进景区视频监控设备、物联感知网络、导览终端的建设部署。提升重点景区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景区内部人流实时监测、安全预警和应急调控能力,在3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在线预约预订、分时段预约游览、流量监测监控等功能,在4A级以上旅游景区推动实现智慧停车、智慧导览、景区导航、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门票预约等功能。

  2.打造旅游网红打卡地。以“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为主线,叠加冰雪主题、康养主题、体育主题等,利用“祖国林都”“红松故乡”“天然氧吧”等名片和自然保护地、非遗文化等资源,加快打造伊春特色化网红路线、网红景区、网红食品、网红店。强化旅游综合营销,积极与各大在线旅游网络平台和线上APP合作,通过“趣龙江”、抖音、微信公众号、旅游峰会、文化论坛等媒体平台,加大对网红打卡地的宣传推广。

  3.探索新型“云旅游”产品。通过VR/AR、数字孪生等技术,对重点景点进行三维可视化虚拟仿真,构建虚拟化景区、数字化景点,集成全景展示、实景模拟、语音导览、互动分享等功能,打造“云上游览、线上观光”的游客体验方式,形成游客先网络种草后实地旅游新模式,推动旅游行业门票型经济转向体验型经济。

  专栏6  智慧景区建设工程

  1.推动“旅游+文化”融合。深度挖掘伊春特色林业生产生活文化、森林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特色,开发伊春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探索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智能化的文化旅游体验项目。打造数字森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等数字场馆,加快全景展示、数字交互、虚拟体验等场馆智能改造,提供一键预约、AR导览、AI讲解、文化讲堂、5G阅读等在线文化服务。

  2.推动“旅游+康养”融合。依托溪水和九峰山养心谷康养基地、岐黄康养度假综合体及嘉荫茅兰沟、溪水森林公园、汤旺河林海奇石景区等,打造智慧康养特色群落。加强景区与康养机构、数字技术企业的合作,推进智能健康监测APP、智能可穿戴、智能养老监护、导诊及辅助机器人等医疗康养智慧应用,创新面向老年群体的智慧康养服务。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积极推动各类健康养老机构和服务商之间的信息共享,开展智慧社区养老、居家养老。

  3.推动“旅游+体育”融合。积极举办国际森林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推进5G+8K超高清视频直播等技术的运用,实现多渠道的赛事直播、赛事转播,提升伊春体育活动的知名度、影响力。利用数字孪生技术,积极打造自驾越野、森林穿越、山地自行车等特色旅游线路。运用5G、CIM、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冰雪场馆管理和赛事服务,推进体育场馆智能化改造。

  4.推动“旅游+会展”融合。依托森林生态旅游节、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中国(东北亚)森林博览会等会议会展活动,创新发展“旅游+会展”服务。加强会展场馆智能化建设,聚焦人流、车流潮汐化集散需求,强化网络覆盖能力、打造数字化会议中控系统,实现高效智能的运营监控与指挥调度,提供刷脸入场、线上助展、直播展销、供采对接、云签约等创新会展智能服务。升级智慧停车场、智能酒店、数字展销中心、智能餐厅等周边配套设施建设。

  1.推进智慧旅游管理。通过对旅游资源、行业、企业、服务、环境等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共享整合,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支撑产业决策、精准营销、应急管理、行业监管等业务应用。积极创建旅游诚信示范市,建立线上线下相统一的涉旅企业溯源溯责和诚信评价机制,建设完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定期开展信用评级,实施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将信用情况与奖励补贴、资金扶持、评先评优等挂钩。

  2.优化智慧旅游服务。建设伊春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整合集成旅游导览、导购、导游和导航服务,聚焦“吃住行游购娱”等重点旅游服务,推动从信息搜索到预订交易、消费评价的一站式在线服务。拓宽文旅服务渠道,开发建设“一部手机游伊春”、“云游林都”等在线服务平台,丰富线上渠道内容,加快信息展示大屏、多媒体触摸屏等智能实体终端部署,推进“信息服务无障碍”服务模式。

  专栏7  旅游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1.积极融入龙江全域旅游。融入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强化与省内城市的智慧旅游合作,主动探索旅游数据共享、旅游监测协同、旅游信息推送、跨区域导览等合作模式。加快与黑河市、哈尔滨市、鹤岗市等共建旅游廊道和旅游交通链接,探索建设跨城市智慧交通。创新智慧旅游营销模式,探索与周边城市在旅游宣介上开展合作,联合健全线上线下立体营销网络,整合宣传资源和渠道。

  2.加强伊春—茂名旅游合作。促进伊春—茂名两市旅游业交流合作共同发展,在智慧景区建设、旅游品牌线上宣介等方面加强合作。借鉴茂名市数字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在数字文旅、周边城市旅游合作、旅游监测、旅游产品设计、品牌宣传推广、乡村旅游、智慧场馆建设等方面汲取经验。在两市相关旅游APP或服务平台上共同推广旅游资源,推动两市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

  3.引进培育文旅企业龙头。推动与大集团大企业战略合作协议落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催生壮大旅游新增长点,培育形成特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国内省内头部文旅企业在伊春注册独立法人公司或联合国资平台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引导被引入企业逐步深化对伊春旅游资源的开发,从现有旅游服务管理升级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迈进。以龙头企业带动本地中小微数字文旅企业培育。

  专栏8  数字文旅企业壮大工程

  1.加快“智能工厂”示范建设。依托建龙西钢、鹿鸣钼矿等龙头企业,通过试点示范引领,在矿山开采、钢铁生产领域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商用密码、数字孪生等技术在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的应用。探索形成一批“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虚拟/增强/混合现实(XR)+”等智能场景,建设一批具有行业先进水平智能生产车间(工厂)。引导企业对照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标准、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等开展对标、评估、诊断与改进。

  2.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搭建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设备上云、管理上云、服务上云、数据上云,分行业制定中小型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产品目录,积极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培训服务。分行业培育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示范标杆企业,推广应用数字化新技术、新模式。鼓励企业建设行业大数据资源,强化数据管理水平,利用大数据加快网络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生产发展。

  1.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鼓励钢铁、农业等领域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企业上链用链。支持企业综合运用5G、TSN(时间敏感网络)、边缘计算等新型网络技术实施企业内网升级改造,探索云网融合、确定性网络等新技术部署运用。建设高质量的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数据在各环节的无缝传递。

  2.深化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鼓励建龙西钢、鹿鸣钼矿、伊春华能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级或行业级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挖掘行业数据价值,培育发展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一体化协同体系。开展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支持工业企业探索基于标识解析的供应链管理、工厂内物流、关键产品追溯、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模式。

  大力推进数字矿山建设。加快鹿鸣钼矿智能化改造,加快部署智能传感器、智能摄像机、无线通信终端等智能感知设备,积极搭建矿山物联网平台,实现生产现场数据全面采集和生产过程实时感知。探索建设智慧矿山一体化管控平台,集成GIS和BIM技术,打造矿山5D数字孪生,为矿山生产作业、生产安全、后勤保障等提供基于“一张图”的协同管理和决策分析。结合矿山生产工艺流程,积极拓展5G在矿山开采、选矿、设备维护等场景的实践探索。

  持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能。引导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行业企业实施节能与能效提升技术改造,推动工业余热余能梯级和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鼓励建龙西钢、鹿鸣钼矿、伊春华能等行业龙头企业构建数据支撑、网络共享、智能协作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贯穿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全过程,持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

  创新“互联网+智慧能源”管理。针对重点行业的主要工序工艺、重点用能系统、关键技术装备等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鼓励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在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建设能耗信息在线采集和动态监测系统,推动中小企业建立“简化版”能源管理中心,实现能效管理、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智能调度调控等一体化应用。鼓励重点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专栏9  优势工业数字化转型工程

  围绕民生服务重点领域,引进一批服务能力突出、商业模式成熟的综合性平台,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细分领域平台企业,打造一批产业优势突出的平台产业集聚区,创建一批综合型和特色型平台经济典型示范。支持和推广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普及通用化教育云应用,鼓励开发智能化、交互式在线教育产品和服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大力发展家政电商、“互联网+家政”等新业态,利用多方资源和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家政企业,在垂直细分领域建设家政企业服务平台,促进家政服务业与平台经济融合发展。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条件,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整合线下资源,推进传统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和平台化转型。丰富数字消费场景,创新云逛街、云旅游、云展销等消费新模式,推动无接触服务向文化体育、家政服务、旅游住宿等应用场景延伸,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民生服务体系。

  发挥伊春森工集团龙头带动作用,依托伊春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服务中心,集聚培育一批电商创新型企业,升级完善“伊春林都汇”“林都优品”“1林go”等本地电商平台,放大“林都好货”品牌效应。持续拓展电商渠道,支持优势企业、经营主体、生产基地加强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发展特色鲜明的电商网店、旗舰店。鼓励北红玛瑙、北沉香、桃山玉、林都北药等产业重点企业和专业市场拓展电子商务应用,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培育推广定制化生产和精准营销新模式。鼓励“老字号”品牌融合创新,通过跨界联名、新品首发等形式推出新产品、新模式。培育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网红产品”,创新推进“直播+基地”“直播+林场所”“直播+车间”等特色产品直播,构建“1+5+N”直播电商产业发展格局。

  专栏10  电子商务产业提升工程

  加快物流园区数字化转型,集成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北斗导航等技术,推动伊春经济开发区冷链物流园、黑龙江(伊春)中药材物流基地、伊春汇源冷链物流基地等物流园区(基地)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广应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智能快件箱、自动分拣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加快物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支持伊春公路货运枢纽站、铁力东北亚物流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开展智能配载、安全运输、路径优化、信用监管等方面数字化改造。加快完善智慧物流配套体系,聚焦森林食品、中药材、林特产品等重点品类,完善仓储、运输、流通加工、分拨配送、寄递等冷链服务。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项目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加快智能末端配送设施城镇社区和行政村全覆盖。

  加快建设数智产融平台,围绕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大对象,构建以金融资源流转为核心,“政银企”一体互动为目标的区域产业信用金融互动生态,助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发展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新业态,规范互联网支付业务发展。依托与茂名市的对口合作机制,推动金融要素市场跨地区整合与流动,推进合作发展创投基金、天使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引进金融机构跨境结算功能性总部,建设对俄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扩大金融服务跨境合作。发挥伊春冷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电子发票管理中心、企业数据处理中心等落户。

  1.加快推进智慧生活圈试点示范。在伊美区、铁力市等地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建设,支持公共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商业服务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智慧社区建设投资和运营,集成社区数据采集、政务服务办理、基层党建、物业管理、医疗卫生、社区养老、社区电商、生活缴费等多元化服务,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完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持续开展老旧社区智能化改造,全面部署政务自助服务一体机、智能监控、红外报警、电子围栏、防火应急联动、车牌智能识别、智能充电桩等终端设施,在重点商圈打造全域智慧停车平台,推动全域停车的整体管理和运营。加快打造“书香e春”,新建“数字森林书房”,推动“数字森林书房”进景区、进社区、进乡村。

  2.深化多层次智慧教育建设。围绕林区经济发展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打造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北药、木业加工、绿色矿业等相关特色优势专业和专业集群,形成“一校一品”特色发展格局。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建共享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全面完善校园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建设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未来教室。依托远程教育和网络学习空间,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积极发展社区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推动在线职业教育与在线职业能力提升,打造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3.推进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设“健康伊春”,建设基于电子健康卡管理的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实现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远程医疗等智慧化服务。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规范化升级,进一步建设紧密型医共体,推行省远程医疗平台、影像云平台应用,提高卫生信息资源、影像资源、检查检验结果等在医院间共享互认能力。推广人工智能在辅助读片、辅助诊疗、辅助随访等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全面提升公共卫生防控和救治能力。

  专栏11  智慧医疗建设工程

  1.提升数字政务服务协同效能。完善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打造“办事不求人”政务服务品牌。应用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助推减证便民,建设内外互通、资源共享的区块链政务服务网络,推动基于区块链的共享校核。加快“指点伊春”融入“黑龙江全省事”移动端,推动政务服务入口适老化、无障碍化改造。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政务服务能力,统筹推进构建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

  专栏12  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提升工程

  2.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数字底座。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升级,推动城市照明设施、道路设施、桥涵设施、城建公用设施、排水设施和防洪设施等市政公共设施智能感知终端部署和状态动态监测。建设伊春时空信息云平台、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和数字化网格平台,打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数字底座,推动城市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同生共长。建立全域感知、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智能研判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对城市日常运行、管理、决策和应急指挥的全面支撑。

  专栏13 “伊春城市大脑”建设工程

  3.构建数字边疆治理体系。建立党政军警民一体化强边固防、联防联治机制,建立边境口岸突发事件联合应急处置机制,推进边防数据信息深入共享融合,提高管边控边治边的协同化、精准化水平。将面相动态识别技术、智能监控、小型雷达、无人机、红外人体探测仪等新技术、新装备融入口岸执勤现场和边境技防建设,提高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的动态感知和实时管控能力,推进边防拦阻智能化报警设施建设,提升边境地区信息化、智能化管控工作水平。

  1.推进园区数字化运行管理。聚焦伊春经济开发区、铁力经济开发区、嘉荫经济开发区和南岔经济开发区,提升园区网络接入带宽,完善园区物联感知、视频监控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5G连续覆盖和免费WIFI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建设集应急管理、安防管理、资产管理、环境监测、项目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园区经济运行监测体系,采集企业产业运行数据,支持市、县(市、区)相关部门实时查看、数据报表生成、信息推送,为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健全园区对企服务能力。鼓励各园区立足产业集群特色,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共性技术服务。分层次引导企业提升自身智能化建设水平,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支持园区内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特色专精数字化发展。支持园区建立孵化器、众创空间,引进专业孵化服务企业,提供招商推荐、技术服务、运营支持、人才培训等孵化配套服务,为数字经济创新成果孵化转化提供有利条件。

  1.提升林草资源数字化管护能力。依托伊春森工集团建设数字林草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精准定位和动态监测林草资源。建设森林资源监测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全市森林、绿地资源进行规范化存储和检索。健全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系统,依托市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网服务平台开展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防治宣传。依托伊春森工集团建设森林防火智慧调度系统,连通市、县和集团公司,利用航天遥感技术、无人机、防火专用飞机等健全监测预警、阻隔、通讯和指挥会商能力。健全森林公安局域网,全面提升市、县(市、区)两级森林公安部门执法办案信息化建设。

  专栏14  数字林草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

  2.强化智慧生态环保监管。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物联传感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全市大气、水、污染源等生态环境要素的自动感知和数据采集。加大对汤旺河、呼兰河等重点流域,林业湿地等重点生态环境及矿山、工厂等重点生产场所的感知设备部署力度,开展废水、废气、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监测治理。建设全市智慧生态环保平台,丰富生态保护红线智能监管、生态灾害监测预警、生态修复辅助决策等应用,提升污染源溯源、环境状态评估、城市增绿增景、森林采伐管控等智慧化管理水平。利用无人机、5G、手持终端等技术手段提升现场监察执法效率。

   

  专栏15  智慧生态环保平台工程

  1.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双千兆”全光网建设,扩容升级城市骨干网和城域网,提高全光锚点部署密度,新建市政道路、住宅小区和楼宇光纤铺设要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推动城市和农村光纤全覆盖。持续优化4G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推动农村地区和城区室内的深度覆盖。按照“以建带用、以用促建、急用先建、建用并举”的原则,着力推进5G网络全覆盖,加大基站选址、用电等支持力度,推动基站共建共享,推动5G-700M基站建设,实现农村地区、主要林区和各县(市、区)城区内5G信号的深度覆盖与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3A级以上景区的连续覆盖。加快5G室分系统建设,满足多样化室内场景应用需求。加快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改造升级。坚持以公网为主、专网为辅的建设原则,加快建设林区公共信息网络,逐步实施连通林场驻地、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及重要科研站点的传输光缆线路建设。加快建设林区或偏远作业区的移动通信基站,推动覆盖林区生态功能区的公众和林业专用一体化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探索北斗、天通、高通量等卫星通信设施设备在林区的深度应用,减少通信盲区。

  2.推动物联感知网络设施建设。加快物联传感、地理空间、卫星导航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统筹全市物联感知和传输网络规划布局、建设应用和运维管理,推进高、中、低速物联网协同部署,推广NB-IoT/eMTC/5G移动物联网覆盖范围,加强林区、农区、地下空间、0-3公里边防地带等区域的信号覆盖。统筹物联感知终端部署,积极推广物联感知技术在森林防火、生态监测、景区管理、农业生产、远程抄表、应急管理等领域应用,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建设全市统一物联网管理平台,推动各类物联网前端设备通过NB-IoT、eMTC、3/4/5G、WIFI、有线网络等统一接入和管理,实现对全市物联网监测数据的统一采集和集中分类管理。

  专栏16  5G伊春工程

  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充分发挥我市能源、环境等优势,鼓励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在我市布局建设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确保大型数据中心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电源使用效率)降至1.3以内。推动云计算中心绿色改造,推动小散旧数据中心利用云计算、绿色节能等技术进行整合升级。推动数据中心智能化发展,积极部署智能计算中心,实现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加快打造算力平台、人工智能公共支撑平台。推动数据中心协同化发展,结合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需求,建设集内容、网络、存储、计算为一体的边缘计算资源池节点,提高边缘分布式节点和中心节点的协同管理能力,实现“云+边+端”高效协同计算。统筹建设市政务云计算中心,整合利用现有的基础环境、计算、存储和灾备中心等资源,为全市各级各部门政务系统应用提供统一云计算服务,加快非涉密政务系统整合上云。各县、市辖区不再单独新建政务云数据中心,按照“统采分签”的方式实现各级政务系统和数据集中承载。

  打造区块链公用基础设施。积极融入全省区块链政务服务网络,将我市政务云纳入全省区块链政务服务节点体系,为各级、各部门提供“灵活多样”“统管共用”的区块链应用支撑服务。结合各领域政务应用需求,推动已有政务信息系统区块链改造,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系统共同维护和利用。深化区块链行业应用,建设“伊春链”,深化森林食品、木材精深加工、北药精深加工、特色养殖、绿色食品追溯、供应链管理等区块链应用,以区块链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落实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要求,确保重要系统和设施安全有序运行。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使用自主可控的服务器、终端、云计算、操作系统、存储器等软硬件产品。建设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检测、预警、应急指挥与攻击溯源为一体的动态化、智能化的安全管理系统,推进数字认证、访问控制、虚拟专网(VPN)、CA证书、安全协议等技术措施的综合运用。加强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数字水利等重点行业数字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基础设施运行状态、风险隐患实时感知。

  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落实国家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销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数据使用者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加强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篡改、防泄露、防窃取、防病毒的监测、预警、控制和处置能力建设。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力度,规范身份信息、隐私信息、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传输和使用。

  十、优化城市发展新生态体系

  (一)全面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1.积极开展数字营商环境“双对标”工作。加快出台《伊春数字营商环境正负面清单》。省内对标先进地市,省外对标先进经验,研究制定数字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数字营商环境“指标长”制度,由主要领导挂帅高位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实现权责清单标准化管理和动态调整,提高企业开办经营便利化程度。建设“诚信伊春”,大力推广“信易贷”,拓宽中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渠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大“惠企政策送上门”工作力度,建立完善政企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公共资源交易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推动建成“公正开放、竞争有序、服务到位、监管有力”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监督体系。

  2.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双清单”制度。按照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资金的原则,加快出台实施伊春数字经济投资机会清单,明确对纳入清单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实施配套优惠政策,优化财政配套资金向纳入清单的项目倾斜支持。加快出台实施数字经济招商引资(智)清单,明确纳入清单的重点产业方向与动态调整机制,针对产业链链主企业、骨干企业与关联企业,以及重点研发机构、优秀人才等完善精细化的支持政策。制定完善市县两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招商引资考评机制。

  3.全面激发数字经济“双主体”活力。充分发挥伊春森工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头雁作用,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领域的国有资本。落地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深入实施民营企业梯度成长培育计划和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实施数字经济隐形冠军培育计划,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建立“种子选手-希望企业-隐形冠军”的隐形冠军企业发现和培养机制。遴选或引入一批实施数字化伙伴计划的领军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研发、试验等公共技术支持,引导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促进与龙江城市协作联动。加强与哈尔滨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方面的合作,引导哈尔滨科研院所、实验室等在伊春合作落地,吸引数字经济尖端人才和领军团队在伊春落户,通过合作培育本地人才队伍,提升本地数字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伊春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对外辐射功能,与周边城市开展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应用场景拓展等合作,积极强化重大合作项目建设和平台对接,以数字化联动黑西北地区的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促进黑西北生态城市组团发展。

  加强和对口城市合作联动。加强与茂名合作,引导伊春企业参与东盟地区投资及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茂名设立伊春森林食品营销店,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促进更多伊春特色森林食品进入华南市场。构建景区联盟,推行两地市民互享景区免票政策,开展“数字旅游节”。加快科技金融发展,合作成立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引导南方资金北上。围绕伊春森林食品、茂名农产品、生物医药等领域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组织两地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对接交流活动,建设完善科技孵化平台。

  围绕国家向北开放门户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依托中俄、中蒙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加工贸易及服务贸易。提升对俄木材精深加工和劳务输出等合作层次。积极拓展与俄、蒙的跨境旅游合作。推进“数字丝路”建设,围绕特色生态产业、全域旅游等产业优势,健全以对俄和东北亚为重点的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科技共享等交往合作机制,构建内外互动、双向互济的跨境产业体系。推动口岸港口扩建,高质量建成嘉荫边民互市数字贸易区。推进国际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带动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建设对俄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打造中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区。积极推动在伊企业参加中国—俄罗斯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交流活动。入驻“龙江云展会”平台,组织本市外贸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服贸会等展销推介活动,助力企业开拓市场。

  专栏17  产业综合服务监测与合作交流工程

  强化数字经济工作统一归口,成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数字经济发展会商机制,解决跨部门、跨领域重大工程建设问题,形成全市上下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格局。各地、各部门做好数字经济工作任务分解细化,扎实推动相关工作落实。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伊春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

  加快出台《伊春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加快制定数字经济发展奖补政策实施细则,重点支持引进电子信息、软件、互联网等领域的知名企业,在税收优惠、人才引进、财政专项资金等方面予以优惠。加大对重点领域项目的引导扶持力度。完善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资建设运营模式,推广PPP建设模式。

  积极引进和培养数字经济领域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建立和完善相关人才认定、创新资助、创业扶持、安家补贴等政策。积极打造“伊春数字工匠”,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导师团队,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实训基地,面向市场需求加大本地职业学院、技师学院的教育投入与学科建设。

  加快培育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聚焦数字经济发展,以项目为抓手,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领域,部署重点场景应用,助力数字技术应用落地实施。加强与国家级权威智库交流合作,在重大规划编制与衔接、课题研究、决策咨询、项目策划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促进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紧扣全省数字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建立符合伊春市实际的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依托权威第三方机构开展数字经济年度评估评价。探索推进将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各地、各部门相关绩效考核,作为财政预算动态调整和联动机制依据,将数字经济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各地、各部门绩效考核和领导班子考核内容。

  实施“伊春数字印象”宣传推广行动。支持举办数字经济论坛、博览会、创新大赛等活动,充分利用全媒体渠道强化伊春市数字经济政策宣传。倡导人人都是伊春数字经济发展的“宣传员”,鼓励政府部门和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优秀案例评选,加强对伊春市数字经济发展成效、典型企业成果的宣传推介,塑造伊春数字经济品牌,营造数字经济发展良好氛围。 

  图表解读:https://www.yc.gov.cn/zwxxgk/zcxd/tbxd/2022/05/159840.html

  文字解读:https://www.yc.gov.cn/zwxxgk/zcxd/wzjd/2022/05/159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