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探访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护鸟人与天鹅“小雪”的十四年
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入海口,察看河道水情,详细询问净流量、输沙量等,并听取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情况汇报,沿木栈道察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他指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要抓紧谋划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论证、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沿线就都走到了。
“总书记来到黄河入海口,了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对我们近年来所做的湿地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提出肯定,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巨大的鼓舞。”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救助站鸟类驯养师李建告诉记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段学虎
相逢
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的大屏幕上,一条不断向上延伸的曲线勾勒出1992年以来鸟类数量的变化: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二级保护鸟类65种。黄河三角洲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两条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生态优良鸟先知,良好的生态吸引了万鸟翔集。这其中,也离不开护鸟人、爱鸟人的呵护,而李建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黄河口,有一只名叫小雪的天鹅是绝对的“大明星”,它的神奇经历,从侧面说明了黄河口不单单是“鸟类国际机场”,更是“鸟的天堂”。
10月22日下午,天朗气清,让黄河口沐浴在一片金黄的暖阳中,随风飘摆的芦苇在蓝天暖阳的剪影,有着一丝静谧的微光,保护区道路两旁的芦荻花白得刺眼、远处碱蓬吸了大半年的盐分,在这个金秋开始浑身赤红,变成了黄河口的迎宾红毯……保护区内星罗棋布的水面上,随处可见大雁、野鸭、鸬鹚等水候鸟和一些鸟家族的“大长腿”——涉禽,天空中,不时的有惊寒的雁阵伴随着“啊……啊”的雁鸣。深秋的黄河入海口,没有北方秋季普遍的萧杀之色,反而是一片生机盎然。
在黄河口鸟类科普园,一身迷彩服的李建在苍茫的保护区内,很不显眼。
工作使然,李建习惯了穿迷彩服,“自然保护区内,迷彩服是必备的,我们尽量与环境保持色调一致,让鸟儿见了不至于害怕。”
跟随李建来到科普园的最南边,他的嘴里突然发出了一阵“吘——吘”的天鹅叫声。笼舍里一只脖颈颀长的大天鹅也瞬间回应,眼里泛着见到亲人同类的光。这只回应的天鹅,就是小雪。
时针拨回到2007年的冬天,当时还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救助站里一名小伙子的李建,在封冻的河道里捡到了伤痕累累的小雪,当时的小雪还不叫小雪,只是一只遍体鳞伤的亚成体大天鹅。
李建和同事一起,小心翼翼地把它带回保护区鸟类救助站,为它治伤、喂食,从此揭开了一段黄河口护鸟人与大天鹅的神奇情缘。
“当时我们都没有信心,伤得太重了,脖子、翅膀都有伤,野生的鸟气性也大。”李建说,一开始,天鹅伤势太重,反而任他摆布,“喂食物虽然费工夫,但是却能让它吃进去。”
一个月的守护,这只大天鹅除了左翅膀骨折后永久性的畸形和脖颈上一处细微的疤痕之外,身体基本康复了,可它再也不能像同类一样翱翔蓝天了。一个月的守护,让天鹅认准了李建,每天蹒跚跟随着李建,一人一鸟,相映成趣,这让大天鹅在黄河入海的地方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它伤好之后,特别黏我,这是它和其他的野生鸟类不同的地方。其他的野生天鹅或其他鸟类,人离很远就飞走了,它确实不太一样。”在一场小雪天,李建给它起个名字——小雪。既是当时的天气,还是天鹅那一身如雪般洁白的羽毛。
现在,小雪已经成了保护区的“大明星”,游客慕名而来。东营市还把小雪和李建的故事搬上了舞台,打造了舞台剧《黄河口奇缘——天鹅》。但是小雪还是只会跟着李建散步,振翅和李建互动,甚至通过天鹅特有的鸣叫声和李建“聊天”。
相亲
救命之恩和悉心养护,让小雪特别依赖李建,“救助后3个月左右,我请假休息,小雪见不到我,就不吃东西了。”接到同事的“告急”电话,李建中断休假,赶回了保护区。
小雪是雌性,李建就拿小雪当自己的女儿。甚至,李建带着四岁的女儿来看小雪,也告诉女儿,“别看它身体比你小,但是它年龄比你大,你应该叫它姐姐”。
时间久了,李建觉得,作为一个生物,没有繁衍后代,总是有些遗憾,所以,李建这几年来一直在为小雪找男朋友。
“换了三只雄性大天鹅,但是小雪一直没有繁衍出后代。”
现在和小雪在一起的是科普园里最强壮的一只雄性大天鹅。小雪和它相处得也不错。甚至于,每次李建叫小雪时,这只雄性大天鹅都会摆出战斗姿势,偷袭李建,准备英雄救美。得到爱情滋润的小雪,甚至开始对李建越来越淡。
“现在我叫小雪,它就是回应几声,不像以前了。看到它和男朋友相处,我体会到了一个父亲失去女儿的感觉,心里还有点酸酸的呢。”
在李建眼里,小雪足够特殊,“这些年,我们救助的鸟类数以千计,一般救助的鸟类,都因为野性,要么自己‘绝食而死’,即便救助成功的也是头也不回地飞走。只有小雪,和人类有了这么深情的一段情缘。”
今年,是小雪在黄河口的第十四年。按照一只天鹅的寿命,小雪已经步入中老年。这十几年间,黄河口已经实现了丹顶鹤、东方白鹳的人工繁育,其中,过去两年人工孵育丹顶鹤7只。
我们
小雪改变了李建对工作的认识,“刚来的时候,感觉这里除了环境好啥都没有,现在每天和这些精灵们相处,让我感觉自己的工作很伟大。”李建说,自然保护区里的鸟类越来越多,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鸟类开始在保护区出现,自己的工作也越来越有趣了。“原来是187种鸟类,现在已经371种了,今年在保护区内又确定了火烈鸟、白鹈鹕等新发现鸟类栖息。”
就在今年8月份,爱鸟人士在自然保护区附近的滩涂发现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上最濒危的水鸟之一、全球仅剩下少于200对、极度濒危的鸟类勺嘴鹬。
“我们会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守护黄河三角洲这片生命的热土。”李建说。
李建所在的自然保护区,只是东营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的一个缩影。爱鸟护鸟,让鸟儿爱上这片年轻的土地,东营人都在行动。
东营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观鸟协会负责人郭建三说,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每年都能收到20多例鸟类救助信息。协会也从刚成立时的1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570多人。
“我们协会承担着鸟类栖息地巡护、生态文明教育等职能,目前巡护鸟类栖息地十几块,下一步计划围绕黄河滩区建立10块左右的鸟类栖息地。”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东营市鸟类保护组织在多个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上个月东营胜利四中师生们还救助了一只怀氏虎鸫。”
东营人爱鸟护鸟的意识提升,加上越来越明显的生态环境改善,让东营的湿地城市名号,越来越名副其实。据统计,今年在东营城区周边筑巢繁殖的东方白鹳已经达到四巢,“城区内的科技馆、城南的火车站、城北的园博园北,都发现了东方白鹳成功孵化,城区内水系里,海鸥越来越多,白鹭时常可见,各类小型涉禽、水鸟常常被发现,鸟儿进城正在初步实现。”郭建三认为,本次总书记对东营的考察,更加鼓舞了东营把生态环境继续搞好的信心,“我们有信心让东营这片盐碱地变成生命绿洲、鸟的天堂。”
黄三角早报今年以来,也已经接到并帮助救助两例由普通市民发现的病弱野生鸟类。
后记
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改道重回山东入海,九曲黄河万里沙,一百多年里,黄河把中国内陆的泥沙搬运到黄河入海口,不断的泥沙淤积造陆,形成了今天2400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也造就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黄河三角洲在世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特色,自然植被覆盖率达到了55%以上,资源禀赋和生态功能具有全球性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
目前,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野生动物1630种、植物685种,鸟类371种(2019年以来新增加3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我国丹顶鹤野外繁殖的最南界。
黄河口的“头衔”还有很多,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的种质资源库,目前在黄河口封育面积超过65000亩。此外,黄河口生长着见证新生土地诞生“沧海桑田”的植物——盐地碱蓬、芦苇、柽柳、二色补血草、罗布麻、白茅等等。“新淤积出的土地,植被是一个重要的演进标志,首先生长的是碱蓬,随着土壤盐度下降,之后开始生长芦苇,等到柽柳能正常生长,那就意味着这片土地的盐度进一步下降,继续向良田转变。”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黄河三角洲先后颁布实施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编制实施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规划、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开创了全国自然保护区详规编制先河。
2016年起,保护区联合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开展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的治理研究,去年以来进行了大面积治理,成效明显。针对河流沼泽、盐沼、潮间带湿地,保护区探索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三种修复模式,已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保护区持续加大生态补水力度,2020年补水量首次突破1亿立方米,今年1-8月累计补水1.6亿立方米,保持了良好的湿地生境。2017年以来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增长了12.3%、188平方公里,昔日的光板地、盐碱滩,变成了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大湿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