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旅游局长称克隆丽江不可行
从重树信心,到超前规划,再到借助媒体曝光率打出旅游品牌,随后将旅游做精做强,这是丽江后推出恢复重建的 “丽江模式”。那么,对于地震旅游损失超过500亿的四川,又该如何为我所用?无论是四川省、成都市旅游局,还是具体受灾的景区,出奇一致地认为“丽江模式”确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决不能照搬——正如专家阮仪三提出的,保持原来的风格,创造自己的文化,才是四川灾后旅游重建需要遵循的准则。
本报从6月18日连续推出的“地震后的崛起·丽江启示录”大型系列报道,引起了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的关注。谈起四川旅游重建如何借鉴丽江模式,这位对四川旅游如数家珍的局长昨天说,在四川,再造一个丽江是绝对不可行的,但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而绝不只是简单的克隆。
A借鉴丽江
再造一个丽江绝不可行
“丽江震后重建的精神和经验都有可取之处。”张谷说,地震后,四川19个市州不同程度受灾,重灾区达10万平方公里,涉及2792万人。包括都江堰、卧龙、九环线、三国线在内的精品旅游线路及产品,都受到重创。旅游业成为四川震后惟一全面停营的产业,恢复之路漫长而艰难,所以,借鉴12年前,丽江在利用媒体打出知名度和保护民俗文化上的超前意识,“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丽江、唐山都只是一座城市受损,和这次四川大面积区域地震灾害没有可比性。”张谷说,抛开地震烈度的不同,在景区知名度上,当年的丽江和现在的四川也不可同日而语。1996年地震前,丽江只是云贵高原上一座不知名的小城,“是地震增加了它的旅游知名度。”但四川不同,汶川地震前旅游就已经声名远播。张谷认为,丽江这种震后充分利用媒体曝光率的宣传策略,对四川也有一定借鉴意义,大熊猫、都江堰、三国线、天府成都等品牌要巧借世界媒体聚焦,与5·12、聚源、映秀、汶川、汉旺、北川等捆绑传播,演绎故事。
除借鉴媒体公关战略外,张谷说,丽江救灾精神和古城保护方法等,也可学习。“如二王庙等文物单位,就一定要借鉴丽江古城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建。”而像理县桃坪羌寨、北川羌文化、阿坝藏文化等民族的东西,也要向丽江学习,大力弘扬保护,使之与旅游发展协调。都江堰市旅游局规划处郭处长对此也有同感:“肯定不能照搬丽江模式。相信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都江堰的修复方案会更加科学。”
B 废墟之旅
打造龙门山地震带旅游线路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马不停蹄,几乎考察了大半重灾景区。他向记者透露,四川由于受灾面积更大,“可以做的文章也更多。”比如可以建四川特色的地震遗址公园,又比如建设差异化的民俗旅游城镇。目前已有北川、都江堰、德阳等地规划建设地震遗址公园,龙门山脉零散的景区也可借这个机会整合推销。
张谷说,龙门山脉沿线的景区,如银厂沟、汶川、汉旺等,本身是零散而自成一系的,但地震后,更大的整合力量将把它们集合为一个整体。“过段时间,我们会包装汶川地震带上的一条旅游环线,景区重建也会着眼于更有特色的地震区域旅游目的地。”
张谷最后还谈到了四川震后城市的规划,“旅游城镇的打造一定会朝着特色和一步到位的方向。比如北川异地重建,就会考虑保存原汁原味的羌文化,而阿坝的建设,藏文化会贯穿。”张谷神秘地透露,“到时,城市与城市之间,一定会有风格、有差异的美丽。”北川的羌寨碉楼、都江堰的水城风光、彭州的山清水秀,都指日可期。“四川有很多特色民居,尤其是藏族与羌族聚居的地方,房子很漂亮,碉楼也很有特色。”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说,恢复四川旅游,可以根据当地地质、地貌,部分有选择性地恢复,但一定要保持原汁原味。现代化的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并不冲突,首先要尊重理解民族文化,尊重地方风格。阮仪三一再强调,只有保护好了,才能谈开发旅游。对阮仪三的观点,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也表示赞同。
成都的旅游创新,邓工力也是成竹在胸,“首先,成都的旅游人很坚强,从5月12号开始到22号为止,几百公里的灾区旅游线上,他们完成了1万多人的大救援。旅游企业受损后,他们迅速组织恢复,期间,还搞了一系列爱心旅游活动。灾后13天,‘花水湾’温泉小镇开工,也足以证明成都旅游人的坚强。”邓工力说,成都旅游人还很智慧,正在着手化害为利。“我们规划开发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在他的蓝图中,利用都江堰与汶川的道路连接之便,开发一条“汶川”特别旅游线路,以及打造地震遗址、纪念物等,都是成都的创新之路。
都江堰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兴国呼应了邓工力的说法,去年,该市已对都江堰青城山景区内的文物建筑进行了抢救性测绘,恢复重建不会损害世遗原有的风貌。而且,通过重建,该市的旅游档次和品质还将进一步提高。除了保护好世界遗产外,还要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底蕴有机融合在一起,提升旅游品质。同时,按5A级景区标准抓紧恢复都江堰-青城山景区,并实施一批新项目。另外,结合乡镇的恢复重建,打造一批国际水准的旅游小镇,以整体提升全市旅游的规模和档次。
C 对口援建
丽江助四川一臂之力
一个星期前,记者在丽江采访丽江旅游局局长和耀新时,他就提到要到成都考察。但没想到,第二次联系他时,他已经带着178万元和优惠奖励政策,组成丽江旅游慰问展洽团来到成都,对四川6个旅游受灾区进行对口援建。在成都的和耀新告诉记者,无论是旅游建设已经成熟的丽江,还是正经历震后阵痛的四川,转型都是迫切的出路。“我每天都在思考,发现旅游转型非常关键,丽江正处在转型期。”和耀新说,再美好的自然景观总有一天会看腻,要从观光旅游逐渐转到度假、康体旅游,才是旅游良好的发展趋势。这个想法,与成都市旅游局局长邓工力不谋而合,“灾后旅游要转型。”邓工力告诉记者,他看好未来成都的旅游发展,“今后旅游有三转变,从门票型经济收益模式转为目的地型经济收益模式;从观光旅游转为度假旅游;从农家乐旅游转型升级为乡村度假旅游。”
和耀新的成都之行还带来了成都与丽江的合作前景。“作为两个同样遭受地震灾难的城市,我们非常重视跟成都的合作。”和耀新说,接下来,丽江市旅游局将对绵阳、都江堰、阿坝等灾区的90余个旅行社进行门店恢复。目前,丽江已接收了50名灾区孤儿,下一步还将邀请四川灾区的100名儿童到丽江免费旅游,帮助他们在旅游中平复心灵的创痛。同时,丽江与成都还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长效的客源护送机制,区域联动、互惠互利。
□记者手记
重振旅游雄风四川指日可待
一周的采访圆满结束,挥别这座蕴含厚重历史文化的古城,记者依依不舍。无论是丽江人还是丽江的风景,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回首丽江旅游,我们可以借鉴与学习;落地四川,我们则需要太多的思考与总结。
坚定不移的救灾信心,万众一心的重建保护,不可复制的古城风光,憨厚淳朴的纳西民风,甚至超前的精品意识和城市建设,都让废墟上的四川,看到了重新站立的希望。
展望成都未来的旅游经济,一片大好。普通市民、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所有人都对四川恢复重建充满信心。失去并不可怕,损失可以弥补,信心能够重树。行动起来吧,我们一起手拉手,一起重振四川旅游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