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罗山:非遗土陶焕发新生命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南频道

  村民在制作土陶制品。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周党镇桂店村黄土岗上,一处制作工坊,数十间不起眼的老工棚、一条老窑口默默地坚守在那里。走进工坊,却是一番不一样的精彩。青砖作柱、瓦罐砌墙、红瓦铺房顶,院内整齐码放的瓦缸、瓦盆还散发着窑柴的烟火气。院内的每一个角落,仿佛都在告诉人们曾经的辉煌。这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土陶的核心传承基地。

  制作好的土陶制品。信阳市文化广电和供图

  周党镇一带的土陶制作技艺有着近300年的历史。清代时期便设有窑厂。1949年,当地在民营陶器生产作坊的基础上成立周党陶瓷厂。1954年,该厂在前乡村付冲建成第一条龙窑,1968年周党改由周党公社管理,1977年在桂店黄土岗又扩建了两条龙窑。鼎盛时期曾有工人200余名,生产各类100余种。周党陶瓷厂的土陶制品一度走陆路销往湖北,走水路运输,经竹竿河入淮河,销往安徽、江浙。

  时至今日,仍有多名窑工师傅在坚守,主要生产炖汤罐、瓦盆、缸、火炉等日用陶器。师傅们从十几岁便开始制陶,至今已从业50多年。正是老一辈师傅们的坚守,让老窑口的窑火数十年得以延续。

  制作好的土陶制品。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从石器时代到如今,陶器一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近年来,为进一步挖掘周党土陶的历史价值与科学内涵,罗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邀请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博士李涛及其研究团队对周党镇黄土岗土陶制作工坊进行考察。李涛及其团队调查后认为,周党土陶的传统技艺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受现代工艺技术的影响甚微,是极为难得的中国传统制陶的“活化石”。

  在现代工业的冲击和市场需求的压缩下,传统的制陶工艺和陶器制品面临着江河日下的局面。为更好传承和发展周党土陶技艺,制陶人谌志如师傅一家,正努力在理念上求转变、在宣传上求破局、在产品上求创新,奋力摆脱“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局,让周党土陶再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制作好的土陶制品。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2022年,周党镇黄土岗土陶制作工坊通过新华社等媒体进行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县文旅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谌志如和女儿积极探索,开始尝试由制作传统陶器制品向文旅产品转型,创作出一系列精美的陶艺制品。2022年9月23日,谌志如带着制作的土陶作品,登上了中国农民丰收节罗山县庆祝活动展台。

  目前,罗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周党镇人民政府也已经启动实施黄土岗土陶工坊修护项目,并邀请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随着土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周党土陶将以全新的面貌和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