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还需要中国游客吗?
前几天,在朋友圈里看见有人转发一篇奇文。
名字好像就叫《泰国旅游业,还需要中国市场吗?》
点进去看,觉得这篇文章应该改名叫《中国人别以为泰国没你们就活不下去其实照样活得好好的》
情绪饱满,立场鲜明,视角独特,但是在论证环节简单粗暴,引用数据错漏百出。
文章的观点,有些地方倒是不无道理,反映了很多在泰华人的内心感受,因此而得到了不少点赞和转发。
泰国旅游业,和中国观光客,相爱相杀多年,留下了佳话、鬼话、废话。
有些事情说多了,就成了毋庸置疑的定理;定理说多了,就成了言过其实的鬼话。
有识之士,出面驳斥那些鬼话,但那些“驳斥”又会越来越偏激和霸道,自我进化成新的鬼话。
不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鬼话之一:没了中国游客,泰国就要揭不开锅?】
这是一句,在中文网络世界中流传已久的屁话。
它结合了膨胀的自信、狭隘的心胸、糟糕的礼貌、错误的认知于一体,过于夸大地描述了中国游客对泰国经济的贡献,令泰国人以及了解泰国的中国人都如鲠在喉。
这句话影响之大,连有些泰国人自己都被其催眠,深信不疑,每当中泰之间有点啥风吹草动,泰国网友和一些媒体都会高呼“惹中国人生气了当心人家不来旅游!”
搞得中国人像是什么病娇恶霸似的。
屁话就是屁话,无论什么条件下,什么情境下都不能改变其屁话的本质。
它侮辱的不是泰国,而是侮辱了自己。
首先一个简单的常识——旅游业不是泰国的支柱产业。
泰国的三大产业GDP占比,2019年大约是农业8%,工业34%,服务业58%。其中旅游业在总GDP当中的占比,约在18%上下(最高的说法是25%)。
这个比例大不大?当然还是很大的。泰国每赚五块钱,就有一块钱是通过旅游业挣来的,说旅游业是泰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绝对没毛病。
但是,那一块钱也不全是中国人给的啊。
泰国旅游业产值当中,海外游客带来的收入,约占65%左右,也就是总GDP的12%。
2019年境外游客近4000万,中国游客一千多万,占四分之一。从2017年到2019年,基本上都是这个比重。
这样算下来,中国游客给泰国带来的GDP,满打满算,就是个3%。
3%,这个数字多不多呢?
还是很多的。
但你要是说,缺了你这3%,人家就揭不开锅,那是不是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所以,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
拜托各位,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泰国人,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心情、动机,都不要再重复这个“中不来,泰穷死”的屁话了。
每当你想要这么说时,心中默念“3%”十遍,冷静一下。
能将这个知识点推广出去,那就更是功德无量了。
【鬼话之二:缺了中国市场,泰国旅游业照样过得有声有色?】
对屁话的否定,一旦用力过猛,也会变成另一种屁话。
你可以说:没有中国游客,泰国饿不死。
但是如果你更进一步,把这句话发展成:中国游客不来,泰国旅游业照样过得好好的,那就有点言过其实了。
而这,就是我看到的那篇《泰旅业还需中国市场否》的主要中心思想,也是很多泰国华人,极力想要表达的意思。
心情,完全能够理解。
但是,并不符合现实。
回到上文,中国游客虽然“只”贡献了泰国3%的GDP,但是却占据了25%以上的外国游客人数,以及40%的消费。
网友常说:中国游客喜欢买买买,洋人游客一瓶啤酒喝一个晚上。
这句话当然是一个很不严谨的形象概括,但是却有着数据的支撑。
2019年3月,中国入境游客占比一度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出现了57.48%的惊人数字。这当然是由于春节刚过,拉高了中国游客的比重。
但是同一时期,中国游客在泰人均日消费,达到了192美元,而欧洲游客的人均日消费只有125美元。
算人均,中国游客花的钱,竟比欧洲游客高出53%。
有人说,中国游客是“零元团”,消费的人民币又回到了中国老板的手里。
这个倒也没错。
中国赴泰游客,以跟团游为主,与俄罗斯、韩国等境外游客群类似,也有着严重的“旅游产业外资化”现象,中国游客的消费的确有相当一部分,流入了在泰国经营旅游公司的中国老板腰包里。
具体比例,是一笔糊涂账。
但是,即便是这样,中国市场依旧带动了泰国大量相关产业,养活了为数不小的泰国就业人口。
就算是中国老板,也要在泰聘请员工,购买交通工具,投资酒店、景区、购物点、歌舞剧院、餐厅。水过地皮湿,在这一过程中为泰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在芭提雅、普吉、清迈、曼谷这样的旅游城市,中国游客、中国资本所占比重巨大,一旦断供,会给局部地区带来严重衰退。
而且,中国老板在泰国赚的钱,并不是全都拿回中国买房子,而是“肉烂在锅里”,重新流入了泰国地产、交通、乳胶、日化、零售、服务业当中,重新回笼到了泰国本身的投资发展之中。
假如没有中国游客市场,这一切,又从何谈起呢?
中国游客花10块钱,中国老板赚去7块,泰国人民赚去3块。听起来好像很不合理,但是倘若没有这条产业链,泰国人民的那3块钱进账,难道从天上掉下来吗?
宏观上,中国游客,并非泰国经济的命脉所在,这是事实。
微观上,中国游客,也的确为泰国旅游业带来了源源不断、增长迅速、难以替代、且发展潜力极大的滚滚财源,这何尝不是一种现实?
泰国靠中国游客活着——这样的屁话,值得批判。但是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否定中国市场的巨大价值,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自以为是的荒诞呢?
真理越过了边界,便是谬误。有些话,还是不要说得太满比较好。
【鬼话之三:快乐躺平,泰国旅游业一夜之间满血复活?】
这段日子,在泰国华人圈儿里,有一类文章特别火。
那就是,欢呼泰国旅游业的复苏——泰国机场来客盈门、泰国街头熙熙攘攘、泰国海岛枯木逢春、泰国泼水节热闹非凡……凡此种种。
这类信息之所以突然走红,一方面是泰国华人多是吃泰国饭的,打心眼里希望泰国好。
二来也是有意彰显泰国躺平时代的自由快活,表达自己对防疫路线的立场。
心态,可以理解。
但是这种叙事上的狂欢,同样无法反映出泰国当下,完整的现实。
泰国机场爆满了吗?确实爆满了,有图有真相,板上钉钉地摆在那里。
泰国旅游业复苏了吗?那看你跟什么时候比了。
和2021年疫情最惨的时候比,那当然是形势喜人,可喜可贺。但是和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离任何意义上的“复苏”,都还差着十几里地。
根据泰国财政部在2022年3月的预估,尽管泰国入境游客出现一倍以上的暴增,但是全年入境游客,预计仍然只有160万。
考虑到机场入境人数的增长,我姑且给你这个数字,再翻一番——全年泰国入境游客数,冲顶400万。
和疫情之前的4000万游客相比,这依旧只是十分之一。
你可以说,这是久旱逢甘霖,但是不能说,这是原地满血复活。
人家泰国旅游业,饿了两年,刚喝上第一口热汤,你这就给人家宣布“满血复活”了,会不会太急了一点?
所以,当泰国媒体,以及许多华文公众号在欢呼“泰国被入境游客挤爆”的时候,也有清醒的在泰华人质疑——哪里挤爆了,我在芭提雅怎么没看见?
至于,所谓“印度游客填补中国缺口”、“中东游客成为泰国新宠”、“沙特阿拉伯市场平替中国市场”之类——说得很美好,其实还差得远。
印度有多少消费能力,沙特阿拉伯有多少人口?怎么能够平替中国市场?
疫情前,沙特一年出境游客总数2700万,印度2600万,除非两国40%的出境游客哪都不去,专门直奔泰国,才可能平掉中国市场的缺口。
世界那么大,人家专挑泰国来?可能吗?
泰国旅游业,正在从极度的匮乏中解脱,逐渐走向复苏,这是一个事实。
这种复苏,尚且无法填补它巨大的亏空,繁荣盛景出现于素万那普机场,而尚未出现在整个泰国的大街小巷——这也是事实。
两者都是现实,你不能站在其中一个现实的肩膀上,去否定另一个现实的存在。
这,才是泰国,喜忧参半的完整真相。
你问我,说了这么多自相矛盾的话,究竟想站哪边?
我哪边都不站,只是在尽我所能,还原一个真实的泰国。一个完整的、当下的、多面的泰国的现实。
中国游客,绝非泰国唯一的救主。即便他们永远不归,泰国人的日子,也能过下去。
中国游客,对泰国至关重要,如果他们迟迟不归,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填补他们,留下的遗憾与空白。
旅游,说穿了就是一门生意,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双方之间本就是平等的。
中国同胞,不要以为自己是客,就真成了上帝,要用上帝的视角去俯视友邦,无端摆出一副颐指气使的样子,好像地球离了咱们就转不动。
对于部分国人“以上帝自居”感到不适的人们,或者想要指桑骂槐的看客们,也不要把话说得太过,用一种偏执,去取代另一种偏执,到头来,也还是一种偏执。
我们衷心希望,中国游客,有朝一日能够回到泰国,带着平视的目光,带着友好的期待,回到这个美丽的国度,好好玩一把,也让这个国度的人民,好好赚一笔。
在那之前,别把话说绝了。
高高兴兴的事情,何必呢?(编辑: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