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为巴中发展打开“锦囊”:高起点筹划文旅康养产业

  立足巴中优良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市委、市政府确定将文旅康养产业作为巴中未来发展的第一产业来抓,并在其引领之下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走好振兴发展之路,巴中如何打好“文旅康养”牌?在3月23日下午召开的“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专题协商会上,市政协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

  做深系统规划

  补齐基础配套设施短板

  “各地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形成集康养旅游为一体的乡村产业,有遍地开花之势,但缺乏康养产业系统规划。”市政协委员付登琦说。发展文旅康养产业需做好系统规划,在他看来,我市北部地区是生态资源富集地区,光雾山-诺水河有独特的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优势,以米仓大道为核心,通江、南江应统一布局康养产业用地空间规划,携手共建“双江文旅示范区”和“康养+”产业集群,深入挖掘康养发展潜力。他同时建议,各地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应根据全市“双评价”“双评估”结果,结合本地气候、资源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找准自身定位,统筹考虑康养产业布局,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避免投资浪费和自然生态破坏。

  这一观点也得到市政协委员赵思俭的赞同。“巴中绿色资源丰富,气候良好,适合度假养生,完全有可能建设成为全国性的森林康养目的地。”赵思俭建议,要科学、高起点、前瞻性地规划康养产业形态,把巴中建成“诗与远方、身心疗愈地”。

  “在规划上既要坚持高品质、高起点,又要接地气,与本地实际充分结合,确保规划落地。”市政协委员刘小鹤建议,“坚持全市一盘棋,依托光雾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形成全市‘一基地多中心’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大格局,同时积极对接国家、省‘十四五’旅游专项规划。”

  “我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基础性短板较为明显。”市政协委员张蓉坦言,建议完善文旅康养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体系建设、服务配套和基地服务功能。加密空中航线,加速推进高铁建设,织密高速路网,弥补断头路、提升等级路,优化旅游交通网格结构,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畅达快进。市政协委员陈明也建议,争取把巴中山地轨道交通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做优特色品牌

  推进文旅康养深度融合

  “近几年来,巴中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取得了多块金字招牌,是时候可以鲜明、响亮地叫出城市口号,让游客‘安逸走四川、康养来巴中’。”陈明委员建议,将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以“双创”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特色化发展旅游民宿,让民宿成为巴中康养旅游产品最靓丽的品牌。

  刘小鹤委员建议,在发展康养产业之时,应当避免就康养产业规划康养产业、就康养产业发展康养产业,要以旅游观光为基础,以完善服务配套为支撑,打造文旅康养综合体。

  市委、市政府确定将文旅康养产业作为第一产业来抓,这更加坚定了全市上下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来自新闻出版界别的石含兵委员尤为关注文旅康养产品宣传。他建议,实施整合营销,开发差异化的文旅康养产品,通过整合区域资源,实现巴中文旅康养产业整体品牌化;创新体验营销,走出去“吆喝”、请进来“走亲”,大力推介巴中旅游优势,策划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康体养生大讲堂等活动,助推巴中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石含兵委员也建议,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利用快手、抖音、微信、微博等传播媒介,采取短视频等新型传播模式,全面开展网络营销,吸引旅游爱好者前来巴中观光旅游。还可以开发体验“游戏”,利用巴中富硒、有机、生态的环境优势,挖掘地方特色,开发有创意的衍生旅游产品和农旅活动。

  此外,在专题协商会上,与会委员还围绕解决文旅康养产业人才短缺、“康养+体育”等开展热烈讨论,积极献计献策。相关部门也结合委员发言作了务实回应。(记者 张维)

  原标题:高起点筹划文旅康养产业

  来源:四川新闻网巴中频道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