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两会·黔言】省政协委员陈有德:推广微度假 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李钰)“旅游发展已经由传统跟团游,逐渐转变为以城市周边游为主的度假新模式。”1月16日,贵州省政协委员、黔南州政协副主席、民革黔南州委主委陈有德说。
贵州省政协委员、黔南州政协副主席、民革黔南州委主委陈有德
微度假以城市为中心向周边拓展2到3小时车程找寻优质旅游景点,聚会消遣、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一种旅游新方式。
陈有德认为,微度假与一般的休闲度假不同,微度假是小规模的自我组织,有短距离、慢节奏的特点,使得游客的时间和方式更加灵活,温泉养生、乡村民宿、亲子互动、露营体验、攀岩探险等项目使得微度假活动内容更为丰富,体验性更强。
“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入开展,乡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得以弥补,为微度假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和微度假协调发展,还存在以微度假总体业态不丰富、微度假资源挖掘不充分、微度假环境治理不到位等问题。”陈有德表示。
为充分发挥微度假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旅游业全面复苏,陈有德建议:
构建微度假多业态产业。树立“旅游+”的经营理念引导产业融合,引入休闲元素,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探索“旅游+运动”业态,因地制宜设计儿童研学、山地自行车、远足探险、露营等。探索“旅游+绿色”业态,依托乡村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发展“旅游+民俗文化”采摘、种地、避暑产业。探索能依托各地民俗风情、节日庆典,建设民俗文化体验区,积极动员民俗旅游,满足游客需要。
深入挖掘乡村丰富资源。一方面,完善保护乡村独有的山水环境,摸底当地具有知名度的山水景观、未被开发的湿地湖泊山林洞穴、特色植物或者动物等,开展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度假旅游。另一方面,注重乡村文化的挖掘塑造,充分挖据文化遗产、老宅、古树和历史性建筑等,设计成民宿、乡村文化展览点、乡村博物馆等,使游客在度假式旅游中感受乡村文化魅力。
建立健全环境治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完善考核制度,严禁出现坑蒙拐骗、哄抬物价等欺诈行为。完善卫生治理和环境整治制度,通过不定期开展环境评比活动,保证乡村环境卫生。规范微度假服务标准,制定统一标准的服务流程,定期开展培训,更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技能,与时俱进提供更优质服务,努力营造热情好客、文明有礼、山清水秀的微度假环境。
挖掘乡村微度假产品卖点。乡村微度假可以通过挖掘乡村特色卖点,围绕稀缺性和独有性来吸引游客。如,平塘县可以围绕天文作产品,开拓天文夏令营、追逐星光营地等;三都县可以围绕水族端节,将乡村赶集、庙会、马尾绣等文化活动引入文化体验区,设计成产品线路;瓮安县可以围绕温泉、水保健,设计水生态类型的产品。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彭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