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群众“致富梦”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托起群众“致富梦”
——广西实现“县县通高速”综述(二)
覃?升?黄春秋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也是承载群众致富梦想的幸福大道。
近年来,广西高速公路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自1993年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开始建设,到2003年广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000公里,用了整整10年时间;到2008年底,广西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用了5年多的时间,随即广西步入高速公路建设黄金发展阶段。当前,广西高速公路基本形成横贯东西、纵穿南北,覆盖全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多区域和东盟国家的高速公路网格局。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沿线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沿线产业开始借路高飞,一些长年深藏大山的偏僻村寨搭上了发展的快车,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构建黄金旅游通道
广西各地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把相邻的城市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条旅游黄金大通道。
包茂高速公路广西段把“旅游名城”桂林市、“三省通衢”贺州市和“千年古城”梧州市连接起来,将沿线多个市县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串珠成链,打造成一条名副其实的旅游黄金通道,带动3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沿着包茂高速公路来到桂林市阳朔县的十里画廊景区,这里一步一景,美不胜收。高速公路的通车,为这方土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
“随着包茂、沪渝、连霍等22条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阳朔旅游驶入了‘快车道’,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到遇龙河度假区的自驾车游客占50%以上,游客数量和门票收入连年递增。”阳朔县遇龙河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据了解,当前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出省出海出边通道28条,直通4个边境口岸,基本形成以南宁为中心连接各地市和“通江达海、出省出边、衔接重要枢纽节点”的高速公路通道骨架。
广西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对沿线的资源开发、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横向经济联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逐步形成了高速公路经济带,为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沿线产业借路高飞
在信都至梧州高速公路上,过往的货车一辆接着一辆,很多货车都是从高速公路沿线的产业园区驶出,满载着当地的特色产品。
信都至梧州高速公路项目,起点设置上洞枢纽互通与广贺高速公路连接,终点设置古塝枢纽互通与梧州市外环高速公路连接。项目通车后,贺州、梧州高速连接里程将从170公里缩短至120公里,通行时间缩短约30分钟,形成广西东西双向互济的大通道,对进一步拓展梧州、贺州的城市发展空间及产业布局,促进桂东片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起到了重要作用。
“信梧高速公路没有通车之前,我们的茶叶要往外销,只能走二级路,运时长、花费多,通车后,茶叶得以快速走出去,销路越来越广。”沁怡茶厂厂长的谭爱云说。
因为高速公路的建设,贺州市的产业发展也加速前进。2020年,贺州抢抓深圳黄金珠宝加工企业外迁机遇,利用广贺高速公路等便捷路网,建设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打造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新高地。
“便捷的交通大大提升了贺州的吸引力。”平桂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陈琳玲介绍,截至目前,产业园内已进驻黄金珠宝企业75家,是国内目前同类园区招商效率较高的园区。“园区自建成以来,面向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陈琳玲介绍,产业园计划2025年引进企业约1200家,可解决5万个就业岗位。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看见屋,走到哭;望着山,走得瘫”,是河池市东兰、巴马、凤山三县过去交通的真实写照。
2014年9月,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正式破土动工,架起116座桥梁、打通38座隧道,2018年11月,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东巴凤”三县告别不通高速的历史,老区人民终于盼来致富路、幸福路。
“路好了,老板开车上门收购山茶油,我们的山茶油卖得更好了。”凤山县板伦村村民韦秀干激动不已。据悉,凤山县通过“交通+产业”的模式带动地方优势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了当地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脱贫增收,2019年,卖山茶油的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道路通,百业兴。贺巴高速公路昭平至蒙山段开通后,昭平县依托高速公路发展,大面积种植茶叶,打造集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等为一体的旅游特色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通达的高速公路不可或缺。我们希望借助高速公路的发展,把产业做大,让群众日子‘火’起来。”昭平县走马镇福行村村支书莫君说。
广西高速公路建设历经20多年发展,已开通高速公路里程超8000公里。根据《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年)》,至2030年,我区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5200公里。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新征程中,我区将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全力谱写交通运输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