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黄河流域旅游如何高质量发展,郑大主办了这场论坛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史晓琪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为推动旅游资源研究的学术发展,8月27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旅游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新阶段新格局下旅游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郑州举办。

  本届论坛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旅游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和郑州大学主办,以“新阶段新格局下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举行。聚焦黄河流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全国高校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交流碰撞。

  

  这场论坛应时合势

  开幕式上,郑州大学纪委书记许东升、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延庆、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执行秘书长沈镭与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旅游资源研究专委会主任高峻先后致辞。

  “黄河流域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展开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地图,知名旅游目的地,数不胜数,自然风光千姿百态,雪山、湿地、草原、瀑布等各种地形地貌和文化遗迹交相辉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质量利用好这些旅游资源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同时,也发展好黄河流域的旅游经济,为沿黄人民谋福利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许东升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据不完全统计,黄河流域9省份拥有世界遗产20处,不可移动文物30余万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79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47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8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29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85个。

  许东升说,河南是千年治黄的主战场,沿黄经济的集聚区,黄河文化的孕育地,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支撑带,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推进黄河保护治理工作,扛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大政治责任,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郑州大学义不容辞。“我们郑州大学非常高兴有机会搭起这个会议平台,让各位专家碰撞思想,交流旅游资源如何利用的前沿科研信息,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和旅游资源研究的学术发展增砖添瓦。”

  “近年来,河南省黄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强力实施文旅融创融合发展战略,全面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品牌,黄河文化旅游带的世界影响力逐渐的彰显,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文旅篇章不断的奏响。”李延庆表示,当前河南正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奋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建设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离不开各位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本次论坛以新阶段新格局下高质量发展为主体,既回应了时代关切,也回答了河南之问,可谓是应时合势。

  这些报告精彩提气

  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长以《黄河国家旅游线路建什么、怎么建?》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说,近年来《印象·刘三姐》《又见平遥》《宋城千古情》《又见天坛》等旅游演艺和文化项目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培育了一批旅游和文化融合的企业家,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一定要重视并利用好文化这支力量。

  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以《不一样的大河文明》为题作主旨报告,从“如何站在人类文明新形态高度看待黄河文化、黄河文明”“我们动态的黄河文化体系是怎样构成的”“复杂的黄河文化文明体系是如何组成的”三个方面,阐述高度重视研究黄河流域的核心竞争力、区域辐射力河流域带动力,研究黄河文化,黄河文明复兴对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意义。

  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校长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究》为题作主旨报告,从做好顶层设计、组建智库团队、高位谋划黄河文化旅游的重点工程、注意遗产活化等方面,提出做好黄河文化带建设的建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