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发展定位 助推东营市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4月14日讯 4月13日,东营市新闻办公室召开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盖云飞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谋划部署等有关情况。

  盖云飞介绍,“十四五”规划期间,东营市紧密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重大规划,确定了黄河入海旅游目的地、黄河流域文化交流展示区、国际湿地生态保护典范城、区域都市休闲示范区、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先行区等5大发展定位。实现东营从单一的“黄河口景区”观光驱动到全域性“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转变,从沿黄旅游节点城市到黄河流域归集纳新的文旅龙头的转变,让东营不仅成为黄河从上游、中游到下游的文化集大成者,更是展现新经济、新产业的黄河文明纳新平台。

  打造“黄河入海,我们回家”主题产品

  据介绍,在空间布局上,围绕“两区、两线、多点、全域”,共同打造“黄河入海”目的地品牌。其中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作为黄河入海品牌吸引核心,中心城区作为黄河入海休闲度假城市,黄河入海风景线作为黄河入海文化遗产廊道,滨海休闲度假线作为黄河入海对外大通道。

  黄河入海生态游。以建设国际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采取“景区内项目提升,景区外配套建设”策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重点实施红滩湿地修复、黄河故道·月湖印象、白鹳湖自然体验游、北汊河海上旅游航线、黄河口研学基地等项目,完善生态文化体验设施,打造黄河入海、湿地观鸟、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等精品线路,建设国际摄影基地和生态研学基地。景区外由河口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牵头,配套实施槐林温泉度假区提升、黄河口知青小镇等项目,提升旅游度假服务。通过内外联动,打造黄河入海品牌核心承载区。

  中心城区休闲度假游。以广利河和北二路为轴,串联水陆核心节点,重点推进广利河沿岸景观提升、金湖银河文旅小镇建设,加大天鹅湖湿地艺术公园等项目招引力度,通过建设蓝色星球、新城吾悦等文旅综合体,打造风情魅力独特、旅游业态丰富、服务功能完善的中心城区旅游度假区。

  沿黄风景廊道自驾游。依托138公里黄河河道,以黄河大堤为轴,整合沿线文化旅游资源,通过自驾系统链接,谋划建设黄河胜利大桥自驾大本营,在槐林温泉度假区、孙子文化旅游区、佟家高台文化旅游区、汽车小镇等四处布局建设自驾车营地。实施龙居湾生态旅游度假区、金河滩乡村旅游度假区等项目。

  滨海奇观体验游。整合滨海沿线旅游资源,突出海上大通道、滨海风光带和近海旅游点,发挥泥质海岸、壮观油田两大资源特质,培育新奇度假产品。重点实施河口蓝色港湾海洋文化旅游区、金泥湾现代渔业综合区等项目,优化提升滨海公路,建设滨海休闲度假廊道。

  开发垂钓、研学、夜间旅游等新业态

  垂钓游,发挥淡水资源和海水资源富集优势,实施渔光休闲小镇、海上垂钓基地等项目,开发河钓、海钓,通过举办钓鱼赛事、钓具会展、垂钓论坛等,形成垂钓产业链,带动旅游发展。

  研学游,突出黄河口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优势,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石油文化、孙子文化等研学资源,实施黄河口研学基地、“花仙谷”研学营地、孤岛槐林军事拓展基地等项目,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基地,设计优化研学课程,叫响“黄河入海”研学旅行品牌。

  夜间旅游,依托城区基础设施提升和重点景区改造,实施广利河景区、东营不夜城等一批优质项目,融入夜间观光、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时尚购物等元素,打造更多“网红打卡点”。

  打造“+旅游”专项产品

  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增加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

  “文化+旅游”,推动“演艺+旅游”“非遗+旅游”,创作《追光者》等一批高品质自制剧,讲好东营故事,建设利津盐窝非遗长街,开发黄河文化馆、市历史博物馆、市吕剧博物馆等场馆旅游体验功能,打造主客共享的休闲空间。

  “农业+旅游”,发挥黄河沿岸农业资源和农垦文化优势,重点实施蓝海逸园田园综合体、千乘园农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发展农事体验、劳动教育,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配套活动,促进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

  “工业+旅游”,推进石油科技馆布展,利用石油工业景观和遗址,打造胜利石油壮观游场景及线路。

  “康养+旅游”,以温泉养生、健康养老为重点,实施东津渡温泉新村、峰源康养小镇等项目,培育康养旅游新热点。

  红色旅游,挖掘东营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以刘集红色旅游区及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为核心,串联全市多元红色文化体验点,形成面向研学和党性教育的红色旅游体验线路。

  此外,为更好地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东营市将在品牌体系上精准发力,其中包括致力于打造四季节事、不断强化宣传推介、拓展营销渠道;市场体系方面,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和景区提档、培育民宿品牌和星级饭店、提升旅行社服务水平、促进旅游商品研发;支撑体系方面,围绕完善旅游交通、开发智慧旅游、建设旅游服务中心,打通旅游“最后一公里”。保障体系方面,则围绕强化政策法规扶持、强化人才保障、开展精准招商方面狠下功夫,为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做好保障工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