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体验“火星生活”!追逐“星辰大海”的航天旅行正悄然流行…

  

  正如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说:“凡人所能想象,必将有人实现。”

  跟随“祝融”号登陆火星、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发射等一系列中国航天大事件,一股从前冷门的“航天热”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急速升温。

  以航天旅行为主题的观光体验,也在一次次火箭发射、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太空题材电影的热映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关注,开始成为普通旅行者的新选择。

  甘肃金昌:火星基地“火了”

  3天票房破10亿,10天票房破20亿……今年暑期最火爆的电影莫过于《独行月球》,它不仅将国内科幻电影推向了新的话题高度,也间接促成了一股航天旅行的民间热潮。

  “电影上映后,基地的搜索热度明显增加。”甘肃金昌火星1号基地总负责人宋旭说到,近几年来,几乎每一次太空或航天题材的综艺、电影或电视剧的播出,都会带动基地的搜索量出现不同的增幅波动。

  

  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指导建设的金昌火星1号基地

  据悉,由穷游网联合火星1号基地打造的2022年“轻年计划”日前刚刚落下帷幕,该计划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吸引了超过13万用户参与,只因最终筛选出的50名幸运儿可免费前往国内首个火星主题沉浸式实景体验基地——火星1号基地,做3天2晚的“火星人”。

  别以为这样的体验就类似进入城市科学馆,以参观、讲解为主,最多有一些VR互动的“隔靴搔痒式体验”。事实上,火星1号基地所在的甘肃金昌,有着独特的地形地貌,拥有与火星表面极为相似的地理地貌环境,基地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指导建设,通过火星生存场景模拟、实体建筑仿制、科幻造景等,真实模拟还原了航天员火星生存环境。

  旅行者在进入后,通过四大主题、30余项沉浸式的体验设计,可以过上高度还原的“火星生活”。

  

  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指导建设的金昌火星1号基地

  航天旅游覆盖面广,但体验者较少

  当前,究竟是谁在热衷于航天旅行?他们想要的体验和传统观光游又有何不同?2022年7月穷游网发布的《会玩的中国人:玩转航天旅游》大数据报告或许能给出一些答案。

  根据报告,我国航天旅游市场空间巨大,目前体验者较少。航天旅游受到众多旅行者关注,有94.4%的用户表示对航天旅游感兴趣,但真正体验过的用户只有15.6%,其中女性占比达64.1%。

  从年龄看,年轻的90后及00后是航天旅游的主力,占比分别为41.2%和21.7%。航天旅游的玩家更愿意独自行动,最期待在旅行中观摩火箭发射、探索未知空间、体验航天主题游戏馆等。

  报告还公布了国内十大航天旅游热门景点。四大发射场仍是旅行者心中的四大首选——文昌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紧随其后的是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天文馆、中国航天博物馆;

  坐落在紫金山天文台,馆藏有浑天仪的南京天文历史博物馆位居第八;能为旅行者提供最真实“火星生活”体验的甘肃金昌火星1号基地位列第九;位于江苏无锡的国内首个集科研与科普为一体的开放式火箭工厂——翔客航天总装试验基地排名第十。

  

  戈壁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图/视觉中国

  激发旅行者打卡航天主题景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报告指出,以打卡1号火星基地的游客为例,五大因素最能说明他们的动机,即:特殊的地理风貌、体验航天员生活、环境新奇、研学旅行以及影视打卡。

  此外,在旅行之外,相关的航天文创产品也在持续走俏。淘宝发布的“2021年度十大商品”中就有航天文创产品登榜,各类航天主题火箭、飞船、空间站模型等销量同比上涨数十倍。据穷游报告,超过一半的旅行者曾购买过航天文创产品,主要基于收藏爱好、纪念意义及产品的新奇性。

  据悉,最受欢迎的五大航天文创产品分别是航天模型、主题服饰、生活用品以及相关书籍、办公文具。

  

  小朋友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带动了航天亲子游的发展

  “带动旅行者体验航天旅游非常重要。”穷游网创始人兼CEO肖异在报告中总结表示,未来,航天文旅的发展需要打破边界,趋向融合,可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航天文旅基础资源建设,对当前航天旅游资源、优质航天文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深入市场和百姓,带动基地中心周边产业和业态发展;

  二是多产业联动共创航天文旅新融合,可与其他休闲生活方式、主题活动跨界打造产品,打造行业文旅集群产业;

  三是航天文化及价值的持续制造和输出,线下为旅行者创造更多体验机会,线上则可通过航天主题内容沉淀,持续调动旅行者的热情。

  

  真实可触的航天文旅新模式将航天体验的氛围感拉满

  旅行热源自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受访人:甘肃金昌火星1号基地总负责人宋 旭

  羊城晚报:航天主题游近年为何越来越受欢迎?主要的参与群体是哪些人?

  宋 旭:当前国人对于自然观光类旅游已呈疲态,相反,有主题性、新鲜感的科技游比较容易吸引他们,这种主题类的科技游特点在于项目类更少,但体验内容和科幻性更多,因而大家更愿意去体验。

  00后旅行者目前几乎已占整个旅游圈的60%,这帮年轻人的新奇感和未来感特别重,尤其喜欢冒险及未知的科技类旅游项目,因此更喜欢在航天旅行中探奇和探趣。

  从基地接待情况看,主要以青少年和新青年为主,6-12岁的青少年占35%左右,00后、90后占60%,剩下的5%则是银发族。

  

  金昌火星1号基地三期规划建设中的火星主题巢穴酒店,3D打印的50平米独栋LOFT取名“孤独研究所”

  羊城晚报:火星1号基地是否见证了我国航天旅行市场的发展变化?

  宋 旭:火星1号基地在2018年开始建设,当时国内主要的航天旅游体验都是以天文馆、科技馆为主,偏科普类,还没有真正沉浸式的全场景体验。

  由于没有这方面的开发经验,基地参照了国外几大航天发射场推出的体验项目,并参考国外的航天中心展开调研,再结合金昌当地的戈壁、红色岩体等与火星极为相似的地形地貌,最终打造出目前国内首个沉浸式火星模拟生存基地。

  和天文馆等科普场所相比,这样的新航天文旅体验模式更富有真实感及沉浸色彩。举例来说,游客进入基地后,可以认领一个体验角色,如“航天生物学家”,而后接受一连串的任务线,通过定制的游览路线和体验手册展开角色体验,过程中,还能通过不同方式获得航天理论知识的输出。

  目前基地正在进行2期、3期建设,其中更有不少游客感兴趣的特色体验,如可以住进利用3D打印技术建造的“火星蜂巢屋”。

  

  在火星1号基地内,会给予游客航天生物学家等角色赋予,增强体验的真实感

  近年,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有目共睹,可以预计未来的发射频次、航天员在轨次数等将越来越发频密。伴随着国家航天事业的飞跃,关注航天领域的国人也必将越来越多,从而带动航天旅行的市场越来越大。

  来源 | 羊城晚报2022年9月1日A16版报道

  编辑排版 | 田彦龙 王永进

  内容校对 | 孔贵平 代明亮 高海

  审核发布 | 秦炳峰

  备注 | 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不加原创,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部分文字、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