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亲测!高铁周末游之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全攻略
“周末克哪点玩”
跟“今天吃哪样”一样
是及其令人头疼的难题
眼看又要到周末了
不要慌
仰仗高铁的快速发展
我们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
即便是周末两天时间
只要计划周全
出一趟远门不成问题
小编为你们探好了路
乘坐高铁周末往返
游览隔壁邻居贵州的西江千户苗寨
完全可行
各位客官,安排走起!
01
西江千户苗寨简介
依山而建的吊脚楼鳞次栉比,一条白水河潺潺静流,两座大山之上,十余个自然村寨相连成片,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寨内民族风情浓郁、苗族文化多彩纷呈,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艺术天然博物馆,是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
在西江千户苗寨内放眼望去,山坡上错落有致的木质吊脚楼,灰黑色的木质结构房屋依着碧绿的群山,从山谷到山顶一级一级地蔓延开来,蔚为壮观。
悠久的历史孕育出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族文化。这里,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
小编提示
西江千户苗寨评价网上两级分化严重,但是小编个人觉得还是值得一去的。静下心来游览,便能感受苗寨的古朴与壮美,更能集中领略苗族文化。
02
看什么、有什么特色
苗寨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都别具特色。
依山而建的灰黑色木质吊脚楼建筑,单看并不起眼,但层层叠叠蔓延开来,从山脚直达山顶,一山接一山,密无空隙地挨在一起,便有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晚间,苗寨的灯火亮了,你在这个山头看风景,而你在的这个山头同样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千百年来,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的梯田,现为苗寨田园风光区。
苗寨内的《美丽西江》大型歌舞演出是了解苗族历史传说及文化民俗的一个理想窗口。枫木化蝶、迁徙、西江风情、苗乡锦绣四场歌舞的展示,再现了苗族从诞生、迁徙、定居和生活的全过程。
苗寨内居住生活着大量苗族同胞,景区也有安排身着苗族服饰的当地苗族同胞巡游,表演场还有免费的苗族歌舞展示,处处充满着浓郁的苗族风情。
如果你对苗族的历史文化感兴趣,还可以到西江苗族博物馆参观。
小编提示
苗寨地方不大,表演场很好找。《美丽西江》演出票不含在门票内,需单独购买。演出票只分区不分座,最好提前一点去占座。《美丽西江》演出票可在各大旅行网站上购买,也可现场购买。根据区不同而价格不同,根据季节不同,演出开始时间也有差别。如果有意观看,最好抵达苗寨就打听清楚。
03
住哪里、吃什么
西江千户苗寨是非常成熟的旅游景区,不管吃的还是住的,选择都非常多。住的旅游旺季建议提前网上预订,淡季到了现找客栈完全没问题。
住宿价格从上千到百元左右都有,小伙伴们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吃的方面,小编没有去吃长桌宴,因为我们云南也有(其实是因为小编奢侈不起)。苗寨的特色是酸汤,酸汤鱼、酸汤牛肉、酸汤鸡等等。小伙伴们既然到了,不妨品尝一番。苗寨内有一条小吃街,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让你看花眼。
酸汤牛肉
各类山野特色蔬菜
小吃街
小编提示
小编住在观景台下方的民宿,上山道路是滑溜溜的石块阶梯且高低不平,很是难走。如果同行有老人家或年幼的孩子,建议住在山下。
04
怎么去、行程怎么安排
啊!终于说到重点了,小编铺垫了半天,就为了吸引大家来买我们的动车票,我太难了~~
要想日行千里,后续交通接续又方便,当然必选我们的高铁动车!
去程
首先,我们周六清早乘坐地铁抵达昆明南站,乘坐9时零8分出发的G1392次动车,于12时21分抵达凯里南站。
抵达凯里南站后,出站口右边就可以看到汽车客运站。去汽车客运站乘坐直达西江千户苗寨的景区直通车,5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超方便!车票是30元还是35元来着,小编忘了,不要打我。
抵达苗寨后,即可在下车处的车辆调度处,打听好周日回凯里南站的景区直通车时间,并预定好车票。小编选择的是周日16时这一班。
回程
周日16时前抵达苗寨停车场,乘坐景区直通车前往凯里南站,大约50分钟到1个小时抵达。
接着,我们乘坐18时12分凯里南出发的G1751次动车,返回昆明。抵达昆明南站后再转乘地铁回昆明主城区。完美!
小编提示
苗寨不大,如果不是特殊要求深度游,周末这点时间是足够了。截至9月22日前,贵州省对除贵州省人民以外的国内游客门票半价优惠,西江苗寨也在门票半价行列,相当划算哦,带好你的身份证。
西江千户苗寨攻略就这样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对西江千户苗寨旅游
还有什么经验及攻略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不要忘记点亮右下角的“在看”
掰掰~~
特别申明:以上行程均为小编自掏腰包全自费进行,与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管理方和任何商家没有任何经济及利益关系。
文字 赵熠
图片 赵熠 段倬 李存毅
编辑 赵熠 杨紫轩
审核 杨林
★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出品
“在看”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