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山水南充城风光无限好
阆中古城5A级旅游景区。阆中市委宣传部供图
蓬安县“凤求凰”民俗婚嫁表演。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余中华 摄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晓江
第五届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剧美天府”优秀剧目展演季南充分会场、“一带一路·爱上绸都”丝路青年南充研学之旅、“文旅消费·乐享南充”南充文旅消费季……连日来,南充文旅可谓好戏连台,精彩不断。一项项文旅活动,展示了南充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旅资源,释放出南充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的信心和决心。
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而“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是其重要支撑。如何推进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建设,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有关部门负责人,他们就《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的内容,从南充的基础优势、打造文旅品牌、推进文旅融合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A有优势:历史厚重、文化灿烂、资源丰富
“南充历史厚重、文化灿烂,文旅发展成效斐然。”西华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副院长罗文军认为,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使命必然,更是南充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应有之举。
罗文军开门见山地指出南充建设区域文旅中心的重要意义。“《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包含文化、经济、生活等层面,能够整合南充文旅资源,能够展现民间文化魅力,能够助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符合城市影响力提升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去年以来,南充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南充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组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8700万人次,同比增长4.9%,实现文旅产业产值1124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市现有文化资源214243项、旅游资源10646项,共计224889项;全市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20余项,有38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5A级旅游景区2个。
“南充文旅资源相对丰富,有代表性的文旅名片,建设‘区域文旅中心’有基础、有空间、有未来。”罗文军如是说。
B有思路:将地方文化故事植入景区景点,增加文旅体验
7月5日上午,参加“一带一路·爱上绸都”———丝路青年南充研学之旅的留学生走进升级改造后的六合丝博园。乘坐小火车,穿过一排排青砖灰瓦的建筑群,六合染房、六合厂门、六合院、世界工业活化石雕塑……一个个蕴含厚重历史文化的景点,让留学生们仿佛穿梭于历史与现代间,感受着南充丝绸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今年,高坪区政府对六合丝博园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进行修缮,采取“旅游+文创”发展路径,打造新型工业旅游园区,集中再现了南充的工业文化和丝绸文化,让景区更有吸引力。
“文旅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够吸引、留住游客。六合丝博园为广大游客了解南充丝绸文化打开了一扇窗。”罗文军建议,多渠道、多方式展现南充地方特色,既要外塑形象,更要内塑品质,可以组织力量搜集、梳理地方文化故事,将其植入到景区景点,集中向广大游客呈现,增加游客的文旅体验。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南充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不仅需要以经济为标志的“硬实力”快速增长,也需要以文化为内核的“软实力”全面提升。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文化服务系副主任罗仕明认为,南充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丝绸文化、生态文化、春节文化等千古流芳,是南充的宝贵财富,要进一步对其深挖,推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
在罗仕明看来,南充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罗仕明建议,对南充的文旅资源进行进一步梳理,将既有景区和文化做精做细,如可将《三国志》和陈寿作为核心,打造以三国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品牌,从历史到文学到文化产业,探索三国IP的深度整合开发,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南充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三国文化之源。
C有举措:以文旅项目为引领,打造文旅新地标
《决定》中提到加快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要从“打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升级版”“加快建设全省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三个方面着力。“加快建设区域文旅中心,要以文旅项目为引领,打造文旅新地标,提升文旅新动能,推动文旅产业新发展。”市文广旅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张波说。
每当夜幕降临,阆中华光楼历史文化街区灯火通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阆中市精心打造的“阆苑不夜天”,再现古城人文传统,补齐古城夜间活动短板。在历史街区外围,依托阆中绸厂、阆中丝厂旧址打造的“西城1966”文化创意产业园,点燃工业文化情怀,形成了“艺术创意街区+美食娱乐街区+文创商业+工业博物馆”的文化共享复合体验中心。
匠心打造精品景区,提升了品质,聚集了人气。长期以来,市文广旅局深入贯彻“无文旅项目,不谈文旅发展”的工作理念,坚持招大引强、招强引优,大力实施文旅项目“双百亿工程”,以文旅项目丰富业态、补齐短板、激活消费。2021年,南充完成文旅项目投资205亿元,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额162亿元,实现了文旅项目快速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
“建设区域文旅中心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既能大大提升‘软实力’,又能增强‘硬实力’。”罗文军认为,建设区域文旅中心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做好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相信南充文旅的未来必定前景广阔、风光无限。
要点直击
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
要加快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打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升级版,加快建设全省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部门访谈
变蓝图为现实变愿景为实景
———专访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赵秀清
南充是全省文化大市、旅游大市,市委作出“加快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这一重要决策部署,南充文旅发展之路必将大有可为,前景可期。
7月8日当天,记者采访了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赵秀清,她就如何贯彻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推进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建设谈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南充有哪些优势和基础?
赵秀清:南充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春节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文化交相辉映;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川北皮影享誉中外;三国遗迹、古城风光、将帅故里、山水田园魅力独具,拥有阆中古城、朱德故里景区两个5A级旅游景区,独拥“嘉陵第一江山、嘉陵第一桑梓、嘉陵第一曲流”盛景。
近年来,南充全力擦亮“五张文旅名片”,南充文旅按下“快进键”。阆中市、仪陇县先后创建为天府旅游名县,落下闳、司马相如、陈寿先后被评为四川历史名人,全市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常年位居全省前列,六合丝博园、七宝寺书香文旅项目、阆中水城等重点文旅项目成效显著,南充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记者:作为文旅部门,将通过哪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推进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赵秀清:“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是南充文旅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目标。我们将系统学习、深刻领会,以赶考姿态,实施“三个工程”,把蓝图变为现实、把愿景变为实景。一是实施文化创优工程,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专业院团,创作具有一流水平的艺术作品,举办具有一流水平的品牌活动。二是实施旅游提质工程,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在建设高标准旅游景区、丰富高品质旅游业态、营造高质量旅游环境上下工夫,推动印象嘉陵江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阆中嘉陵江山旅游度假区、南部升钟湖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是实施文旅争先工程,加快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
各界反响
全力擦亮顺庆文旅品牌
顺庆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欧维佳:
市委提出“加快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这一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顺庆文旅人,将紧紧围绕“三国文化源千年顺庆府”的形象定位,坚持把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全力擦亮顺庆文旅品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招引建设重大文旅项目,努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努力推动阆中文化“走出去”
阆中市文化馆副馆长张夏:
近年来,全市文旅发展在抢抓机遇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成效。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南充有基础、有实力。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我将持之以恒、接续奋斗,努力推动阆中文化“走出去”,以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加快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南充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