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十三五”以来昭通累计接待游客2.21亿人次

  

  7月18日,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发布——昭通市、曲靖市、文山州、西双版纳州专场发布在昆明举行。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昭通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21亿人次。

  

  打造“苹果文化节”等十大文旅品牌

  春来昭通,赏花踏青;夏来昭通,清爽宜人;秋来昭通,果味飘香;冬来昭通,鹤舞高原。

  昭通市副市长马洪旗介绍道,昭通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旅游资源禀赋高、类型全,共有367个旅游资源点,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其中,国际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之乡大山包、“天麻原产地”小草坝、“交通博物馆”豆沙关以及“扎西会议”纪念馆等景区景点,让广大游客印象深刻。

  “十三五”以来,昭通市文物保护更加有力。11573件套馆藏可移动文物,1148处不可移动文物和59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得到有效保护。

  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先后建成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76个,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建成29个游客集散中心、17家A级旅游景区等一大批旅游设施。

  文艺创作持续繁荣。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和现实生活题材,聚焦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时代主题,创作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各类舞台文艺作品700多个,其中有56个优秀节目在国家和省级各类赛事中获奖。

  品牌品质不断提升。打造了“苹果文化节”等十大文化旅游品牌,“磅礴乌蒙、大美昭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中国最佳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首批国民休闲胜地”等称号。

  “十三五”以来,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加速发展,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21亿人次、同比增长99.1%,实现旅游总收入1724.2亿元、同比增长199%。

  将促进全域旅游加快发展

  “十四五”期间,围绕“滇川黔渝省际区域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按照特色化、智慧化、高端化和“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思路,昭通将补短板、铸产品、塑品牌,着力将昭通建成独具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区、红色文化体验区、康养休闲度假区。

  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统筹推动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建立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升级博物馆展示利用和宣教功能。提升非遗保护运用、传播及融合发展水平。

  优化提升文旅产品供给。大力培育建设“避暑休闲”“金沙江高峡平湖”“红色文化”“南丝绸之路”等品牌文化旅游线路,重点打造大山包国家公园、巧家湖滨旅游康养目的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彝良小草坝、永善云上马楠、绥江金沙人家、水富铜锣坝等核心产品,促进全域旅游加快发展,推动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

  深入推动跨界融合发展。拓展“文旅+”“+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促进文化旅游全域联动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精品等工程,强化特色村镇保护与利用,加快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富民增收。

  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水平。重点建设一批高品质文旅项目,并不断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旅游安全服务与医疗救援体系。实施智慧旅游提升工程,持续做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和智慧文旅企业培育工作。

  持续优化文旅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开发文旅项目,深入开展文旅市场主体培育,落实文旅行业纾困扶持政策,激发市场活力,力争在骨干文旅企业、A级景区、高品质酒店等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面提升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水平,让广大游客吃住舒心、买得放心、玩得开心。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摄影报道

  责编 徐红

  校对 猫恩泊

  审核 严云

  终审 王云

  【来源:开屏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