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题字”?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在整改!

  原标题:“包公题字”改为“包拯题字” 齐山导示牌正修改

  “包公题字”改为“包拯题字” 齐山导示牌正修改

  “包公题字”改为“包拯题字” 齐山导示牌正修改

  以包拯题字为中心的池州齐山摩崖石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月19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报道了安徽知名学者夏冬波指出齐山文物导示牌出现很多错误,引起各方关注。近日,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回应称,政府部门专门组织专家前往调查,目前导示牌整改工作正在进行。同时,针对齐山摩崖石刻风化等深层保护问题,池州市相关部门拟打报告,上报国家文物局。

  修改导示牌

  意外纠正史籍错误

  安徽省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夏冬波观摩齐山摩崖石刻时,发现导示牌出现很多问题。“光是导示牌上介绍摩崖石刻的高、宽尺度就有问题。导示牌上的尺度是古代尺度。如果按照古代尺度,诺大的摩崖石刻无形中就缩小了。”夏先生说。

  本报报道后,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及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高度重视,并组织相关专家实地查看,依照本报报道,政府部门将从几个方面整改导示牌。

  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是导示牌题名问题,原导示牌题名为“包公题字”,经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领导与专家沟通、论证后,认为“包拯题字”更为合理。

  其次是摩崖石刻“齐山”二字大小问题。根据相关专家论证,导示牌中“‘齐山’二字高2.5尺,宽1.65尺”,所用计量单位为中国古代计量单位,跟现代计量单位有出入,另新《齐山志》书中记载“石刻位于寄隐岩处。时代北宋。双钩阴刻隶书,竖幅竖式,占壁之位1.72×1.12米。”经专家现场测量,石刻实际占壁178厘米×112厘米,《齐山志》里“齐山”石刻计量的错误得以被发现。

  专家建议将导示牌内容改为:“齐山”摩崖石刻,位于齐山寄隐岩处。据清《齐山岩洞志》载:“至和丙申岁(1056)七月二十二日,庐江包拯(希仁)、富水吴畿复(照邻)、琅耶王绰(德师)同游齐山寄隐岩。”包拯题。石刻占壁112厘米×178厘米。“齐山”二字竖幅竖式,双钩阴刻八分书。明正德池州知府何绍正重刻,并款识。

  防石刻风化

  需报上级部门批准

  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导示牌问题,夏冬波先生还指出齐山摩崖石刻的风化问题。因齐山摩崖石刻属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对防止风化的保护措施,需要国家文物局批准。为此,池州市相关部门正在形成相关摩崖石刻防风化等深层问题的报告,上报国家文物局。“我们等国家文物局批复后,依照批复,来一一进行保护。”该负责人说。

  对于池州市相关部门的整改及深层保护措施,夏冬波先生告诉记者,得知齐山的保护有了初步进展,他很欣慰。齐山摩崖石刻可以说是全国范围内最大的包拯亲笔手书石刻,很有历史和文化价值。“我们期待导示牌能整改好,全方位介绍这一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希望齐山深层保护能够进一步落实。” 记者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