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勿参加微信群等非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游

  随着清明节假期临近,春节后首个出游小高峰即将到来,OTA此前数据显示,预计清明出游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作为春节后首个小长假,文化和旅游部对假日市场高度重视,南方+记者了解到,文化和旅游部3月31日连续发布两次出游提醒。

  文旅部提醒,一方面,文明踏青,理性参团,自觉抵制不合理低价游,另一方面,出游期间疫情防控不松懈,防火意识要树牢。

  双重提醒疫情防控不放松

  文旅部在两次提醒中都重点提到对疫情防控不能放松。出游期间,提前了解旅游目的地疫情防控规定,遵守景区“预约”“错峰”“限流”措施,遵守旅游活动中的疫情防护要求、安全警示和文明旅游规定,服从工作人员引导、劝诫。

  在个人防控方面,出游期间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勤通风。自觉遵守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疫情防控规定,养成“一米线”好习惯,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咳嗽、打喷嚏时,注意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时,应停止游览并及时就医。

  清明期间更要注意防火

  清明时节,正是火灾多发期,防火尤其重要。文旅部提醒,要提升防火意识,户外旅游注意防火避灾,不在野草较多、树木繁盛、树叶堆积等易燃物聚集地或有防火提示的地方吸烟、野炊或者使用明火。入住宾馆饭店时,了解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逃生线路,不要卧床吸烟、不要乱扔烟头火柴。

  养成文明旅游良好习惯

  一是要制止餐饮浪费。在旅途中就餐,要按需取餐,按需点餐,文明就餐,拒食野味,积极践行“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二是要呵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环境,文明踏青观景,不乱扔垃圾,不采摘攀折花木、踩踏碾压草地、随意投喂动物,用文明守护春色。三是要遵守公序良俗。树立文明意识,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环境卫生,保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尊重他人权利。举止得体,文明有礼,展现新时代中国游客的良好精神风貌。

  自觉抵制不合理低价游

  参团旅游要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切勿轻信免费旅游、购物(会员)送旅游等宣传广告,切勿参加微信群、户外俱乐部等非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活动。要根据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质量合理预估团费,避免掉入“不合理低价游”陷阱。一旦发现旅游团擅自改变行程、强迫消费等行为,要注意保留证据,依法理性维权。

  记者 蔡华锋

  【作者】 蔡华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